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85篇“ 潘金莲“的相关文章
潘金莲被引量:1
2010年
时间:宋朝。地点:山东清河县城。人物:潘金莲——先嫁武大,后嫁西门庆作五姨太。剧中简称金莲。西门庆——清河县富户。瓶儿——西门庆的六姨太。武大——卖炊饼的小本生意人。武松——武大之弟,又称武二,打虎英雄。王婆——开茶坊的媒婆。序幕[幕启。秋夜,狮子街,西门府第。[屋里摆了一口棺材。27盏长明灯,摆放凌乱。灵牌上写:“已故锦衣西门夫人李氏之丧”。[西门庆穿孝衣,形象落拓,
王延松刘春
关键词:潘金莲西门庆生意人武松序幕
潘金莲
本书收入戏剧、文论、散文等题材作品。包括“回家以后”、“屏风后”、“戏剧改革之理论与实际”、“谈文明戏”等。
欧阳予倩著
关键词:文学
潘金莲
卢群著
关键词:中篇小说
《金瓶梅词话》“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再议
2024年
学界对《金瓶梅词话》与《水浒传》中重叠的武松—潘金莲故事之关系,有五种观点:繁本→《金瓶梅》说、《水浒》繁本+简本→《金瓶梅》说、《水浒》简本→《金瓶梅》说、同源异流说、增益回流说。通过对两部小说用语习惯的辨析,可以确定《金瓶梅》中的武-潘故事当是由《水浒传》流入;而《水浒传》版本的简、繁概念,当以情节完整度、故事流畅度区分;以此为标准,并结合《金瓶梅词话》中有部分字形具有建阳刊本风格的现象,可以推断,《金瓶梅》所抄改的《水浒传》应是一种属于繁本系统的建阳刊本,约刊刻于嘉靖后期至万历初年。
朱海啸
关键词:《金瓶梅词话》《水浒传》简本
“新程式”的舞台呈现——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
2024年
作为传入中国的舶来品,戏剧工作者们应持续重视并探索着将话剧本土化,致力于吸收中国传统戏曲中写意性、程式化的精华瑰宝。我国新锐导演丁一滕在戏剧实践中贯彻自己的“新程式”创作方法,他主张以身体为表演内核,从传统的戏曲程式表演中借鉴美学原则运用于新的戏剧表演创作,以达到中西表演创作的跨文化融合。其导演的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即是创作典范,在表演创造、舞美呈现、人物形象上皆印证了其“新程式”方法,使观众产生新颖生动的观剧感受。
雷雅涵
关键词:女性形象
剧作中潘金莲与周繁漪形象的比较研究
2024年
潘金莲这一人物脱胎于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1927年,欧阳予倩创作话剧《潘金莲》,对她的形象作了另一番更具启蒙性的解构。周繁漪这一人物则出自现代剧作家曹禺的《雷雨》,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直至今日仍是卖好又卖座的热剧。在这两部以批判封建社会对人的压迫及宣扬自由解放思想为立意的剧作中,受压迫最深,也最能表现反叛精神的两名女性,潘金莲和周繁漪,她们的遭遇在某种程度上无比相似。但以婚姻对于二者的意义、二者对出轨对象的感情以及二者的爱情观为切入点对她们进行深入剖析却能发现,作者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相较而言,潘金莲是更具进步性的那一个。
刘若彤
关键词:潘金莲
试论话剧《我不是潘金莲》中李雪莲的民族化人物形象塑造
2024年
话剧作为一个“舶来品”进入中国后,受到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优秀剧作家的关注,在他们的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对于“话剧民族化”这一课题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在他们追寻答案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推动着中国话剧民族化的进程,怎样塑造具有高度诗化现实主义的人物形象成为话剧民族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杨雨婷陈亦愚
关键词:诗化现实主义
时代新人的舞台想象——“潘金莲”与欧阳予倩笔下的女士们
2024年
以欧阳予倩为代表的戏剧前辈一直在为中国现代戏剧舞台寻找时代新人,欧阳予倩对时代新人中的“新女性”尤为关注,塑造了大量舞台艺术形象。20世纪20年代由南国社演出的《潘金莲》,使新女性的形象鲜明度和反抗激烈程度达到了峰值,这个形象深刻影响了此后的舞台“新女性”,同时,欧阳予倩对新女性的舞台想象也日趋成熟,塑造出了李香君这样个性鲜明而形象丰满的人物。中国戏剧前辈一直在为中国戏剧的发展进行体系化的探索和建构,中国演剧体系的核心是为现代中国人造型立传,欧阳予倩的“新女性”探索成果是极其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郭富民
关键词:潘金莲新人新女性
潘金莲”何以成为“新潘金莲”——以欧阳予倩《潘金莲》为中心
2024年
本文从新的视角分析了欧阳予倩《潘金莲》一剧的创作中传统“潘金莲”形象如何成为“新潘金莲”,即这部作品如何从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创新,包括思想意识方面宣扬“爱”的主题以及对“力与美”的崇拜,内容方面书写场景的重新选择和清晰的剧种意识,人物形象方面潘金莲形象的去淫化和主体意识以及其他角色的改编,表演方面白话剧化影剧化以及大胆的动作设计,形式方面分幕制、舞台布景的写实化以及话剧语言的口语化等。
蒋春红
关键词:《潘金莲》潘金莲形象戏剧创新
绝望的主妇:论欧阳予倩话剧《潘金莲》的情欲叙事与戏剧美学
2024年
本文以欧阳予倩的剧本《潘金莲》及其舞台演出为研究对象,从跨文化戏剧的角度分析欧阳予倩的戏剧思想。欧阳予倩在为潘金莲翻案的过程中,借由她对于浪漫爱情的向往,表达了追求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五四伦理价值观。他将潘金莲从“历史的耻辱柱”上解救下来,淡化其色欲熏天和心狠手辣的一面,强调她作为女性受害者对于男权社会的身不由己、决绝与反抗。此外,本文也考证了欧阳予倩在日留学史及其深受日本演剧影响的美学观念。
周宏亮
关键词:跨文化戏剧戏剧美学五四文化

相关作者

侯东晓
作品数:23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叙事 影片 身份 妥协 潘金莲
李金灵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宿迁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笔下 父权社会 悖谬性 悖谬 潘金莲
杨琳
作品数:195被引量:27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俗语词 《金瓶梅词话》 金瓶梅词话 训诂 词源
徐朔方
作品数:34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汤显祖 《金瓶梅》 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 杂剧 汤显祖研究
石钟扬
作品数:33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金瓶梅》 《西游记》 中国小说 潘金莲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