搜索到14181篇“ 民族职业教育“的相关文章
- 民族职业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优势、定位与路径被引量:4
- 2024年
- 民族职业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理想、共同目标以及共享发展机会、共建精神家园等方面肩负着神圣使命,同时由于发展上的全国支持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啮合性、教育模式上的强烈实践性以及教育内容上的鲜明融创品格,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要在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基石地位、明确发展方位和特色定位的基础上,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包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铸魂”与“培能”并重,在教育支援理念上要“道义”与“共赢”并重,在人才培养面向上要“本地”与“全国”兼顾,在教育发展方向上要“现代”与“特色”兼顾。
- 许可峰刘沛森
- 关键词:民族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职业教育社区化发展研究——兼论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社区化发展
- 2024年
- 为缓解土著人失语危机、应对土著青年教育缺位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澳大利亚在“社区主导发展”理念的引导和政策法规的支持下,通过以社区居民为核心,多主体、多内容、多领域协同推进的实施方式,建立“产学社”合作实施平台,赋予了土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社区化新的发展前景,呈现出三大特点:注重公平,保障土著人的主体地位;强调赋权,给予社区权力以发展文化环境;重视合作,打造职业教育社区化共同体。借鉴其发展经验,立足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社区化发展实际,应以民族地区人民利益为核心,推进职业教育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立足民族地区特有文化环境,挖掘职业教育社区化发展内生动力;健全政校企社深度合作机制,促进职业教育社区化资源共建共享。
- 杨红荃唐淋淋
- 关键词:民族地区土著民族
-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2023年工作总结
- 2024年
- 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更是学校高质量发展行动年。一年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作为下,坚持“以党建统领为核心、以人才提质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的工作思路,持续实施“九大行动”,实现学校“三重改变”,学校各项工作迈人了“新”层面,共计取得标志性成果82项,其中国家级标志性成果11项,市级标志性成果71项。
- 关键词:标志性成果
- 我国民族职业教育研究的演进逻辑与发展反思
- 2023年
- 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民族职业教育研究进行再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职业教育研究经历了以人才导向和实践探索为主的萌芽恢复期(1978—1999);以政策解读和经验分析为主的探索发展期(2000—2009);以精准助力和理性思考为主的稳步提升期(2010至今)。通过对民族职业教育研究进行逻辑梳理发现,研究对象由单一转向多元、研究内容由纵深转向立体、研究层次由物质转向精神、研究目标由抽象转向具体。进一步剖析民族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从激发主体参与的内生动力、挖掘资源转化的科学潜力、提升共生发展的特色能力与形成价值实现的能动合力四个方面推动民族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
- 李祎晨
- “非遗”视角下民族职业教育扶贫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被引量:10
- 2021年
- 本文基于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调查,发现"非遗扶贫"中被帮扶的主体是旧社会分工中掌握传统技艺的贫困群体,非遗传承人的旧社会分工角色与现代经济社会不协调、不适应是其贫困的根源,而因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而被赋予的新社会分工角色成为少数民族摆脱贫困的动力源泉。本文以社会分工变迁为切入点,在"个人—社会"二元框架下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社会调查提出民族职业教育助推非遗扶贫的原因,即存在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和职业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并且传统师徒传承方式难以为继的问题,其次讨论国家层面对非遗扶贫的重视和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证如何通过民族职业教育使非遗传承人顺应社会分工的变迁,融入现代社会分工,适应新社会分工角色以便摆脱贫困,从而实现非遗传承人从"个人的发展"到"融入社会共同体"这一逻辑,最后指出民族职业教育助推非遗扶贫应从构建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创新能力、培养本土生源与本土就业人才、提升非遗传承人话语权四个方面协同推进。
- 许珂郭可冉
- 关键词:民族职业教育扶贫
- “1+X”试点工作与“三教”改革融合机制创新实践与分析——以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被引量:2
- 2021年
-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证书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与“三教”改革融合配套,构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与“三教”改革互促共生的有效机制,探索出“三四三”人才培养模式、“五化”教材体系、“一线两化”教学方法,通过创新队伍建设机制、校企合作路径、教学培训方式,实践研究该机制在育人质量、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内涵发展方面效果显著。
- 撖韶峰罗林毛兴燕周海晶
- 关注跨文化劳动:文化互动胜任力取向的边疆民族职业教育革新初探被引量:1
- 2020年
- 职业教育在边疆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为边疆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更多民族地区的人口逐步走向跨文化就业和创业的劳动实践,以适应边疆民族职业教育的历时性发展及文化互动的新趋势。本文首先基于国际和国内关于文化互动胜任力的理论研究成果,侧重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化互动胜任力进行阐释,文化互动胜任力重在帮助不同背景的人们发展一种实用的文化互动意识,从而有助于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其次,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跨文化劳动作为边疆民族职业教育新的培养目标,强调民族地区职业院校需要促进学生积累应对新形势的就业资本、培养学生掌握有效解决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组织冲突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缩短跨文化劳动的适应过程。最后,从国家的顶层设计、社会的联动配合、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及其家庭的意识提升与全面参与四个方面,提出边疆民族职业教育中提升文化互动胜任力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李鹤李鹤国建文
- 关键词:民族职业教育
- 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本土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而教师是民族文化教育之根本,关系到民族文化人才培养与创新.当前,我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受制于兼具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紧缺问题,包括民族文化"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缺失、培养机制缺失及教师资源库缺乏等问题.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优势,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探索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制民族文化"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创新"多元立体"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建立"专兼多能"双师型教师资源库,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族文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 胡彦彭茂辉刘德友
- 关键词:文化传承职业院校
- 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理性限度及超越——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的文本量化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民族职业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表达,也是政府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理性工具。但由于其是在现实条件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手段来实现目标,所以难以规避政策工具运用的“有限理性”。基于政策工具理论的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职业教育政策进行收集、整理、编码和量化分析,采用教育政策工具和教育发展要素的框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在政策工具运用上存在能力限度、效率限度和可持续性限度。为了更好地超越其限度,未来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应至少实现政策工具使用从“过溢”向“均衡”转变、运用自愿性政策工具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和政策制定的“即时性”向“可持续性”转变。
- 谢德新邱佳
- 关键词:民族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政策政策文本
-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鲁班工坊”
- 2020年
- "鲁班工坊"是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优秀的职业技术和教学成果配合中国企业、中国装备走出去与世界分享,采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方式将鲁班精神、优质技能对外传输,培养当地熟悉我国技术、产品和标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和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服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正式将"鲁班工坊"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我国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出发,从创办模式、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政策保障四个方面入手,对打造少数民族职业教育"鲁班工坊"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创办职业教育的民族品牌。
- 尚会妍任毅梅
- 关键词:少数民族职业教育
相关作者
- 刘旭东

- 作品数:166被引量:1,400H指数:21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学 论教育 教学理论
- 马文静

- 作品数:6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民族职业教育 品牌化 可持续发展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民族文化传承
- 李红兵

- 作品数:4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 研究主题:民族职业教育 难为 生计教育 视阈 社会流动
- 王惠峰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研究主题:民族职业教育 散杂居地区 散杂居
- 梅军

- 作品数:30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苗族 土家族 家庭养老 农村 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