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6篇“ 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相关文章
-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3通路参与卷烟烟气凝集物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检测肺鳞癌组织、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3(p STAT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表达与吸烟的关系;探讨STAT3通路在烟草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88例肺鳞癌组织、108例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组织、112例癌旁组织中p STAT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表达与吸烟的相关性。构建卷烟烟气凝集物(CSC)诱导第10,20,30,40,50,60及70代细胞(P10,P20,P30,P40,P50,P60及P70)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模型。从血清抗性及锚着独立性等方面对CSC诱导各代BEP2D细胞的恶性转化特征进行鉴定。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CSC诱导各代BEP2D细胞中p STAT3的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JSI-124 0.25~10μmol·L^(-1)对P70细胞存活及凋亡的影响。JSI-124处理CSC诱导P70 24 h后检测存活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p STAT3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和癌旁组织(P<0.05);p STAT3在目前吸烟者中的表达均高于曾经吸烟者和从不吸烟者(P<0.05),且随着吸烟指数增加两者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随着转化代数的增高,细胞血清抗性增加,锚着独立性增强,P30细胞以后尤为明显。p STAT3在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对照组中弱表达,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SC诱导的各组BEP2D细胞中,p STAT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对照组(P<0.05),并随细胞代数的增高而增高。JSI-124抑制P70细胞增殖、促进P70细胞凋亡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JSI-124 1μmol·L^(-1)作用P70细胞24 h后,存活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STAT3信号通过调控存活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烟草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 袁娜娜李伟陈余清张佳秀洪磊蒋鹏周继红王效静朱茂祥潘秀颉杨陟华顾永清
- 关键词: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 Notch1、Survivin、CyclinD1在卷烟烟气凝集物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 目的:通过检测卷烟烟气凝集物(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CSC)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mmortaliz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BEP2...
- 关艳春
- 关键词: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 文献传递
- 长期低剂量甲醛染毒对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部分癌症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
- 目的探讨低剂量甲醛长期染毒对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癌症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16HBE细胞每周染毒甲醛10μmol·L24 h,连续24周,分别于染毒3,6,9,12,15,18,21和24周...
- 杨淋清吴德生刘庆成龚春梅张文娟胡恭华周丽黄新凤刘建军庄志雄
- 关键词:甲醛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 文献传递
- 长期低剂量甲醛染毒对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部分癌症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甲醛长期染毒对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癌症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16HBE细胞每周染毒甲醛10μmol·L-1 24h,连续24周,分别于染毒3,6,9,12,15,18,21和24周提取RNA或DNA,应用DNA甲基化相关酶消化结合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观察24个癌症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观察染毒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和成对盒基因(PAX5)基因表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16HBE细胞相比,甲醛染毒细胞4个基因甲基化水平显著改变,2个基因甲基化程度升高,2个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而在阳性对照人非小细胞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中有9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3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6个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甲醛染毒16HBE细胞和A549细胞MTHFR基因均发生高甲基化改变,PAX5基因均出现低甲基化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甲醛染毒24周的细胞中,MT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非甲基化DNA含量降低58.2%,而PAX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降低,非甲基化DNA含量升高27.1%;随着甲醛染毒时间延长,MTHFR基因表达逐渐降低,而PAX5基因表达逐渐升高。结论低剂量甲醛长期染毒可以使MTHFR基因和PAX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异常,进而引起基因表达水平改变。
- 杨淋清吴德生刘庆成龚春梅张文娟胡恭华周丽黄新凤刘建军庄志雄
- 关键词:甲醛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 单核巨噬细胞在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变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单核巨噬细胞(THP-1)在煤焦沥青烟提取物(coaltarpitch,CTP)致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s,BEAS-2B)恶变过程中的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0【(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在该过程中的表达。方法以THP.1和BEAS.2B为研究对象,设立CTP组、苯并(a)芘[B(a)P]组(阳性对照组)、二甲亚砜对照组(溶剂对照组)、BEAS-2B与THP-1共培养组,建立细胞恶性变模型。应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染色体数目畸变分析、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中不同培养时期(10、20、30代)细胞的恶变情况,利用ELISA方法测定CTP组及共培养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染色体数目异常在实验的早期(10代)已经显现,表现为非整倍体和多倍体比例增加,二倍体数目减少。在第20代:共培养组克隆形成率(17.63‰±0.97‰)明显高于CTP组(13.94‰±0.84‰)和阳性对照组组(12.96‰±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组S期细胞比例(44.49%±0.68%)明显高于CTP组(38.19%±1.26%)和阳性对照组(36.4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C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HP-1能够加速CTP诱导的BEAS.2B恶变,增加TNF-α的表达水平。
- 周凡静张少峰冯斐斐燕贞王威吴逸明
- 关键词: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 烹调油烟冷凝物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用烹调油烟冷凝物(COFC)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慢性恶性转化,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以探讨COFC的危害。方法通过MTT法确定诱导物的染毒剂量,以COFC处理细胞,用血清抗性实验和锚着独立生长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的倾向和恶性特征,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抗血清促分化的能力和集落形成率,并将细胞接种于裸鼠,观察其成瘤情况。结果以50μg/mL的COFC对细胞进行染毒,传至第20代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其抗血清促分化的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至第35代,转化细胞的锚着独立生长实验克隆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接种裸鼠成瘤,病理检查结果为低分化鳞癌。结论 COFC可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提示烹调油烟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作用。
- 张诚李强吴庆琛朱茂祥杨陟华陈丹张敏
- 关键词:烹调油烟冷凝物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肺癌
- α粒子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变化
- 2011年
- 目的分析α粒子辐射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DNA甲基化谱的变化。方法分别提取α粒子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BERP35T4和对照细胞BEP2D的基因组DNA,用非甲基化敏感酶MseI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然后在酶解后的片段两端连接上连接臂,再用甲基化敏感内切酶进行消化,最终消化产物进行PCR扩增和荧光标记,最后与甲基化芯片进行杂交。杂交结果进行扫描,并对芯片图像进行分析,对芯片上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以差异倍数为1.5的标准来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α粒子辐射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后,有16个基因发生了甲基化的改变,其中,甲基化上调基因有9个,下调基因7个。鞘氨酸激酶SKIP,蛋白质磷酸酶PPP3CC,蛋白激酶MAP2K6,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2DLl、KIR2DL4、KIR3DPI,锌指蛋白ZNF493、ZNFl00,转录因子NKX2—5、TFAP2D、DR1,钾离子通道KCNJl6,肉瘤抗原CCDCl8,以及甘油甲酸酯结合蛋白FNBPlL、同源异形蛋白IRX4、HSF蛋白片段EPB41L3、TCPl0蛋白等都发生了甲基化改变。结论证实了电离辐射能够通过改变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而在肿瘤发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胡迎春陈忠民周乔丹宋博强李刚吴德昌霍艳英
- 关键词:Α粒子恶性转化BEP2D细胞
- 卷烟烟气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不同阶段基因表达谱验证及其机制研究
- 目的:对前期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的卷烟烟气(CSC)诱发人乳头瘤病毒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的基因表达谱进行验证,并初步探讨BEP2D细胞在CSC诱导下发生恶性转化的机制。
方法:...
- 牛丽静
- 关键词:卷烟烟气支气管上皮细胞基因表达谱高甲基化恶性转化
- 文献传递
- 烟草悬凝物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survivi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过程中survivi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BEP-2D细胞及经烟草悬凝物处理后的第15代(P-15)、25代(P-25)、38代(P-38)BEP-2D细胞共4组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etro-translation PCR,RT-PCR)检测各组细胞株中survivin基因变化,免疫组织化检测各组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1.survivin mRNA在正常细胞BEP-2D中的表达强度为0.08,在转化的肺癌细胞P-15、P-25和P-38中分别为0.56、0.80和0.81。2.survivin蛋白在正常BEP-2D细胞株中表达阴性,在转化的3组细胞中表达阳性,且survivin蛋白在正常细胞与转化细胞株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P-15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作为早期肺癌的一个检测指标。
- 谢俊豪吴庆琛张诚李强朱茂祥杨陟华潘秀颉
- 关键词:烟草悬凝物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免疫组化
- 低剂量烟草悬凝物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慢性恶性转化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用低剂量烟草悬凝物模拟吸烟环境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慢性恶性转化,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MTT法及细胞亚急性毒性存活能力检测实验确定慢性诱导物的剂量,以不同剂量的烟草悬凝物对细胞进行单次或多次染毒,以不染毒细胞为对照。用血清抗性实验和锚着独立生长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的倾向和恶性特征,比较各组抗血清促分化的能力和集落形成率。结果:以体积分数为0.5、1、2μl/ml的烟草悬凝物对细胞进行单次和多次染毒,各相应剂量组多次染毒和单次染毒与对照组相比,传至第25代细胞,其抗血清促分化的能力均差异明显(P〈0.05);传至第38代,成功建立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细胞复层生长,无接触性抑制,染色体异常,转化细胞的锚着独立生长实验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次染毒组的恶性转化趋势比单次染毒组强,而且剂量反应关系呈现良好的直线相关(r=0.969,y=42x)。结论:用0.5~2μl/ml烟草悬凝物诱导的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可作为模拟吸烟环境下细胞慢性恶性转化的理想模型。
- 张诚吴庆琛李强朱茂祥杨陟华潘秀颉谢俊豪
- 关键词:烟草悬凝物致癌性试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