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1篇“ 湟水流域“的相关文章
- 基于ELECTREⅢ的湟水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
- 2025年
-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研究对中国西北缺水地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湟水流域特征,从气候因素、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ELECTREⅢ评价法评价了湟水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状况。结果表明: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整体可持续利用能力为中等水平;气候因素和社会经济特征是影响湟水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湟水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应加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推进外流域调水、加强流域节水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和加强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等。研究成果可为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和优化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 樊立娟黎嵘岚高举
- 关键词:气候因素湟水流域缺水地区
- 湟水流域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全面、系统地探究湟水流域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和分布特征,解析其主要驱动因素,为提升耕地土壤质量、优化农田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域,借助经典统计分析、半变异函数、克里金插值、随机森林模型、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流域内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结果】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13.68 g/kg,变异系数为32.98%;空间插值最优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块金系数为40.70%。土壤全氮、球囊霉素土壤相关蛋白、粉粒含量、土壤pH、根系干重、年均温和年均蒸发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海拔和年均降水量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直接效应为0.76,地形因素主要通过影响气候和植被间接影响土壤性质,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其间接效应为0.39。【结论】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受土壤、地形、气候和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总体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格局。土壤性质和地形因素分别是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最重要的直接和间接驱动因素,土壤全氮和总球囊霉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直接驱动因子。
- 林成清李润杰盛海彦孔小云辛继林崔子龙杨晓璇党怡乐马占明万基中张永坤
- 关键词:湟水流域土壤有机碳
- 2000-2020年湟水流域森林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 2025年
-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采用MODIS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数据和气象数据,结合湟水流域林地“一张图”,利用双Logistic函数拟合法、Theil-Sen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显著检验法及偏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湟水流域2000—2020年森林及优势树种物候期的时空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及其对季节性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湟水流域森林多年平均生长季开始期(SOS)、生长季结束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分别为第143天、第261天和120 d,森林的SOS变化较显著,整体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为0.080 d·a^(-1),而大部分森林的EOS和LOS无明显变化。(2)就优势树种而言,柏树物候变化最为剧烈,其SOS以0.237 d·a^(-1)的速率提前,EOS以0.211 d·a^(-1)的速率延后,LOS则以0.403 d·a^(-1)的速率延长。(3)SOS的提前主要受当年春季和前一年冬季地表温度的影响,EOS的延后则主要受当年夏季和秋季降水量的影响,而夏季温度的升高则会使EOS提前。
- 刘慧韦露熊增连丁毅张灵捷陈奕云
- 关键词:湟水流域气候响应GEE
- 1956-2020年湟水流域水沙情势变化定量评估及归因
- 2025年
- 湟水流域是黄河上游最大支流,受气候变化和水利水保措施的显著影响,湟水流域水沙情势变化出现新特征,评估其变化及驱动因素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ettitt检验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水沙的基本特征,基于河流因子法定量评估水沙情势变化,使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SCRAQ)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沙情势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956-2020年,湟水年径流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年泥沙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以突变点将径流泥沙分为基础期P1(1956-1980年)、变化期P2(1981-2004年)和P3(2005-2020年);P1至P2、P2至P3,湟水径流情势改变评估河流影响因子分别为0.9、1.1,为低度改变;泥沙情势改变评估河流影响因子分别为0.4、0.3,为高度改变;从P1到P2再到P3,气候变化对湟水径流的贡献从13.8%增加到了39.0%,气候变化对湟水泥沙的贡献从2.1%增加到了7.2%,说明在P3时期降水增多主导径流贡献率变化,对于泥沙变化的贡献有限。研究结果可为湟水水利未来水保措施提供参考。
- 马俊清胡锴星方祖堃
- 关键词:气候变化湟水流域
- 外源氮对湟水流域春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 2025年
- 针对青藏高原湟水流域氮肥不合理施用引起的土壤有效态氮淋溶损失等问题,设置5个处理0(N_(0))、78(N_(78))、156(N_(156))、234(N_(234))和312(N_(312))kg/hm^(2)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①随施氮量增加,0~10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变化;施氮量达到234 kg/hm^(2)之前,土壤硝态氮主要积累在0~40 cm土层;施氮量超过234 kg/hm^(2),土壤硝态氮主要积累在60~100 cm土层;施氮量超过156 kg/hm^(2),土壤中氮素开始盈余,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春小麦的产量先升高后降低,2 a施氮量分别为241 kg/hm^(2),246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8623 kg/hm^(2),8435 kg/hm^(2)。综合产量、环境及经济效益,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
- 安晓康盛海彦王生赵凤宏才让东周
- 关键词:湟水流域春小麦硝态氮铵态氮
- 青海湟水流域二级阶地细粒沉积物矿物组成特征及其沉积古气候
- 2025年
- 湟水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二级阶地孢粉组合和热释光年代学显示了晚更新世末次冰期特征,但针对沉积物矿物学方面的研究尚处空白。激光粒度分析指示样品主要为含黏土粗粉砂—极细砂,具有分选性好、极正偏特征,小于63μm的颗粒明显高于现代河流沉积物中悬移物质总体含量,概率累积曲线具有二段式特征,缺少推移总体。扫描电镜下石英颗粒形状多样,表面结构复杂。沉积物X-射线衍射(XRD)成分分析指出碎屑含量占比平均在61.2%左右,主要为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碳酸盐矿物为方解石,含量约18.6%;铁氧化物(针铁矿)含量极低,约1.4%;黏土矿物含量约17.9%。依据沉积物搬运距离与粒径变化关系,推测沉积物应该经历了风成+河流的二次搬运过程。石英及长石比值(Q/F)平均为3.0,代表沉积物成分成熟度较低。黏土矿物(Chl+It)/(Sme+Kln)含量比值平均为7.7,远高于陕西渭河盆地中新统至上新统沉积物(相对暖湿环境),指示了研究区在晚更新世Q_(3)阶段应处于干冷环境。
- 唐书君赵文强杨庆坤杨庆坤马强陈惠娟赖海青
- 关键词:沉积环境砂岩
- 湟水流域耕地土壤表层质地卫星遥感估算研究
-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最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它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作用,它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土壤质地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如透气性、透水性、容水量、吸湿性、毛细管作用、热容量、导热性等,这些特性...
- 黎巧丽
- 关键词:湟水流域土壤质地
- 1965—2022年湟水流域干流水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揭示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文章以湟水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1965—2022年间湟源水文站的监测数据,利用Mann-Kendall突变分析和累积距平分析法。结果表明,湟水流域的年径流量呈现上升趋势,而年输沙量则呈现下降趋势。且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间线性相关性随时间演变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对湟水流域的水资源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加深对水沙运动的认识。
- 王坚
- 关键词:湟水流域输沙量径流量
- 青藏高原湟水流域人类活动与水质响应关系研究
-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原地区河流受人类活动的干扰不断增强,兴建水电站、硬化地表和农业养殖等活动,对河流水文水质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以青海省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时间段内7次地表水水质监测...
- 张凤娇
- 关键词:湟水流域水质评价污染负荷
- 青海省湟水流域潜在地质灾害识别与易发性评价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明确青海省湟水流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为该地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小基线子集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识别地质灾害点,结合地形因素、地质因素、环境因素、气象因素、人类活动因素进行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建立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频率比(frequency response,FR)模型并检验,利用返回概率值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①湟水流域所分布的潜在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多种类型潜在地质灾害并生。滑坡与不稳定斜坡通常发育于坡度较缓的山坡上,通常伴有大量张拉与剪切裂缝,尤其在雨季发育明显,对山体下方交通、居民安全构成威胁。发育于河谷两岸的滑坡与不稳定斜坡还可能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进一步加剧灾害风险。崩塌多发育在岩石结构较为疏松或风化严重的陡峭山壁,因地质脆弱,加之降雨等自然因素刺激,易使山体土块、岩石块下落,对下方的居民区和交通线路构成威胁。②研究区2425—3650 m高程区间的地质灾害分布较多,东北向为地质灾害易发坡向;地质灾害易发性随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gital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加而降低,随坡度、地形起伏度、日降水量增加而升高,随距断层距离增加而减少。③湟水流域高易发区及较高易发区,面积约5937.60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约38.78%,主要集中在湟水流域南、北边缘地区,湟中、大通、海晏交界处,以及建筑区周边边坡上。④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模型预测性能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7,易发区由高至低FR逐级减小,与实际灾害点的分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⑤断层核密度为湟水流域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子,坡向、地形起伏度、道路核密度次之
- 高崇越赵健赟王志超温兰冲姜传礼
- 关键词:湟水流域地质灾害
相关作者
- 陈占全

- 作品数:103被引量:509H指数:13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土壤养分 马铃薯 青稞 放线菌 湟水流域
- 高小红

- 作品数:47被引量:725H指数:15
-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遥感 GIS 湟水流域 遥感与GIS
- 石德生

- 作品数:44被引量:198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湟水流域 中国动漫产业 撒拉族 社会 明初
- 张荣

- 作品数:194被引量:855H指数:15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春油菜 有机肥 马铃薯 刺盘孢 苹果
- 曾维华

- 作品数:159被引量:1,170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水环境承载力 水资源 总量控制 水环境 环境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