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9篇“ 法律根据“的相关文章
处理者的合法利益不是个人信息处理的法律根据
2024年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民法典》等法律未如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那样将个人信息处理者(或第三方)的合法利益作为一类独立的个人信息处理的法律根据。这种规定是科学合理的。一方面,合法利益的范围过于宽泛,并且适用前需要考虑个案情形及各种因素进行利益平衡测试,所以在解释上和适用上具有较大的不可预期性和难度,也不符合我国法律严格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及充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足以保护个人信息处理者(或第三方)的合法利益,司法实践中处理者(或第三方)的合法利益抗辩都可以通过有关规定逐一解决。此外,我国法也对处理者(或第三方)的合法利益与个人的权益间位阶有相应的规定。故此,合法利益不应当作为我国法上个人信息处理的法律根据
程啸
关键词:合法利益法律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
不当得利“没有法律根据”要件的证明责任研究
我国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基本框架是“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规则和证明责任责任倒置的特殊情形。无论从文义解释的角度看,还是从体系解释的角度看,不当得利“没有法律根据”要件的证明责任都适用一般规则,即由不当得利请求权人承担。当前...
张聪聪
关键词:法院不当得利
行政协议订立的法律根据研究
行政协议作为兼具“行政性”与“协议性”的双方行政行为,在进入以行政行为为核心特征的行政法体系时,面临着是否需要法律根据的问题。原因在于行政协议通过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协商一致达成而非凭行政机关单方意志作出,该“合意”基础是否...
张广华
关键词:行政协议法律根据依法行政行政行为
嗣后无法律根据:退税请求权的困境与突破——以《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修改为线索被引量:2
2022年
嗣后无法律根据的退税之所以陷入同案异判的困境,根源在于我国落实退税法定原则时,法律概念和法律规则均存在制度漏洞。鉴于嗣后无法律根据主要因税法与民法交替调整而产生,《税收征管法》修订应充分借鉴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在税法与民法典衔接方面所积累的立法经验,重构溢缴退税制度以完善税收法律制度。
池生清
关键词:税收征管法制度衔接
论不当得利没有法律根据的证明
不当得利法律关系中,四个构成要件为获得利益、受到损失、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获得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前三个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和证明过程,实务界存在系统的路径,理论界也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但没有法律根据的证明责任...
刘杨
关键词:不当得利构成要件
不当得利“没有法律根据”要件的证明被引量:8
2020年
不当得利"没有法律根据"要件的证明责任问题在诉讼中经常引发争议。根据《民诉法解释》第91条确立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无论在给付不当得利还是权益侵害不当得利中,应由原告/受损人固定地对"没有法律根据"要件承担证明责任。在给付不当得利纠纷中,原告应主张并证明"没有法律根据"要件的基础事实,即作出给付行为的具体原因以及给付原因自始不存在或嗣后丧失的事由。这些待证事实内容明确、特定,不存在无法证明的困境。在权益侵害不当得利纠纷中,"没有法律根据"要件的基础事实与"侵害他人权益"要件的内容一致,通过证明"侵害他人权益"要件,原告对于"没有法律根据"要件基础事实的证明也就同时完成。由被告/受益人证明其受益有法律根据并没有改变证明责任的分配,只是使提供证据责任转移至被告。
袁琳
关键词:不当得利规范说
不当得利中“没有法律根据”要件的证明责任研究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根据获得他人财产利益致使他人利益受损,我国《民法总则》第122条规定不当得利有以下四个构成要件:一方获得财产利益、他方受有损失、一方获得财产利益与他方受有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方获得财产利益没有法律...
王雨星
关键词:不当得利构成要件法律规制
文献传递
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无法律根据”举证责任研究
我国对不当得利制度的规定仅在《民法通则》第92条、《民通意见》第131条以及《民法总则》第122条中规定了不当得利的概念以及返还不当得利之范围,相对于境外不当得利制度的研究较为单薄且落后。我国理论界以及司法实践借鉴于境外...
黄宝婷
关键词:不当得利举证责任
文献传递
论不当得利中“没有法律根据”证明
2020年
《民法总则》中关于不当得利,除了将“没有合法根据”的表述改成“没有法律根据”,将权益归属说彻底替代了违法性说以外,条文的出发角度也表明受损人“请求”受益人予以返还权益的色彩愈发浓厚,“没有法律根据”这一要件也就值得重新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导致仅研究证明责任分配不足以让“没有法律根据”证明得到妥善安排,证据提出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妥善结合应为破题之道。
李逍遥
关键词:不当得利证明标准
论不当得利之“受益无法律根据”的举证责任分配
2019年
对于不当得利案件中受益人"受益无法律根据"的举证责任分配,应当区分给付型不当得利与非给付型不当得利,如果不加区别地适用统一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极易造成裁判逻辑不周圆,损害实质正义。文章认为给付型不当得利案件中,应由受损人证明受益人受有利益无法律根据;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案件中,应由受益人证明其受有利益有法律根据
肖敏
关键词:不当得利举证

相关作者

彭辅顺
作品数:72被引量:316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刑事责任 刑法 处断 人权保障 法律根据
朱新力
作品数:79被引量:1,463H指数:2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研究主题:行政法 行政主体 行政诉讼 法治政府建设 合法性
杨凯
作品数:71被引量:228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刑法 法律服务 公共 刑法规范 环境司法
徐丹彤
作品数:48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研究主题:警察 法律制度 枪支使用 警察开枪 美国警察
谢文钧
作品数:20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职务过失犯罪 决策过失责任 刑事责任 法律根据 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