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546篇“ 浸润性乳腺癌“的相关文章
-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术后放疗研究进展
- 2024年
-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常用疗法之一,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现阶段,手术联合术后放疗,俨然成为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常用治疗模式,既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又有优良地美容效果,可改善患者身心需求。放疗类型较多,常规放射治疗等,因为放疗方式、原理不同,所以效果各有不同。因此,择选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放疗技术十分必要。对于此,本文就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术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崔秀敬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术后放疗
- 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指数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营养和免疫相关实验室指标(简称实验室指标)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之间的关系,构建实验室指标组合,确立乳腺癌NAC后pCR的临床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接受NAC的31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NAC前实验室指标包括[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MON)和血小板]以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实验室指标与NAC后pCR的关系,通过简单数学运算构建实验室指标组合,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实验室指标不同组合预测pCR的效能,确立最佳实验室指标组合(简称最佳组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与NAC后pCR的相关性,确立NAC后pCR的独立预测指标。结果 310例患者中有153例(49.4%)患者NAC后达到pCR。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室指标中ALB(Z=5.203,P<0.001)和HDL-C (Z=2.129,P=0.033)与NAC后pCR呈正相关关系,MON(Z=–4.883,P<0.001)与NAC后pCR呈负相关关系。实验室指标6种不同组合的AUC分析结果显示,ALB/MON组合的预测性能最高(中位AUC=0.708),确立为最佳组合,并确定该指标为新辅助疗效预测指数(neoadjuvant therapy predictive index,NTP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Z=–3.273,P=0.001)、人表皮生长因子2(Z=7.041,P<0.001)、Ki-67(Z=2.457,P=0.014)和NTPI(Z=4.661,P<0.001)为NAC后pCR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TPI可以作为乳腺癌NAC后pCR的预测指标。
- 官桂林吴佳星郭晓蝶左怀全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营养免疫
- MRI在浸润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MRI在浸润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毕节市织金县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及病理组织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的诊断效能及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阳性90例,阴性20例。MRI诊断结果显示阳性89例,阴性21例。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7.78%(88/90)、95.00%(19/20)、97.27%(107/110),其结果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相比,一致性较好(Kappa=0.910,P<0.001)。结论:MRI诊断可以有效鉴别浸润性乳腺癌、非浸润性乳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
- 张艳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MRI
- 阴性淋巴结数对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评估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阴性淋巴结数对浸润性乳腺癌(IB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IBC患者的病历有关资料,统计其阴性淋巴结检出数目,分析淋巴结数目与I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84例IBC患者,共检出648枚阴性淋巴结,人均检出7.7枚;将人均检出的7.7枚阴性淋巴结取整数后,以阴性淋巴结检出数目8枚作为界值,把所有患者划分为2组,其中阴性淋巴结≥8枚组共38例,阴性淋巴结<8枚组共46例。2组的年龄、BMI、疾病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淋巴结≥8枚组中TNM为Ⅰ~Ⅱ期、辅助化疗患者占比分别为78.95%(30/38)、68.42%(26/38),高于阴性淋巴结<8枚组的34.78%(16/46)、28.26%(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淋巴结≥8枚组的1年生存率为92.11%(35/38),高于阴性淋巴结<8枚组的73.91%(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性淋巴结检出数与IB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阴性淋巴结检出数少,则患者预后差,临床需予以高度关注。
- 郭宏燕崔抗杨红梅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临床病理特征
- 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I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6日—2021年6月19日于东莞东华医院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组织学类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细胞增殖核抗原(Cell proliferating nuclear antigen,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年龄等的关系。结果:IL-37在IBC中的表达,IL-37阴性10例(9.61%)、低表达25例(24.04%)、高表达69例(66.35%)。IL-37在IBC中与ER(r=0.468,P<0.001)、PR(r=0.354,P=0.002)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r=-0.324,P=0.001)、EGFR(r=-0.388,P=0.001)表达及组织学分级(r=-0.557,P<0.001)、分子分型(r=-0.521,P<0.001)呈负相关,与组织学分型、HER2表达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L-37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激素受体表达、组织学分级及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 陈荏槐崔小光曹伟强郑金花赵青朱新宇陈昌伟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特征
- 基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构建浸润性乳腺癌复发风险预测模型
- 2024年
- 目的:挖掘浸润性乳腺癌复发的独立预后基因并构建浸润性乳腺癌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应用公共数据库,使用一致性聚类,根据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将样本分组并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以无复发生存期(RFS)为观测指标,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建立浸润性乳腺癌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结果:鉴定了13个基于肿瘤血管生成的复发独立预后基因(PLS3、IGFBP4、CXCL14、HIST1H2BH、EMC9、H2BFS、S100A9、GJA1、NID2、ID3、PDZD2、GRP、FMO1),并结合患者TNM分期建立了浸润性乳腺癌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结论:基于肿瘤血管生成的13个基因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以准确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
- 陈岩砚魏蕾陈芳芳张京伟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复发血管生成
- 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临床影像融合模型研究
- 2024年
- 目的构建术前临床影像组学融合模型,探讨其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接受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131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1例与内部验证集40例。从肿瘤和瘤体向外扩5mm区域分别提取原始肿块和瘤内加瘤周的影像组学特征。运用F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缩减后,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临床病理风险因素与无病生存期的关系,并确定有效的预测因素建立临床模型。将最优影像组学模型的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和独立临床病理风险因素结合建立融合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和融合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验证集中,临床模型、原始肿块影像组学模型、瘤内加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及融合模型的AUC(95%CI)分别为0.791(0.690~0.893)、0.898(0.839~0.956)、0.930(0.878~0.983)、0.969(0.941~0.996),灵敏度分别为0.789、0.895、0.842、0.947,特异度分别为0.714、0.821、0.857、0.938,其中融合模型预测效能最佳。结论基于术前MRI影像组学特征的临床影像融合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对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预测和个性化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 曹婷婷丁雪委郑皓葛敏王世威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复发
-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浸润性乳腺癌预后模型:基于SEER数据库
- 2024年
-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方法采集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终点事件(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2458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5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建立生存预后的预测模型,评价各建模方法的预测能力,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ROC曲线的AUC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在21个模型输入变量中,组织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脑转移、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状态、手术治疗等因素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具有较大影响,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预后模型中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论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浸润性乳腺癌预后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辅助医师判断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和治疗效果。
- 陆春伟马骏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
-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检查与Ki-67表达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超声检查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70例,整理其术前乳腺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灶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Ki-67表达情况。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中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45例)与Ki-67低表达组(25例),比较Ki-67高表达组、低表达组乳腺超声特征差异,总结超声检查特征与Ki-67表达的关联性。结果70例患者中Ki-67高表达组45例,占比为64.29%。两组患者超声检查显示病灶直径、纵横比、边缘、血流分布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组病灶直径≥2 cm、纵横比≥1、边缘毛刺、富血供占比更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灶直径≥2 cm、富血供与Ki-67高表达组呈正相关(P<0.05)。结论IBC-NST患者病灶Ki-67表达较高,且病灶直径的增大、血供的增加与Ki-67高表达直接相关。
- 孔小丽黄世海汪轶亭宁然
- 关键词:超声检查KI-67
- 基于MRI影像组学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淋巴血管侵犯的研究
- 目的:在乳腺癌患者中,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预后因素。由于目前临床上缺乏可靠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我们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该模型将利用术前乳腺...
- 吴皓楠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MRI
相关作者
- 齐凤杰

- 作品数:89被引量:292H指数:9
- 供职机构: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表达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
- 刘月平

- 作品数:207被引量:54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肿瘤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 食管鳞状细胞癌
- 赵树鹏

- 作品数:41被引量:126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浸润性乳腺癌 表达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
- 张玲玲

- 作品数:39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预后 浸润性乳腺癌 非特殊型 乳腺癌 食管鳞状细胞癌
- 谢芳

- 作品数:100被引量:182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生物学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 T细胞 乳腺癌 星形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