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1篇“ 氮输入“的相关文章
输入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为梨园的合理施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库尔勒香梨园0~20 cm土层土壤样品为材料,通过分析细菌群落物种组成的相对丰度、α多样性指数,研究了0、150、300、450 kg/hm^(2)共4个施水平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电导率、碳比、全含量及硝态含量对门水平细菌群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硝态含量、铵态含量、碱解含量、全碳含量、碳比及电导率对属水平细菌群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用肥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的相对丰度有所下降,且与土壤养分含量以及pH值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施用肥后,厚壁菌门Firmicutes、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己科河菌门Rokubacteria、A4b、动孢菌属Kineosporia的相对丰度有所增加,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在膨果期的相对丰度在施用肥后有所增加,其中己科河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碳养分含量以及pH值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A4b的相对丰度与有机碳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动孢菌属的相对丰度与土壤养分含量以及pH值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芽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全含量、铵态含量显著正相关;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及在膨果期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考克氏菌属Kocuria、游球菌属Planococcus的相对丰度随施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绿弯菌门、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与有机碳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膨果期,随施量的增加,细菌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00 kg/hm^(2)处理下最高;各处理Chao1指数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均表现为在成熟期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多样性主要受组分含量、有机碳含量以及pH值的影响。【结论】添加肥可以影响土壤细菌群�
马泽跃李伟陈波浪冯雷徐巧柴仲平
关键词:库尔勒香梨施氮量细菌群落
湿地甲烷代谢对输入响应的复杂性及其机制分析
2024年
素是影响湿地甲烷代谢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输入是否影响湿地甲烷排放,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的风险,一直受到科学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关于输入对湿地甲烷排放影响的几篇meta-analysis文章的主要结论均为输入促进湿地甲烷排放,但是多篇研究性论文的结果为输入抑制或不影响湿地甲烷排放,由此可见输入对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十分复杂。湿地甲烷代谢包括湿地甲烷产生、氧化和传输过程以及最终的甲烷排放,综述不同形态输入对水稻田、内陆湿地和滨海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影响的复杂性;分析湿地甲烷产生速率和途径、甲烷好氧氧化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对不同形态输入的响应及机制。硝态输入对湿地甲烷产生具有抑制作用已成共识,然而其它形态输入对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输入影响湿地甲烷产生的机制主要包括电子受体-底物竞争机制、离子毒性机制、促进植物生长-碳底物供给增加机制以及pH调控机制等。输入对湿地好氧甲烷氧化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水稻田和泥炭湿地,影响的结果包括促进、抑制或影响不显著;输入促进湿地土壤硝酸盐/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着重分析输入对湿地甲烷代谢影响不确定性的成因,指出湿地甲烷代谢对输入的响应是一个生态系统层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提出输入是最具争议效应的驱动因素之一,其对甲烷代谢的影响很难得出明确的模式,可能需要考虑湿地土壤特征(本底含量、有机碳含量、土壤C:N值等)以及植物群落类型和特征,最后提出今后在输入对湿地甲烷代谢影响方面应加强的研究领域。
仝川罗敏谭季
关键词:氮输入甲烷通量生态系统特征湿地
外源输入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
2024年
外源输入影响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其CO_(2)通量。本研究以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输入水平(低N1 10 kg/hm^(2)、中N2 20 kg/hm^(2)、高N3 30 kg/hm^(2))和对照组(CK)。于5月—9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CO_(2)通量,建立通径方程,分析土壤TS_(10)、MS_(10)、TN、NH_(4)^(+)-N和NO_(3)^(-)-N与土壤CO_(2)通量的关系,阐明外源输入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TS_(10)、MS_(10)、TN、NH_(4)^(+)-N和NO_(3)^(-)-N含量的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NO_(3)^(-)-N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随输入水平增加,TS_(10)、TN、NH_(4)^(+)-N和NO_(3)^(-)-N含量逐渐升高,MS_(10)逐渐降低。(2)土壤CO_(2)通量随季节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8月;适量的输入可显著提升土壤CO_(2)通量,反之则会抑制土壤CO_(2)排放。(3)对照组土壤CO_(2)通量均与土壤TS_(10)、MS_(10)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输入水平土壤CO_(2)通量均与土壤TN和NH_(4)^(+)-N含量密切相关,与土壤NO_(3)^(-)-N含量不相关。
阿拉木斯张秋良张欣菅亚男刘智东王新宇王彦军
关键词:氮输入
互花米草入侵背景下输入增加对天津滨海湿地芦苇凋落物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2024年
为了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和输入增加条件下滨海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在天津滨海湿地选取3个样地(互花米草入侵程度不同)进行原位模拟增实验,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芦苇凋落物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及多样性,且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增加;随着输入水平的增加,细菌和真菌数量及多样性先增加后降低;土壤铵态含量和pH值是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主导土壤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铵态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组成的主导土壤因子.
王佳宁张慧敏张慧敏钟晓莹李宁宁朱琳郭宏宇朱琳
关键词:互花米草入侵
鱼腥藻介导As(Ⅲ)氧化及其对铵输入的响应
2024年
在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铵输入对藻类介导的As(Ⅲ)生物氧化机理尚不清楚.以固蓝藻鱼腥藻(Anabaena sp.)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在不同浓度As(Ⅲ)条件下,鱼腥藻对As(Ⅲ)的毒性响应和氧化作用,并研究了外源铵输入对鱼腥藻的生长以及氧化As(Ⅲ)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藻的半抑制浓度(IC_(50))值为15.59 mg/L,当As(Ⅲ)的浓度为0.1 mg/L、1 mg/L和10 mg/L时,分别在1 d、2 d和7 d内被完全氧化为As(V),并且随着As(Ⅲ)浓度增加,鱼腥藻的固作用增强.NH_(4)^(+)浓度在234 mg/L以内时,对鱼腥藻(Anabaena sp.)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NH_(4)^(+)浓度从0 mg/L增加至1 mg/L、45 mg/L和234 mg/L,1 mg/L As(Ⅲ)分别在48 h、36 h、24 h和12 h被完全氧化.随着NH_(4)^(+)浓度增加,鱼腥藻对砷的吸附量增加,As(Ⅲ)的氧化加速.研究结果有助于阐释天然水体中铵在砷生物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钟兆淇谢作明毛青赵欣鑫刘太坤
关键词:鱼腥藻亚砷酸盐铵氮毒性地球化学
外源输入对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CHCl_(3)和CHBr_(3)通量特征的影响
2024年
氯仿(CHCl_(3))和溴仿(CHBr_(3))是两种重要的挥发性卤代烃(Volatile halohydrocarbon,VHCs),可通过光化学作用,引起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以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优势物种—盐地碱蓬(Suaeda glauca)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来探究不同浓度输入水平(CK,对照,6.0 g N m^(-2) a^(-1);1.5N0,低处理,9.0 g N m^(-2) a^(-1);3.0N0,高处理,18.0 g N m^(-2) a^(-1))对盐地碱蓬以及盆栽微生态系统CHCl_(3)、CHBr_(3)通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梯度下盐地碱蓬CHCl_(3)和CHBr_(3)排放通量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低浓度1.5N0下可以促进盐地碱蓬CHCl_(3)的释放,高浓度3.0N0则抑制;盐地碱蓬CHCl_(3)、CHBr_(3)气体通量的峰值分别出现在枯萎期与苗期,其主要原因是不同梯度刺激了气体消耗与产生之间的平衡以及植物各生长期生长因子的改变。由相关性分析可知,盐地碱蓬CHCl_(3)排放通量受多种因子相互作用,植物根长与CHBr_(3)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根部越长,CHBr_(3)的排放通量越低。不同梯度下盆栽微生态系统内CHCl_(3)、CHBr_(3)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不同,CHCl_(3)通量为先升后降,CHBr_(3)为先降后升,气体通量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盆栽微生态系统气体排放通量主要受土壤NH^(+)_(4)-N、NO^(-)_(3)-N、以及植物凋落物等交互作用的影响。
许佳宁李玲玉谢文霞张嘉乐丁文超
关键词:挥发性卤代烃盐地碱蓬
潮河流域人类活动输入对河流硝态通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为了有效评估流域内人类活动输入量,并确定其对河流硝态通量的影响,本研究将净人类活动输入分为人为点源和非点源输入两部分,估算了1995—2014年人为点源和非点源输入量变化,构建了其与河流硝态通量的多元回归模型(R^(2)=0.73),分析了该流域素输出及滞留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年间潮河流域净人类活动平均输入量为5 569.27kg·km^(-2)·a^(-1),其中非点源输入约占净人类活动输入量的76.87%,点源输入占23.13%。在非点源输入中化肥输入占净人类活动输入总量的比重最大,约为35.92%,其次是食品饲料输入,占21.12%,大气沉降占15.05%,种子输入和农业固分别占4.35%和0.43%。潮河流域河流平均硝态通量为115.94 kg·km^(-2)·a^(-1),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输入量约占潮河流域硝态通量的96.65%。流域内人类活动输入对河流通量影响较大,点源输入、化肥输入和种子输入是河流通量的主要来源。受水文气象及下垫面等因素影响,该流域滞留素对河流硝态通量的贡献率较大,多年平均占比为11.01%。
王俊黄洁钰李方圆王晓燕
一种流域净人类生活输入计算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域净人类生活输入计算方法,属于环境管理技术领域。步骤为:1)选择计算流域并从正式渠道收集相关信息;2)确定行政边界在流域内的比例进行数据处理;3)利用摄入系数和人口计算城市和农村地区原始人类生活输入...
汪天祥马淑敏崔润发
冻融与输入对草地土壤转化和氧化亚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冻融通过改变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成为影响土壤转化及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冻融期外源输入将进一步改变土壤素有效性,从而可能对土壤转化过程及N_(2)O排放产生更为复杂的影响。但关于土壤冻融与输入耦合作用对草地土壤转化和N_(2)O排放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系统论述了冻融作用、外源输入以及两者耦合作用的特性及其影响下的草地土壤转化和N_(2)O排放特征,指出土壤冻融格局与转化过程关系密切,春季冻融期是N_(2)O排放的关键期,对全年N_(2)O排放具有重要贡献。冻融频次增加、冻结强度增大以及冻结持续时间延长有利于土壤矿化速率加快。输入通过增加土壤素供应,增强微生物活性进而促进的矿化、硝化及N_(2)O排放。冻融与外源的耦合效应具有复杂性,气候条件、冻融格局、以及外源含量和类型等的不同易导致草地土壤转化和N_(2)O排放通量的差异性响应。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关于土壤冻融与输入对草地生态系统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效应的理论认知,进而为优化季节性冻融区输入策略、减少N_(2)O排放和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等提供有益参考。
张青松李佳秀陈有超杜子银
关键词:冻融作用
草地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碳循环对输入的非线性响应及其机制被引量:10
2023年
理解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富集的响应及其机制有助于准确评估大气沉降等外源输入的生态效应。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多水平添加实验为认识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输入的非线性响应机制提供了有效途径。为了反映学术界基于多水平添加控制实验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该文综述了草地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对外源输入的非线性响应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按照目前的研究,输入会导致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以及土壤细菌多样性下降,但真菌多样性的变化并不明显。地上和地下生产力对输入的响应趋势存在差异:地上生产力沿添加梯度呈“先上升后饱和”的变化规律,而根系生产量和根冠比呈下降趋势,根系周转速率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格局。不同碳分解过程对输入的响应也不尽相同:凋落物分解速率沿添加梯度表现出“指数衰减、线性增加或无显著变化”的多元响应,而土壤呼吸和CH4吸收速率与施量的关系则以“低促进、高抑制”的单峰趋势为主。类似地,不同土壤碳组分对输入的响应存在差异:添加总体会导致草地土壤碳库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增加,而矿物结合态碳含量随施量呈“增加、不变或下降”的多元响应。植物吸收量沿添加梯度呈“先上升后饱和”的变化特征,但不同土壤转化过程沿添加梯度呈现差异化响应,且不同草地生态系统中观察到的土壤N_(2)O排放速率与施量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温带草地中以指数增加为主,而高寒草地中则出现“先上升后饱和”或者“线性增加”的趋势。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根际过程及磷循环对输入的非线性响应,并从多维度生物多样性等角度解析多水平添加影响草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机理。
杨元合张典业魏斌刘洋冯雪徽毛超徐玮婕贺美王璐郑志虎王媛媛陈蕾伊陈蕾伊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温室气体通量

相关作者

孙志高
作品数:185被引量:2,103H指数:25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黄河口 三江平原 湿地土壤 湿地 氮
刘德燕
作品数:32被引量:41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氮输入 沼泽湿地 湿地土壤 小叶章 有机碳矿化
孙文广
作品数:23被引量:18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黄河口 氮输入 碱蓬 潮滩湿地 氮
李英臣
作品数:31被引量:409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氮输入 微生物量碳 有机碳矿化 N2O排放 湿地土壤
胡星云
作品数:33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黄河口 氮输入 湿地 碱蓬 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