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37篇“ 水分利用“的相关文章
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渭北苹果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处理对苹果果实外观、内在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灌水方案,在渭北地区以烟富6号/SH16为试材,设置了4种不同灌溉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果形指数无显著性影响,处理2(果实生长前期轻度胁迫灌溉50%θf和果实生长中期充分灌溉75%θf,θf为田间持水量)可以显著提高果面色度L*值和b*值。处理1(果实生长前期和果实生长中期均充分灌溉75%θf)会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硬度,而各处理对可滴定酸、果肉硬度及果肉脆度无显著性影响。处理2的产量、ET(耗水量)、WUE(水分利用效率)及IWUE(灌溉水利用效率)均较高。综合分析,认为果实生长前期轻度胁迫灌溉50%θf和果实生长中期充分灌溉75%θf的灌溉总额为350 m3/hm2的处理2为最优处理,适合在渭北地区生产中推广应用。
赵爽马子清李雪薇赵海亮管清美
关键词:水分胁迫苹果果实品质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与植物功能性群落结构的关系研究综述
2024年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能够反映植物—土壤—大气的碳水循环耦合状况。从植物功能性状角度讨论WUE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过程以及植物生态策略与生态系统循环的耦合关系。目前关于功能性群落结构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缺乏整体认识。文中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从WUE的概念及其与功能性群落结构之间的联系角度展开综述发现:1)WUE与其他功能性状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与权衡,但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叶片形态以及水分利用状况都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异,不同植物功能性状对WUE的影响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叠加或抵消),这种相互作用也受环境条件影响,进而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差异;2)WUE与叶片经济型谱(LES)之间存在关联,但并不存在于所有植被类型中,对叶片水力学—经济性状关系需要进行更广泛的研究;3)此前研究更多地认为物种丰富度显著影响了WUE,但功能多样性与WUE之间是否存在明确关系尚无一致的结论。
邵雪蓉陈世仁陈应群杨泽宇刘庆福张广奇陈丹梅隋明浈臧丽鹏
关键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稳定同位素
接种AMF对西部煤矿区紫穗槐根系分布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4年
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井工开采导致了大面积采煤沉陷区的出现,矿区生态复垦难度较大,利用菌根微生物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紫穗槐根系分布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设置了对照不种植紫穗槐幼苗(CK1)、种植紫穗槐幼苗(CK)、种植紫穗槐幼苗并接种AMF(+AM)3组试验处理,并对植物生长指标和土壤水分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接种AMF有效促进了紫穗槐的生长,其株高、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相较CK处理分别提升38.5%、27.5%、11.1%、69.4%;②接菌改变了紫穗槐的根系分布,使总根系长度和根尖数分别增加329.0%和586.1%,平均根直径显著减小22.9%,2 mm以下细根根长比例提升370.1%。同时,接菌影响了土壤水分分布和紫穗槐的水分利用模式,使0~20 cm的土壤含水率较CK处理分别提高8.9%、7.8%,20~50 cm的含水率又分别降低16.8%、4.0%、11.6%;接菌增加了紫穗槐对表层5 cm以下土壤的水分利用比例,在5~30、30~50 cm分别提升15.4%、9.9%;③接菌使紫穗槐植株的WUE增加了27.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紫穗槐根系中的细根长(0.50~1.00 mm)和根尖数是干旱胁迫下接种AMF对土壤水分高效利用的关键根系特征。综上,接菌可对紫穗槐幼苗有明显的促生作用,通过对紫穗槐细根根系特征参数的显著改善,促进了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及再分配能力,进而使紫穗槐植株表现出较高的WUE,该研究结果可为西部采煤沉陷区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
毕银丽毕银丽柯增鸣武超李明超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根系分布土壤水分分布水分利用效率
播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干物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4年
为提高新疆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筛选出适宜的播种方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传统平作(T1)、起垄沟播(T2)、起垄覆膜沟播(T3)3个播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旱地的土壤含水量及春小麦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干物质量、产量,并进一步比较土壤贮水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结果表明,在抽穗期之前,T2和T3处理均可显著增加旱地春小麦的LAI和干物质量;在抽穗期之后,T3处理较T2和T1处理更有利于提高旱地春小麦的LAI和干物质量。同时,T3处理可显著提高拔节期土壤0—80 cm土层的含水量和贮水量,分别较T2、T1处理显著提高32.09%、34.64%和38.20%、38.85%;T3处理降低了播种—拔节期土壤耗水量,增加了拔节期—收获期的土壤耗水量,有利于植株中、后期的生长发育。T3处理可提高旱地春小麦的有效穗数、单穗粒数、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其中产量最高为2474.43 kg·hm^(-2),较T1、T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50.13%和50.47%;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48.99%、51.02%和49.41%、50.15%。综上所述,起垄覆膜沟播有利于小麦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为新疆旱地春小麦蓄水保墒和高产高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房彦飞罗晓颖唐江华孙婷婷王鲁振唐甜徐文修
关键词:播种方式旱地春小麦干物质水分利用率
提高苹果矮化砧木水分利用率和果实品质氨基酸施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苹果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苹果矮化砧木水分利用率和果实品质氨基酸施用方法,施用植物内源氨基酸GABA。提高苹果矮化砧木水分利用率以根施的方式施用植物内源氨基酸GABA,所述植物内源氨基酸GABA的浓度为1...
管清美程鹏达张德辉岳倩宇赵爽张雨田杨欣玥毛秀山
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不同果药复合种植模式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2024年
水分是限制喀斯特地区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了解不同果药复合种植模式的种间水分关系至关重要。为探究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主要果树和药用植物选择及复合种植模式的合理性,以李树的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为对象,通过采集叶片并测定其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分析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探讨复合种植模式的稳定性及合理性。结果表明:6种植物叶片δ^(13)C和WUE变化范围分别为-31.6‰~-28.7‰和20.56~37.94μmol/mol,δ^(13)C与WUE排序为地枫皮>李树>半枫荷>广西甜茶>金丝桃>黄花倒水莲,可见地枫皮、李树和半枫荷比较适宜种植于喀斯特干旱生境,广西甜茶和金丝桃次之,而黄花倒水莲不适宜栽植于干旱生境。在李树+金丝桃、李树+黄花倒水莲、李树+广西甜茶这3种复合种植模式中,李树的WUE显著高于其林下套种的药用植物,模式内物种间适合度差异显著,复合种植模式稳定性较差;李树+半枫荷+地枫皮模式的WUE最高,且3个树种的WUE差异不显著,适合度相当,物种可以稳定共存,是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比较理想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
陶旺兰黄甫昭李健星王志英罗婷陆芳李先琨
关键词:碳稳定同位素水分利用效率
景电灌区不同滴灌量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4年
为了确定景电灌区春小麦最佳灌溉定额,在景电灌区开展了不同滴灌量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滴灌量为3 461.1 m^(3)/hm^(2)时,可改善春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其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较对照充分灌溉(滴灌量3 845.7 m^(3)/hm^(2))提高2.99%、2.14%、0.70%,并可提高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使灌溉水利用效率保持较高水平,该滴灌量可作为景电灌区春小麦高效节水灌溉定额。
罗崇贤
关键词: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景电灌区
景电灌区调亏灌溉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4年
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的高低,对于干旱缺水地区,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打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水资源关系农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命脉,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的灌溉模式不仅能够确保作物稳产,还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于2021年4—10月在景电灌区开展了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期调亏灌溉处理马铃薯产量较对照正常灌溉略微降低(降幅仅5.05%),而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正常灌溉显著提高15.29%和23.92%。因此,在马铃薯苗期进行轻度调亏灌溉、而在其他生育期进行充分灌水是景电灌区马铃薯种植最佳灌溉策略。
马春梅
关键词:马铃薯调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景电灌区
不同果实生长期亏缺灌溉对渭北苹果生长、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索节水、控水方式调控苹果水分高效利用效率的机制,优化渭北苹果主产区节水、丰产和增收的管理方式。【方法】以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铁佛镇果友协会试验站8年生‘烟富3号/T337’苹果树为试材,设置充分灌溉(灌溉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和轻度亏缺灌溉(灌溉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2个灌水量水平,组成果实生长期和膨大期均充分灌溉(CK)、果实生长期和膨大期均轻度亏缺灌溉(W1)、果实生长期轻度亏缺灌溉和膨大期充分灌溉(W2)及果实生长期充分灌溉和膨大期轻度亏缺灌溉(W3)4个灌溉模式处理,测定春梢生长指标、果实品质指标和果实产量指标,计算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果实综合评价满意度,以明确最佳的亏缺灌溉方式。【结果】(1)苹果新梢长度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在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其春梢直径在各处理下显著降低。(2)与CK相比,单果质量在W1处理下显著降低了10.3%,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在W2处理下显著降低14.7%,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3种水分亏缺灌溉处理下均无显著变化。(3)W1处理能显著提高果皮黄色值b*,W2处理能显著提高果皮色泽饱和度C*,而各亏缺灌溉处理对果皮亮度值L*和红绿值a*均无显著影响。(4)与CK相比,果实产量在各亏缺灌溉处理下降低13.4%~24.7%,但仅W1处理降幅达显著水平;果树灌溉水利用效率在各亏缺灌溉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但仅W1处理显著提高了38.0%;果树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各亏缺灌溉处理下无显著性差异。(4)果实综合评价满意度表现为W2>CK>W3(W1)。【结论】陕西渭北地区苹果在生长期轻度亏缺灌溉和膨大期充分灌溉(W2)模式下果实的综合评价满意度最高,果实产量、单果重无显著变化,而果实品质较优,果树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赵爽马子清李雪薇李文强管清美
关键词:果实生育期水分亏缺苹果水分利用效率
垄沟种植对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基于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估垄沟种植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的影响,探究影响垄沟种植增产效果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北方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垄沟种植推广与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方法]以平作为对照,以垄沟种植为处理,系统分析1980—2023年公开发表的文献68篇,利用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高(R/F>1)、中(R/F=1)、低(R/F<1)3种典型垄沟比(R为垄宽,F为沟宽)对作物WUE和产量的影响,并从气候因素(即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土壤因素(土壤密度、土壤养分),人为管理因素(肥料使用、作物种类)出发,研究垄沟种植主要驱动因子对作物WUE和产量的综合影响。[结果]与传统平作相比,垄沟种植3种垄沟比都显著提高了作物WUE和产量,且不同垄沟比间差异显著。高、中、低3种垄沟比条件下,作物WUE和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4.9%,27.48%,32.4%和39.94%,25.98%,34.93%。R/F>1适用在年平均降雨量<400 mm和年平均温度<8℃的地区,而R/F<1在年平均降雨量>600 mm和年平均温度>10℃的地区对作物WUE和产量提高更大。在低土壤容重、高土壤全氮含量的条件下R/F>1具有更高的增产效果,而R/F<1在高土壤容重、低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时更合适。高强度的肥料投入显著降低了垄沟种植的增产效果,低施肥量(氮肥施用量0~150 kg/hm^(2),磷肥施用量0~75 kg/hm^(2))时作物WUE和产量提高最为显著。[结论]不同垄沟比对作物WUE和产量的提高受气候因素、土壤因素、人为管理因素的共同影响。在降水少、土壤贫瘠的自然条件下,更适宜采用垄沟种植。在使用化肥时,低施肥量可以让垄沟种植的增产和保水达到最佳效果。
郭乔王冬梅张鹏李志梅
关键词:META分析垄沟种植水分利用效率

相关作者

康绍忠
作品数:573被引量:9,782H指数:6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土壤水分 石羊河流域 灌溉
张富仓
作品数:279被引量:3,462H指数:3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氮 滴灌施肥 滴灌
山仑
作品数:301被引量:6,873H指数:5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春小麦 小麦 黄土丘陵区 玉米
于振文
作品数:409被引量:8,485H指数:64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籽粒产量 施氮量 耗水特性
贾志宽
作品数:399被引量:6,617H指数:5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苜蓿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 宁南旱区 紫花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