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9篇“ 河流底泥“的相关文章
河流底泥脱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河流底泥脱水装置,包括筛网框架,所述筛网框架上均开设有筛分微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组由筛网框架、驱动电机、传动轮、传动皮带、锥形辊、螺旋送料板以及蒸汽通孔组成的螺旋压榨脱水结构,能够使底泥...
魏佳 李刚 孙辉 常城 张占鹏
一种河流底泥取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流底泥取样装置,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沿Y向并列设置有取样组件和收集组件;所述移动板下表壁固定有固定架,固定架上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沿竖向贯穿移动板,第一驱动轴能...
刘新宇
一种河流底泥污染物采样工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流底泥污染物采样工具,包括采样块、抽吸器以及连接在采样块上的绳索,所述采样块上开有竖向的驱动杆孔以及沿驱动杆孔周向均布的若干个触发杆孔,所述触发杆孔和驱动杆孔之间连通有横向的钢球孔,所述钢球孔内装有...
李晓静谢丽娅陈康荆大荣
一种河流底泥取样器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流底泥取样器清洗装置,涉及取样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底架,底架上转动设置圆形桶状的蓄水桶和设置在底架内的驱动机构,蓄水桶的内壁上周向阵列设置若干个滑槽,每个滑槽均包括两个与蓄水桶轴线平行的竖直部...
杜金辉赵业绩石长婧杜廷芹
一种野外调查用河流底泥采集装置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野外调查用河流底泥采集装置,包括取样筒和底座,底座的上端设有吊环,下端连接有第一套筒,取样筒的上端穿插于第一套筒内,且第一套筒外套装有重力环和承重环,承重环和第一套筒固定连...
王宇梁伟李卫洲
中小河流底泥环保疏浚关键技术应用与研究
2024年
我国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3]的中小河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作为城市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导致入河污水量增加,严重超出河流本身的自净能力,使得城市中的中小河流逐渐成为黑臭水体,而底泥疏浚是黑臭河道整治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通过对目前底泥环保疏浚设计方案、施工方法、底泥处置技术及尾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介绍环保疏浚技术现状及前沿,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总结环保疏浚的实际效果和前景。
赵智
关键词:河流治理环保疏浚
一种水文水资源工程用河流底泥取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文水资源工程用河流底泥取样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取样管、取料筒和清洗口,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设有取样管,所述取样管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面设有清洗口,所述连取样管的一...
平利昆张媛媛王志阳杨嘉乐
一种水文水资源工程用河流底泥取样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文水资源工程用河流底泥取样装置,包括柱塞管,所述柱塞管的下端连接有采样器,所述柱塞管的上端一体化延伸有后延杆,所述采样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柱塞管下端的连接塞、连接于所述连接塞的外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管下端的...
杨金荣刘瑞瑞王琪王凯蒋润民王展张述诚王杰
环境因子对河流底泥-水界面氮释放规律影响
2024年
潮白河作为北京重要城市河流水源之一,其顺义减河河段属于典型的再生水回补河道。研究不同点位代表的自然河段与再生水河段中底泥-水界面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河道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分析不同p H、溶解氧(DO)和温度条件下河道不同断面底泥氨氮释放规律,估算了底泥-水界面氨氮释放通量。结果表明:(1)下游汇流(S1)、潮减交汇处(S2)和自然河道(S3)上覆水和间隙水中NH4+-N呈明显的释放趋势,再生水河道中段(S4)和再生水排水口(S5)释放不明显或发生NH4+-N吸附作用。(2)不同断面土柱模拟中,间隙水中NH4+-N通量为上覆水的2.5~66.7倍,验证了底泥氮先释放到间隙水再扩散到上覆水的过程。(3)不同环境因子(p H、DO和温度)对底泥NH4+-N释放的影响呈现出不同规律:随p H升高,底泥NH4+-N释放通量先降低后增加,在p H=7时达到最低值;随DO浓度增加,底泥NH4+-N释放通量减小,DO浓度为3 mg/L时NH4+-N释放通量最大;温度越高,NH4+-N释放通量越大。潮白河水体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DO浓度越低,温度越高,NH4+-N释放通量越大,该研究结果可为潮白河水质改善提供参考。
王瑜王西涵华玲玲刘云刘云杨丽虎
关键词:环境因子氮释放
城市河流底泥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探讨
2024年
城市河流污染,特别是底泥污染,是构成城市水体黑臭现象的关键因素,不仅侵蚀城市自然美景,还严重影响居民健康与生物多样性。鉴于此,有效管理和治理城市河流底泥污染显得尤为迫切。近期学术界对此展开了广泛研究,旨在揭示污染现状并探索高效治理手段。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城市河流底泥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汇总了最新科技进展,聚焦于三大主流处理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及生物修复技术,旨在为解决这一环境难题提供科学指引。
姜姗
关键词:城市河流底泥污染处理技术

相关作者

程莉蓉
作品数:109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石油烃 羟基丁酸 石油烃降解 生物降解 缓释
谢恩
作品数:52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降解 SUB 生物降解 苍白杆菌 膜修饰
豆俊峰
作品数:290被引量:502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降解 石油烃 降解 羟基丁酸 菌种保藏
丁爱中
作品数:389被引量:1,085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降解 石油烃 降解 羟基丁酸 菌种保藏
李轶
作品数:439被引量:548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研究主题:污水 光催化 SUB 底泥 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