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6篇“ 燕行录“的相关文章
“他者”眼中的“馔飨”——论朝鲜《》所见中国的饮食文化与国家形象塑造之关联
2024年
》中记载的中国饮食文化与作为“他者”的朝鲜使臣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之间存在关联。出使沿途所见明清中国的“馔食”,是朝鲜使臣对彼时中国形象认知的“透镜”;参加的各式“宴飨”,也是其与中国人交流的重要媒介。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在其他民族语境中建构中国形象的一种认知体系。从中国饮食文化的角度,使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朝鲜使臣眼中中国形象的塑造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张雨雪
关键词:《燕行录》饮食文化
》与清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域外形象的生成和认同
2024年
清朝的建立为多民族统一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凝聚历程中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是有清一代最显著的政治成就,在多元共治,和合共生的基础上,各民族展示了非凡的文化兼容性与创造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突出特征,与我们有着同源文化背景的朝鲜在连续不断的之旅中,目睹了这个由多民族聚合而成的共同体的成长与壮大。《》的价值不仅体现为时间上作为清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历史书写者,而且体现为空间上以“他者”身份对话民族共同体的域外见证人,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域外形象的重要维度,《》生动再现了清代多民族从自我存在到自觉共生的历史进程。
姚晓娟
关键词:《燕行录》域外
从乾隆年间看朝鲜使对毛奇龄的接受
2024年
毛奇龄在明末清初学风嬗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嘉庆以后被阮元等推崇,作为“汉学开山”的学术形象逐渐建立。但乾隆时,中国学界中毛奇龄经学之批评者占绝对优势,毛氏因“驳朱”多被视为“经学之蠹”,仅有少数人认同其学识渊博及考证学之贡献。乾隆中后期,受到中国学界毛氏“反朱子”学术形象固化的影响,朝鲜使对毛氏“反宋学”“反朱子”多持否定态度。朝鲜使或认为毛氏“反朱子”源于对明朝的思念,或通过对毛氏之批评获得对清朝的优越感,这既体现了朝鲜使者对文化主体性的追求,又暗含了其在明清文化秩序选择中的矛盾心态。毛氏学术形象被中朝学者不断重构的过程正是东亚学术思想演进的过程。
罗静
关键词:毛奇龄燕行录汉学
学术逆者的坚实脚印——漆永祥《千种解题》学术价值初识
2023年
翻开漆永祥教授的煌煌巨著《千种解题》,不由地联想到时下流的一个词“最美逆者”,它表彰的是那些在常人可能望而却步、闻风而逃的处境面前,勇于迎难而上的奉献者。漆永祥十数年对《》孜孜以求的钻研,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而《千种解题》则是他顽强逆留下的坚实脚印。在我看来,漆永祥的学术逆不只是一种精神,还具有三层学术内涵。首先,这种逆是与当年使者的相向而
刘勇强
关键词:《燕行录》燕行录学术价值行者解题
》所载的音乐史料价值
2023年
自古以来,中国音乐在东亚音乐发展中就占据重要的位置。中国与朝鲜相邻而居,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两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频繁的交流。明清时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朝贡”外交关系。双方在政治往来过程中,通过“纳贡”“赏赐”等互动,以乐器、乐人、乐书等为媒介促成了音乐文化的长久发展。“朝贡”制度下,中国和朝鲜文人的交流过程中留下了大量音乐方面的历史文献,为中朝音乐史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原始资料,《》就是很好的例证。
崔玉花
关键词:《燕行录》音乐史料外交关系历史文献朝贡
》与清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域外书写
2023年
清代是我国民族共同体不断壮大的重要时期,建立王朝的满族群体大量地承袭了汉族的思想文化以及政治制度。作为对中国政治文化、礼制风俗了解最为深刻的邻国朝鲜,使在长达数百年不曾间断的出使过程中,记着来自满蒙汉藏群体的多种样貌,亲历着“风俗华夷半”的融合进程,感受着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与共融性,也悄然改变着朝鲜使臣传统华夷观影响下的固有认知,成为目睹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交往中生长、在交流中稳固、在交融中壮大的域外见证者,日记形式的《》不仅是一部东亚视域下清代多民族融合共生的域外观察史,更是汉文化圈内东亚不同文化间的彼此接触史。
姚晓娟
关键词:《燕行录》民族共同体域外
泛海相传:以《》再解“戚继光斩子”事
2023年
戚继光从古至今就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其“斩子”的故事流传甚广,也被东亚周边国家所广泛接受,但究其源流,难以被考订是为现实或是艺术创作,更被定为悬案之一。早年间已有学者对该问题进一些考证,冠之以“后人附会”作为动机诠释,然而终究未能有确凿说法。然而,伴随东亚交流日益频繁,有新的史料源出朝鲜,以《》为代表,笔者运用这些材料,考证戚继光斩子事不是后人附会,实际上,在戚继光生前便有此故事的流传,驳斥了“戚继光斩子”事是后人艺术创作的结论。
孙凯
关键词:戚继光中朝关系燕行录艺术创作
》诸家释解汉语字词例析续(50条)
2023年
》研究近些年来蔚为热门,但研究者对诸家《》中涉及的汉、韩特殊词语的词义与用法等关注并不多。笔者在校读《》的过程中,对使所记载与解释的汉语字词兴味浓甚,这些字词或为朝鲜习惯用语(包括朝鲜本地产生的汉语词),或为中国用语,或为官方用语,或为民间俗语,或为当时朝鲜仍用而彼时中国已不用者,或为误读误解误用者。笔者曾选择诸家《》中50组字词进分析,现再选出50组做类比研究。相信对这些字词的追踪与比对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彼时两国相用之惯用字词与名物典制,而且对研究明清时期汉语词汇与纠补各类辞典的不足,也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漆永祥
关键词:《燕行录》训诂俗语
》中“赏听戏”记述及其历史意义——兼论清代内廷演剧的礼化契机
2023年
清中后叶以来,《》中留存了大量朝鲜使臣的宫廷观剧笔记,思慕大明的心理促使他们以复杂眼光看待舞台上的汉服衣冠,并重新思考与清廷的交往和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自乾隆朝始,面向朝贡使臣的演剧活动成为宫廷戏曲礼化契机之一。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风格、装置精巧华贵的清音阁戏台及与当年流于内廷的《升平宝筏》,都是塑造清国大一统、重礼教等对外文化形象的重要步骤,彰显着乾隆所刻意加强的“华夷一家”意识在多民族体系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中来自域外的观剧书写和相关论述,从接受史的角度大大丰富了后人对清代宫廷戏曲的认知。
李黎媛
关键词:《燕行录》大一统
从“”看清代盛京城“非汉”群体
2023年
使基于“满汉差异”之比较,形成有关清代盛京满洲群体的族际认知,其对满洲人“满洲本色”的捕捉折射出盛京满汉社会文化的交融与张力。相较满洲群体,由于“华夷”意识与“异质”文化的冲击,使站在“汉本位”立场,对盛京蒙藏群体的质疑与批判更为强烈,并带有明显的文化偏见。“”叠合“他者”与“异域”的历史镜像不仅呈现出跨族际的文化汇聚与碰撞,同时亦对思考清代边疆民族带来更多启发。
何永智江晓成
关键词:燕行录

相关作者

漆永祥
作品数:69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乾嘉考据学 燕行录 行使 乾嘉时期 汉学
王元周
作品数:27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研究主题:《燕行录》 抗日战争 历史系 韩国独立运动 燕行录
黄普基
作品数:7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
研究主题:《燕行录》 意象 笔下 棒子 历史记忆
彭卫民
作品数:52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礼法 朝鲜王朝 家礼 《燕行录》 法哲学
金明实
作品数:20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辽东学院
研究主题:朝鲜语 《燕行录》 教学 韩国语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