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3 篇“ 熟期类型 “的相关文章
延迟播种对不同熟 期 类型 油菜新品种产量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2024年 为了探索湘东地区延迟播种对不同熟 期 类型 油菜品种产量及相关因子的影响,选择湖南省主推的早熟 型沣油112、中早熟 型捷油8848、中熟 型沣油789油菜新品种在浏阳北盛镇开展3个播期 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3个播期 的不同熟 期 品种均能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熟 ;3个品种M1、M2的生育期 相同,而M3的熟 期 延迟5~7 d,其中捷油8848的3个播期 生育期 及积温与沣油789的相同;随着播期 的推迟,各品种的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呈下降趋势;3个播期 的平均单产M1低于预期 、M2最高,M3最低;3个不同熟 期 类型 品种,中熟 型沣油789受播期 延迟影响较大,产量水平随播期 延迟而显著下降,中早熟 型捷油8848对播期 延迟的敏感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早熟 型沣油112以M2的产量水平最高,显著高于M1和M3。 郭一鸣 刘子禄 徐理佳 褚百凤 李莓 周兴 唐树勇 曲亮关键词:熟期 油菜 机插条件下播期 对不同熟 期 类型 粳稻产量、稻米品质及有关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试验于2020-2021年在江苏省扬中市油坊镇振华村(北纬32.15,东经119.83)进行,以早熟 晚粳、迟熟 中粳、中熟 中粳3类型 粳稻为供试材料,设置5月10日(S1)、5月20日(S2)与5月30日(S3)3个播期 ,在... 蔡嘉鑫关键词:粳稻 生理生态 稻米品质 两种熟 期 类型 青贮玉米品种对两种春播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 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索适宜沧州生态类型 区春播青贮玉米的种植模式,于2018—2019年开展了两种熟 期 类型 (长生育期 型和短生育期 型)青贮玉米在两种种植模式(覆膜宽窄行种植和露地等行种植)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其对物候期 、抗倒伏性、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宽窄行模式能促进青贮玉米成熟 ,成熟 期 提前4.5~5.5 d,短生育期 型品种成熟 期 可提前10.5~11.0 d;覆膜宽窄行模式玉米抗倒伏力平均增加4.74~7.16 N,显著提高,但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宽窄行模式玉米株高平均增加7.60%~8.15%,茎粗平均增加3.16%~7.16%,两种熟 期 类型 随生育期 增长株高平均增加6.38%~12.87%,茎粗平均增加2.54%~2.87%,差异显著。覆膜宽窄行模式青贮玉米鲜生物产量平均增加10.38%~15.86%,产值增加3 325~3 564元/hm^(2),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与长生育期 型相比,2018年短生育期 型青贮玉米鲜生物产量低16.82%~18.61%,产值低3 751~3 99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降低。适宜的熟 期 类型 品种是影响青贮玉米获得高产量、高产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可为沧州及同类生态区春播青贮玉米的生产提供依据。 鲁珊 徐玉鹏 陈善义 阎旭东关键词:青贮玉米 覆膜栽培 熟期 生物产量 不同熟 期 类型 玉米品种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 被引量:15 2021年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及玉米品种的熟 期 、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产量潜力等进行科学品种布局,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中早熟 、中熟 和中晚熟 3个熟 期 类型 ,共13个玉米生产主栽品种,通过测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并明确了不同熟 期 类型 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旨在为生产品种布局提供参考和指导。试验结果表明:产量、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在不同熟 期 类型 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表现为中晚熟 (13,813.0 kg hm^–2)>中熟 (12,970.4 kg hm^–2)>中早熟 品种(10,729.0 kg hm^–2),中晚熟 分别较中早熟 和中熟 品种增产28.7%和6.5%。平均灌浆速率表现为中早熟 (0.034 g 100-grain^–1℃^–1)>中熟 (0.031g 100-grain^–1℃^–1)>中晚熟 品种(0.027 g 100-grain^–1℃^–1),生理成熟 后的平均物理脱水速率表现为中熟 (0.027%℃^–1 d–1)>中早熟 (0.025%℃^–1 d–1)>中晚熟 品种(0.018%℃^–1 d–1)。中早熟 代表性品种京农科728的平均灌浆速率和生理成熟 后的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3个熟 期 代表性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高38.5%和112.5%、28.6%和54.5%、28.6%和13.3%;中晚熟 代表性品种京科968产量潜力最大(14,813.0 kg hm^–2),且平均灌浆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同熟 期 品种郑单958高7.7%和18.8%。产量与灌浆期 天数、积温、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期 籽粒含水率与灌浆期 天数和积温显著正相关、与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极显著负相关,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中早熟 、中熟 和中晚熟 3个不同熟 期 类型 及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差异显著,生产中品种布局除考虑熟 期 外还需兼顾该特性,以更利于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 王荣焕 徐田军 陈传永 王元东 吕天放 刘月娥 蔡万涛 刘秀芝 赵久然关键词:玉米 熟期类型 籽粒灌浆特性 脱水特性 不同熟 期 类型 大豆品种在玉豆间作模式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021年 为筛选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以早、中、晚熟 三种类型 共16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和大豆净作(为对照)模式下比较研究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熟 期 类型 品种在间作条件下的株高、平均节间长、倒伏率均显著高于净作对照,且早熟 品种的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以及倒伏率显著低于中、晚熟 品种。早、中熟 品种在间作下的有效分枝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晚熟 品种显著高于对照。各熟 期 类型 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都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早熟 类型 品种的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以及公顷单产均极显著低于中、晚熟 类型 品种,而这些性状在中、晚熟 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早、中熟 品种在间作下的单株有效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晚熟 品种的单株有效荚率显著高于中熟 品种,中熟 品种显著高于早熟 品种。然而各品种类型 间作下的完整粒率与净作对照无显著差异,中、晚熟 品种的完整粒率显著高于早熟 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间作下倒伏率与株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率、单株粒重、完整粒率、产量均与生育期 呈极显著正相关;玉豆共生期 占全生育期 比重与有效荚率、完整粒率、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中、晚熟 大豆品种相比早熟 品种有较长的光补偿时期 ,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是适宜与玉米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类型 。 梁建秋 于晓波 何泽民 安建刚 王嘉 曾召琼 杨文英 吴海英 张明荣关键词:大豆 熟期类型 间作 农艺性状 倒伏 春播玉米品种熟 期 类型 划分研究 被引量:16 2010年 以连续4 a的春玉米生育期 调查数据和气象资料为基础资料,对表达玉米熟 期 类型 的指标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活动积温、生育天数和叶片数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活动积温和生育期 天数能较准确地表达玉米熟 期 类型 ,叶片数只可作为辅助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73个玉米品种分为10类熟 期 类型 ;并以此为基础科学推断划分春玉米熟 期 类型 为12类,明确了各熟 期 类型 的活动积温及生育天数指标。 李青松 方华 郭玉伟 梁秋华 马中义 张勤 季志强 孙吉茹 袁文利关键词:玉米 春播品种 熟期类型 活动积温 生育天数 叶片数 贵州省杂稻区试对照种生育期 分析及参试组合熟 期 类型 划分指标探讨 被引量:5 2002年 分析了贵州省杂交稻区试对照威优 6 4、汕优 6 4、汕优晚 3和汕优 6 3的生育期 。结果表明 :杂交水稻组合对照种生育期 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 ,海拔每上升 10 0 m,生育期 约延长 2~ 3d;威优 6 4、汕优 6 4和汕优晚 3的生育期 比迟熟 对照汕优 6 3分别早熟 13.1、6 .6和 5 .9d;在 5个相同试点 ,比汕优 6 3分别早熟 18.1、14 .1和 11.4 d,结合误差确定威优 6 4比汕优 6 3早熟 19.4 d。由此提出了参试组合熟 期 类型 划分指标 ,经检验证明适用。 王际凤 李其义 罗德强 张元虎 姜萍 刘建昌 潘万成关键词:杂交水稻 品种区域试验 生育期 贵州省杂交稻组合熟 期 类型 划分探讨 2000年 贵州省典型的立体农业特点 ,决定了生产上需要配套的早、中、迟熟 类型 的杂交稻组合 ,特点是中熟 组合的推广应用潜力较大 ,提出了组合熟 期 类型 划分标准及评价依据 。 张志宏 张元虎 李其义关键词:杂交稻组合 熟期类型 3个熟 期 类型 大豆品种发育籽粒脂肪酸组分变化 被引量:6 2000年 超早、极早和中晚 3个熟 期 类型 大豆品种籽粒发育进程中 ,亚油酸含量持续上升 ,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缓慢下降 ,油酸含量先增后降 ;3个早熟 品种的亚麻酸含量缓慢降低而中熟 品种则几乎没有变化。亚油酸与籽粒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 ,棕榈酸和油酸呈显著负相关 ,其它脂肪酸之间及其与籽粒发育天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品种熟 期 类型 而异。 张思河 尹田夫 王萍 马淑英 陶丹关键词:大豆 脂肪酸 熟期 三个熟 期 类型 大豆种子萌发进程中耐冷性的比较 被引量:6 2000年 本试验通过人工低温处理 ,探讨了萌发进程中三个熟 期 类型 大豆品种间耐冷性生理指标间的差异 ,结果表明 :低温萌发进程中两早熟 品种较中晚熟 品种的 CAT酶活受抑程度小 ,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大 ,但 MD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张思河 王萍 马淑英 宋海星 陶丹 尹田夫关键词:大豆 耐冷性 熟期 CAT 抗逆育种
相关作者
吴东兵 作品数:68 被引量:303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品种 海拔 生育期 纬度 曹广才 作品数:71 被引量:331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品种 海拔 生育期 冬小麦 张思河 作品数:42 被引量:94 H指数:6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FAB 细胞生物学 肝癌 熟期类型 ANNEXIN 王萍 作品数:539 被引量:2,927 H指数:2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大豆 条斑紫菜 体细胞胚 水稻 大豆品种 陶丹 作品数:16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农牧大学农学农机系 研究主题:冬小麦 相关系数 通径系数 农艺性状 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