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3篇“ 湿对称不稳定“的相关文章
一次台风倒槽暴雨过程中的锋生与湿对称稳定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该文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以及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1822号台风“山竹”给贵州带来的暴雨天气过程中的锋生与湿对称稳定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台风“山竹”登陆减弱后,其北部倒槽影响贵州,同时受贵州东低西高的地形影响,倒槽系统出现斜压性,在倒槽附近出现锋生现象,其东侧出现湿对称稳定的发展,造成贵州暴雨天气。②锋生区的东侧即湿对称稳定区与中尺度雨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③锋生与湿对称稳定的发展与增强过程中,伴随着降雨的长时间维持,雨强变化大,降水率大多为5~10 mm·h^(-1)。当锋生与湿对称稳定减弱西移后,降雨天气减弱停止。④锋生现象与对称稳定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两者均主要是由假相当位温的经向密集区(∂θ_(se)/∂x)发展起来的,对称稳定区位于锋生区的东侧,即东南暖湿气流中,垂直结构上对称稳定区位于锋生区的上部,与倾斜的上升运动区相对应。
周明飞杜小玲齐大鹏杨秀庄
关键词:湿对称不稳定锋生暴雨
一次纬向暴雨过程的湿对称稳定与锋生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NCEP/NCAR(1°×1°)再分析及WRF数值模拟资料,诊断分析了2016年6月27—28日重庆南部大暴雨天气的纬向雨带及湿对称稳定特征,结果表明:(1)纬向雨带形成并发展于低空湿对称稳定区,纬向雨带形成前,湿对称稳定逐渐增强,纬向雨带形成后,湿对称稳定缓慢释放,湿对称稳定的持续释放促进了纬向雨带的持续发展。(2)纬向锋生效应的增强,引起低空湿位涡水平分量MPV2的负值增长,为湿对称稳定的增强及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能是此次暴雨过程中纬向雨带生成及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邓承之张亚萍方德贤翟丹华吴钲何跃
关键词:暴雨湿对称不稳定湿位涡
广义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稳定
2011年
从含摩擦耗散与凝结潜热的f平面Boussinesq近似下的非线性扰动方程组出发,得到了湿空气中的广义能量方程,推导出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稳定的必要条件,并将稳定判据与干空气情况相比较,首先解析地分析得到凝结加热反馈机制对亚临界对称稳定的影响。其次针对中尺度大气层结稳定稳定的情况,分别计算出初始扰动振幅的临界值,结果表明,相对干空气而言,饱和湿空气情况下,当中尺度大气层结稳定时,亚临界对称稳定更容易发生,即使中尺度大气层结稳定,亚临界对称稳定也容易发生。这一结果改进了干空气下的非线性亚临界对称稳定理论。
李艳杰陆维松邵海燕陶丽
关键词: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非线性
广义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稳定和暴雨的发生、发展
本文首先从含摩擦耗散与凝结潜热的f平面Boussinesq近似下的非线性扰动方程组出发,推出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稳定判据,并利用2006年6月30日00时-7月1日12时(世界时)江苏宝应地区的大暴雨过程作了非线性亚临界...
陆维松李艳杰汪汇洁邵海燕
关键词: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非线性暴雨
文献传递
广义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稳定和暴雨的发生、发展
本文首先从含摩擦耗散与凝结潜热的,平面Boussinesq近似下的非线性扰动方程组出发,推出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稳定判据,并利用2006年6月30日00时-7月1日12时(世界时)江苏宝应地区的大暴雨过程作了非线性亚临界...
陆维松李艳杰汪汇洁邵海燕
关键词:湿对称不稳定暴雨过程
文献传递
广义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稳定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
首先,本文用解析方法分析了凝结加热反馈对亚临界对称稳定判据的影响,得到一般大气中亚临界对称稳定是否容易发生的条件。 其次,针对中尺度大气层结稳定稳定的情况,分别计算出了初始扰动振幅的临界值,发现:饱和湿...
李艳杰
关键词: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降水
文献传递
“96.1”高原暴雪过程湿对称稳定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5
2001年
利用对“96.1”青藏高原东北部暴雪过程一次较成功模拟的 MM4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条件对称稳定 (CSI)的线性和非线性理论判据对这次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96.1”暴雪的发生发展过程与条件对称稳定密切相关 ,稳定区位置在 M-θe和σ2垂直剖面图上较其它判据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非线性 CSI判据的动力学诊断分析指出 ,“96.1”暴雪是在低空对流稳定和高空对称稳定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的 ,说明非线性对流—对称稳定是其发展机制 .
王文程麟生
关键词:高原暴雪
“96.1”高原暴雪过程湿对称稳定的数值研究被引量:99
2000年
利用一次较成功地模拟了“96 .1”青藏高原东北部暴雪过程的MM4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条件对称稳定 (CSI)的非线性理论判据对这次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 ,结果表明 ,CSI是“96 .1”暴雪发生和发展的一种动力机制。在诊断的基础上 ,用非线性对称稳定和非纬向非平行基流对称稳定模式对“96 .1”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数值试验 ,结果指出 :用两种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时 ,都会出现对称环流 ,仅Ψ′场和w′场彼此协调 ,而且与观测分析的结果大体一致 ,进一步揭示了对称稳定确实是这次暴雪发生发展的一个动力学机制 ,尽管非线性模拟中的上升支位置在移动过程中落后于切变线的位置。
王文程麟生
关键词:高原暴雪湿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暴雪
广义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稳定
<正>本文利用Boussinesq近似,从含摩擦与凝结潜热的f平面非静力滤声波模式出发,得到了饱和湿空气中的广义能量方程。从广义能量方程出发,推导出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稳定的判据。
陆维松李艳杰邵海燕
文献传递
2020年延边地区两次相似路径台风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4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对以相似路径北上的2009号台风“美莎克”与2010号台风“海神”引发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高西低的经向环流有利于台风北上,台风登陆前后均在延边地区建立偏东风低空急流,水汽辐合较强;两次台风降水均呈现非对称性分布特征,强降水落区位于台风中心偏北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下,垂直螺旋度大值区位于低层辐合区内,螺旋上升运动增强,有利于台风暴雨的维持和加强;台风与冷空气发生相互作用,台风中心涡度垂直伸展高度降低、涡度强度明显减弱,“美莎克”中心涡度垂直分布由正压状态转变为斜压状态,“海神”中心涡度垂直分布始终呈现正压状态;“美莎克”在对流层中层存在湿对称稳定,湿斜压项起主要贡献。
董鹤松隋妍尹路婷张昊
关键词:冷空气垂直螺旋度湿对称不稳定

相关作者

李艳杰
作品数:14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亚临界 湿对称不稳定 涛动 数值模拟 暴雨
邵海燕
作品数:16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暴雨 非线性 亚临界 湿对称不稳定 年代际振荡
陆维松
作品数:112被引量:894H指数:16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非线性 暴雨 低频振荡 数值模拟 东亚飞蝗
王文
作品数:115被引量:1,509H指数:24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暴雨 干旱 暴雨过程 数值模拟 长江中下游
赵宇
作品数:159被引量:918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暴雨 特大暴雨 暴雨天气 数值模拟 温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