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8篇“ 炎性渗出“的相关文章
- 鼠妇提取物对炎性渗出的抑制作用研究
- 2021年
- 本研究主要采用小鼠足肿胀模型,选用角叉菜胶、硫酸葡聚糖和化合物48/80等三种致炎剂开展抗炎实验,考察药材鼠妇对炎性渗出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探索其活性成分。实验结果发现鼠妇提取物能够显著缓解不同炎症模型的炎性水肿程度,表明其具有抑制急性炎性渗出的作用。液相分析表明鼠妇中含有抗炎成分牛磺酸。
- 郭珅珅许良葵董健魏金津
- 关键词:肥大细胞炎性水肿牛磺酸
- 种植体-基台细菌微渗漏引起种植体微间隙周围组织炎性渗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通过大鼠体内实验探讨种植体-基台界面细菌微渗漏现象以及软组织炎症情况。方法无菌条件下在定制的种植体内部加入0.25μl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悬液(109 CFU/ml),连接基台后置于含1 ml培养液的Ep(eppendorf)管中培养,7和14 d后取样接种于培养基,厌氧条件下继续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选用雄性SD大鼠6只,拔除上颌双侧第一磨牙1个月后分别于各拔牙窝内植入1枚种植体,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枚)。黏膜下愈合1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清洁种植体内部后,实验组种植体内部加入0.25μl Pg悬液(109 CFU/ml),阴性对照组加入0.25μl牛脑心浸液,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材料,各组均连接消毒后的穿龈基台。二期手术后28 d取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种植体内细菌总量和Pg数量,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的炎性渗出特征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培养7和14 d后取样接种的培养基上均可见Pg生长。实验组种植体内部Pg的拷贝数为102~104,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未检测到Pg。同时,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组种植体微间隙周围结缔组织内存在炎性细胞聚集,从微间隙处向冠方和根方炎性细胞密度逐渐减少,而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结缔组织中仅存在散在炎性细胞。实验组冠方0.25~0.50 mm区域、冠方0.25 mm至微间隙处、微间隙处至根方0.25 mm区域、根方0.25~0.50 mm区域炎性细胞密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976(655)、1673(1245)、2267(819)和895(162)个/mm2,均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相应位置[分别为201(180)、321(351)、309(236)和218(272)个/mm2](P<0.05)。结论大鼠口腔种植体内部的Pg可发生微渗漏,引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性渗出,且该炎性渗出的分布具有一定特征。
- 于卓冯源孔辉肖燕李宇王金曹彦泽李德华
- 关键词:牙种植体动物实验炎性渗出
- 以发热、炎性渗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发性急性非坏死性肛管直肠周围疾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
- 2019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急性非坏死性肛管直肠周围疾病的诊断学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特发性急性非坏死性肛管直肠周围疾病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学特征。结果 6例患者均以急性起病、发热、肛管直肠周围可扪及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升高,病灶渗出液、血液细菌培养均阴性;磁共振提示肠壁增厚、水肿,呈炎性改变;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确,手术探查病灶未见脓液,可见渗出液。结论临床上对于特发性急性非坏死性肛管直肠周围疾病患者,细致的病史询问,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探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 范明峰尹万斌高树波刘莉莉孔令玉
- 关键词:肛管直肠发热
- 不同途径应用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炎性渗出及疼痛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其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pain)的发生率仍高达70%[1]。术后疼痛属于炎性疼痛,是手术导致外周组织受损引起炎症反应所致。术后炎症及疼痛严重影响病人预后,炎症反应伴随炎性渗出,导致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进一步影响术后恢复。
- 刘一铭张锦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炎性渗出地塞米松术后恢复低蛋白血症炎性疼痛
- 心包腔注入炎性渗出液诱导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表达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从大鼠心包注入炎性渗出液(IES)与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STT)神经元激活的相关性。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从心包腔注入炎性渗出液为IES组;生理盐水组(saline组)大鼠心包腔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余手术过程同IES组;假手术组(sham组)大鼠心包腔内既不注射IES也不注射生理盐水,手术程序同IES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以神经元活化为线索,观察大鼠脊髓和脑干神经元c-Fos表达,特别关注大鼠脑干三叉神经感觉核复合体神经元c-Fos的表达,包括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腹外侧部分(Pr5VL)以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口部(Sp50)、极间部(Sp5I)和尾部(Sp5C)。结果:同saline组和sham组相比,IES组大鼠C2段脊髓背角Ⅰ-Ⅴ层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着增加(P<0.05),三叉神经脊束核Sp5C、Sp50、Sp5I及Pr5VL腹侧边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也明显增加(P<0.05),呈圆锥体状的三叉神经感觉核复合体c-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自前囟到对耳线逐渐增加,c-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右侧少于左侧(P<0.05)。Sp5C腹侧边c-Fos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胶质细胞层,大细胞层较少(P<0.05)。用育亨宾(1 mg/kg,ip)和纳络酮(3 mg/kg,ip)预处理20 min,IES组大鼠Sp5C腹侧边c-F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未受影响。结论:向心包腔注入致痛物质模拟大鼠心肌缺血心绞痛,可以活化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这为临床上部分心肌缺血患者颅面部疼痛是其唯一的症状提供了实验依据。
- 王海华姜玉新王静周萍萍包鹏举曾瑾王海珍
- 关键词:心肌缺血
- 一种治疗急性炎性渗出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性炎性渗出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该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苦参2-6,地榆2-4,五倍子1-3,黄柏2-5,地肤子2-5,威灵仙2-5,透骨草2-5,枯矾1-3。本发明所述的外用制剂可以是洗剂、搽...
- 赖梅生李明亮陈秋源隋京利
- 文献传递
- 术后炎性渗出伤口及黏连性疼痛的微波治疗6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炎性渗出伤口及黏连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炎性渗出性及黏连性疼痛的患者68例使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照射局部。结果采用微波局部治疗术后炎性渗出伤口,黏连性疼痛患者显效率100%,微波局部治疗方便,舒适。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用微波治疗炎性渗出性伤口及黏连性疼痛可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减轻疼痛,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且患者无痛苦,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 于丽红于丽丽鄢春亭
- 关键词:微波治疗
- 肿痛消巴布膏对炎性渗出液中PGE_2,IL-6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肿痛消巴布膏的抗炎作用。方法:角叉菜胶1%,2 mL/只,注入大鼠肾部诱发大鼠气囊炎性渗出,检测渗出液中PGE2和IL-6含量,观察肿痛消巴布膏0.25,0.50,1.0 g.kg-1涂敷,2 h/d,连续6 d的抗炎作用。结果:肿痛消巴布膏中、高剂量能明显抑制由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炎症反应,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IL-6的含量。结论:肿痛消巴布膏剂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 匡建军张信成罗星华蔡萍蔡光先
- 关键词:抗炎炎症介质
- 一种治疗急性炎性渗出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性炎性渗出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该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苦参2-6,地榆2-4,五倍子1-3,黄柏2-5,地肤子2-5,威灵仙2-5,透骨草2-5,枯矾1-3。本发明所述的外用制剂可以是洗剂、搽...
- 赖梅生李明亮陈秋源隋京利
- 消炎止痛膏对小鼠角叉菜胶致炎足炎性渗出物中的PGE2、MDA、蛋白含量和SOD活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消炎止痛膏的抗炎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小鼠耳郭肿胀度实验、大鼠足跖肿胀度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消炎止痛膏的抗炎作用;同时测定小鼠角叉菜胶致炎足炎性渗出物中的前列腺素E...
- 王思农滕龙
- 关键词:消炎止痛膏蛋白含量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蔡德海

- 作品数:26被引量:258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抗炎 镇痛 抗真菌 中草药 茵陈蒿汤
- 丁全福

- 作品数:23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抗炎镇痛作用 抗炎 胰岛素类似物 地特胰岛素
- 宋光明

- 作品数:50被引量:20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
- 研究主题:成骨细胞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地塞米松 生物力学
- 万宗明

- 作品数:69被引量:286H指数:9
-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抗肿瘤 抗肿瘤作用 茵陈蒿汤 抗炎镇痛作用 抗炎
- 朱江

- 作品数:43被引量:312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
- 研究主题:栀子 抗炎 关节炎大鼠 抗肿瘤作用 滑膜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