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22篇“ 气候影响“的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市2022年气候影响评价
2024年
文章选取了鄂尔多斯市8个旗区国家气象观测站(东胜、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杭锦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2022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象资料,对鄂尔多斯市2022年气候进行分析评价,旨在为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李冰琪
关键词:气候概况
全球气候指标、气候影响驱动因子与全球变暖被引量:1
2024年
在地球系统气候变化研究中,经常考虑全球气候指标,在研究气候影响时,经常用到气候影响驱动因子[1-2],本文简述全球气候指标和气候影响驱动因子,并给出它们与全球变暖和人类强迫的关系。1全球气候指标在气候研究中,使用了许多指标来表征和量化由于自然变化或由于系统的长期变化而发生的气候现象的一个或多个方面。
赵宗慈罗勇黄建斌
关键词:气候指标全球变暖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研究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园林受极端气候影响分析
2024年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园林遭受极端气候的风险,利用1991-2020年中国国家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集和2020年中国城市绿地面积数据,基于百分位数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主要城市园林受极端气候影响的程度。结果显示,受极端低温影响的高风险区域位于我国北部和高海拔地区;极端高温灾害高风险区域一般发生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城市;强降水高风险区域与我国降雨带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位于华中和华南地区,降水平均值均在30 mm以上;西藏日喀则和那曲市、我国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为大风高风险区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部分区域的城市绿化容易受极端干旱气候影响。未来城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当地极端气候特点,改善树种种类和种植结构,提升风景园林等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贾文茜陈正洪陈英英陈子凡张雨鲁静
关键词:城市绿地极端气候气候变化地理信息系统(GIS)
高山区径流的人为气候影响评估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本申请公开了高山区径流的人为气候影响评估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通过根据测定区域的待测数据训练出一个日径流模拟模型后,将受到人为影响的历史模拟数据以及不受人为影响的自然模拟数据输入到日径流模拟模型进行推算,从而输出历史模...
刘双胡凯衡李豪程海光张启源
大规模灌溉对海河流域气候影响模拟研究
2024年
为保障粮食安全,海河流域常年灌溉水量200亿m3以上,而大规模灌溉对区域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为揭示大规模灌溉的气候效应,该研究构建海河流域区域气候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在WRF陆面模块中,开发灌溉精细化模拟的新方案,设计关闭灌溉的控制试验与开启灌溉的敏感性试验,模拟分析大规模灌溉对海河流域气候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使得海河流域潜热通量增加,显热通量减少,4—6月变幅最大。灌溉导致流域3—11月气温降低,其中4—6月降温最大,且空间上总体表现为灌溉量越多的地区降温越大,4—6月平原区降温0.64℃,子牙河平原与大清河淀西平原交界地带降温超过1.0℃。灌溉主要影响对流性降水,导致海河流域年降水增加6.07 mm,集中在4—6月,空间上主要在大清河流域与子牙河流域,其中大清河山区4—6月降水增加15~30 mm。灌溉改变近地表气象要素,使得流域参考作物蒸散发量减少,单位面积作物需水量降低。因此,大规模灌溉的气候效应在供需两侧支撑保障流域水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研究可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资源安全保障布局等提供基础支撑。
桂云鹏赵勇杨明祥王庆明翟家齐
关键词:灌溉气候变化气候模型海河流域
气候影响下北京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策略研究 ——以西山地区汉传佛教寺庙建筑为例
气候变化问题日渐凸显的今天,频繁的极端气象事件使微气候环境发生变化,包括打破了建筑遗产周围环境室内外微气候的平衡状态,从而导致建筑遗产的损坏。虽然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正在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但在建筑遗产保护的...
陈家宏
关键词:微气候建筑遗产气候模拟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对东亚气候影响的综述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AMO的形成机制与指数定义、AMO对东亚夏季和冬季气候影响、AMO与其他大洋的协同作用。目前,关于AMO的形成机制仍有不同意见,传统观点认为AMO是气候系统内部过程尤其是大西洋经向翻转流造成的,但近期有工作指出AMO是气溶胶、火山喷发等外强迫驱动产生或是海洋对大气随机强迫的一种响应。AMO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调制东亚夏季气候,当AMO处于正位相时,东亚夏季风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反之亦然。同时,AMO正位相有利于东亚冬季风偏强,欧亚大陆中纬度及中国北方偏冷;负位相时则大体相反。鉴于AMO的重要作用,加深理解AMO形成机制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有益于提升东亚气候的年代际预测水平。
姜大膀司东缪家鹏
关键词:年代际气候变化东亚冬季风
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光伏设施微气候影响模拟方法
本申请属于气候效应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光伏设施微气候影响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模拟实验场地的光伏设施参数,将其导入绘图软件建立光伏设施主体框架图;将主体框架图导入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创建模...
杨晓帆孙景博
2023年延安市气候影响的评价
2024年
利用2023年延安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和2022年和历年(1991—2020年)数据对2023年气候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延安市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降水偏多、光照偏少。全年出现了6次降雪天气过程、4次寒潮天气过程、2次低温霜冻天气过程、4次大的降雹过程、2次洪涝灾害,还出现了阶段性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过程。2023年全市植被覆盖度为82%,比2022年增加了3.5%。综合气象条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作物生长发育利大于弊。
贺芬芬贺新杨爱琴刘志超
关键词:气候特征
陆上风电场对局地生态气候影响研究
2024年
陆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行干扰局地植物群落的演替,对局地生态和气候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研究陆上风电场与局地生态、气候之间的关系,准确评估陆上风电场对局地影响,是促进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对现有的现场数据监测、遥感数据反演和数值模型模拟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发现陆上风电场对局地植被指数、近地表温度、风速、土壤湿度等产生了明显影响。陆上风电场降低了局地土壤含水量、增加了近地表空气温度、明显改变局地风速,并导致风电场内部局地植被指数降低、植物生长收到抑制,鸟类和蝙蝠等生物死亡率出现上升等现象,但对于风电场外部植物群落,尤其是顺风方向则呈现积极促进作用。总体而言,研究成果存在区域差异性,研究结论不具有普适性。陆上风电场对局地气候影响,气候对局地生态的影响和陆上风电场对局地生态产生的直接影响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仍没有清晰准确的解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观测数据的精度、准度和连续性,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局地微气候指标、植物物种等指标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模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为宏观把握陆上风电场对气候生态影响提供支撑。
贾泽杨秀春陈昂杨东张敏魏伦达
关键词:生态影响气候影响植物群落

相关作者

高学杰
作品数:98被引量:3,845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区域气候模式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气候模拟 温室效应
郭瑞鸽
作品数:68被引量:205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
研究主题:气候特点 气候影响 气象等级 稻飞虱 双季早稻
王绍武
作品数:276被引量:7,372H指数:4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气候 全球变暖 气候变暖 降水
李崇银
作品数:306被引量:4,178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气环流 ENSO 数值模拟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大气季节内振荡
田武文
作品数:35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特征 气候事件 降水 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