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707篇“ 淋巴结转移癌“的相关文章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头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癌诊断辅助识别系统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头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癌诊断辅助识别系统,包括:图像扫描导入子系统、图像鉴别评估子系统、诊断辅助模型自主修正子系统和结果输出模块;图像鉴别评估子系统,包括组织区域识别模型、转移癌区域判别模型;所述组织区域识别模...
- 邱元正李果唐浩晟刘勇张欣黄东海王芸芸卢善翃刘超李华宇龚靓
- 扶正消积汤联合放化疗对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扶正消积汤联合放化疗对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ALNMC)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治疗的82例胃癌根治术后ALNMC患者,按1∶1比例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实施扶正消积汤联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纯实施放化疗治疗。两组治疗6周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6周后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变化,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客观缓解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提高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A199和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ALNMC患者采用扶正消积汤联合放化疗治疗疗效显著,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陈海霞蔡重阳张宾
- 关键词:放疗化疗胃癌根治术腹腔淋巴结转移癌
- PD-L1、CD163和CD8在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原发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癌(lymphocyte-predominant breast cancer,LPB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CD163和CD8的表达和预后价值,并比较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PD-L1、CD163和CD8的表达。方法收集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LPBC 82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2例原发癌及23例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PD-L1、CD163和CD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原发癌和转移癌的表达差异。结果原发癌中PD-L1在肿瘤细胞(tumor cell,TC)和免疫细胞(immune cell,IC)的阳性率分别为25.61%(21/82)、79.27%(65/82),其中TC-PD-L1在组织学分级Ⅱ和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18.00%(9/50)、37.50%(12/32),TC-PD-L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IC-PD-L1在肿瘤最大径≤2 cm和>2 cm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18/27)、85.45%(47/55),在Ki67≤20%和>20%的阳性率分别为60.00%(12/20)、85.48%(53/62),IC-PD-L1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Ki67有关(P均<0.05);TC-PD-L1的表达与CD8+瘤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intratumor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iTILs)密度呈正相关(r=0.277,P<0.05),IC-PD-L1的表达与CD163呈正相关(r=0.259,P<0.05);CD163高表达与较短的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显著相关(P<0.05)。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的TC-PD-L1和IC-PD-L1表达一致率分别为82.61%(19/23)、47.82%(1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163和CD8+iTILs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原发癌中PD-L1的表达与不良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CD163高表达提示预后差。LPBC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差异,对转移癌PD-L1的重新评估或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肿瘤免疫治疗。
- 陈妙玲杨月张会芳韩玉贞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PD-L1
- 用于识别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的FFOCT图像分析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识别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的FFOCT图像分析方法和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分析方法包括获取和预处理FFOCT图像;目标图像块分类预测;生成FFOCT图像的二分类概率;获得识别结果。本发明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对癌症患者腋...
- 王殊张舒玮杨后圃赵进
- 原发不明颈部囊性淋巴结转移癌误诊为鳃裂癌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鳃裂癌的原发灶发生部位、发现时间及可能的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鳃裂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15例误诊为鳃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误诊患者中,鼻咽鳞状细胞癌6例,扁桃体鳞状细胞癌4例,舌根鳞状细胞癌2例,下咽鳞状细胞癌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从诊断鳃裂癌到发现原发灶的中位时间为3.58个月(0~76个月)。误诊原因可能是对于鳃裂癌及发生囊性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治经验不足以及没有重视全面检查及密切随诊。结论以鼻咽癌为原发灶的病例误诊为鳃裂癌的占比较高,作为鼻咽癌高发国家,一定要重视鼻咽部位的检查。多数隐匿患者能够于术后完善检查中发现原发灶,少数患者需长期随访观察。寻找原发灶不应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临床查体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 刘茜罗京伟
- 关键词:鳃裂癌误诊
-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别接受传统术中实时计划(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和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D90、V90、V100、V150及肠管和腹主动脉的D2cc剂量参数的差异及两组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的差异。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V1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V150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余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和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6.9%(10/13)和46.2%(6/13;P=0.226)。两组均未出现腹膜炎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提高粒子剂量分布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剂量区范围,为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 刘泽洲梁岩松赵金鑫于慧敏张宏涛徐克李慧娟底学敏高贞王娟
- 关键词:肿瘤疗效
- 胃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Claudin18.2表达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Claudin18.2在胃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2022年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和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病理科医院胃腺癌患者组织标本和淋巴结转移样本共计110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audin18.2的水平,按照FAST研究的标准进行Claudin18.2的评分,探讨Claudin18.2在胃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差异。同时进一步分析Claudin18.2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35~75岁(中位年龄65岁),男和女患者分别为65例和45例。胃腺癌中Claudin18.2的中到强的阳性率为50%(55/110),淋巴结转移癌中观察到中到强Claudin18.2表达阳性率为44.5%(49/110),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部位及临床分期的患者Claudin18.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auren分型中肠型较弥漫型的Claudin18.2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腺癌患者中Claudin18.2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未见明显不同,为使用Claudin18.2抗体靶向治疗筛选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 袁雪芹张静婷李霞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癌免疫组织化学
- 一种泛器官淋巴结转移癌检测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泛器官淋巴结转移癌检测系统与计算机设备,包括模型构建模块、图像注释与归集模块、第一样本数据集、模型训练模块、获取模块,分析模块和显示模块;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建立泛器官淋巴结转移癌检测的初始学习模型;图像注释...
- 王书浩田艳杰
- PET/CT误诊的原发灶隐匿颈淋巴结转移癌临床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PET/CT在原发灶隐匿的颈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中价值,探讨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在此类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研究2012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PET/CT显示原发灶部位与最终病理结果不符的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首诊患者,结合文献探讨PET/CT在诊断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多学科合作模式在诊疗过程中的应用。结果10例患者中,5例PET/CT结果证实为假阳性,5例为假阴性。PET/CT显示假阳性的病例中,4例位于扁桃体,1例位于杓会厌襞;假阴性患者的肿瘤位置各不相同。所有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阶段均经过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结论PET/CT在原发灶隐匿的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检出阳性比例不高,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但需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 李丹凤胡健杨春胡鹏刚岳波石力
- 关键词:PET/CT颈淋巴结转移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例分析
- 2023年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是一种非特异性良性自限性疾病,以非肿瘤性淋巴结反应性增大为特征。多见于亚洲国家中青年女性,属于临床罕见疾病,容易误诊为转移瘤、恶性淋巴瘤等。本文报道误诊为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对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 王一函陈妍李长霖张雪艳付言涛
-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青年女性颈部淋巴结转移非肿瘤性罕见疾病
相关作者
- 张宏涛

- 作品数:118被引量:31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近距离放射治疗 CT引导 粒子植入治疗 粒子植入 近距离放射疗法
- 王娟

- 作品数:251被引量:955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近距离放射治疗 粒子植入治疗 CT引导 近距离放射疗法 胃肿瘤
- 薄爱华

- 作品数:359被引量:1,040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 乳腺癌 超微结构 表达及意义
- 隋爱霞

- 作品数:104被引量:41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粒子植入 放射性 粒子植入治疗 近距离放射治疗 近距离放射疗法
- 戴洁

- 作品数:122被引量:354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胃癌 BCL-2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免疫组织化学 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