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篇“ 玄武安山岩“的相关文章
- 沥青心墙坝玄武安山岩过渡料填筑孔隙率控制技术
- 玄武安山岩用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心墙两侧过渡料填筑施工,应符合SL 251—201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501—2010《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和SL 514—2013《水工碾压式沥青...
- 杜鹏升武维凤俞文兵周龙杨利聪
- 关键词:玄武安山岩过渡料孔隙率
- 闽北邵武地区玄武安山岩的成因和意义——来自年代学、地球化学及Nd-Hf同位素的约束
- 2024年
- 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研究成果颇丰,但有关中侏罗世晚期基性火山岩的报道较少,限制了对该区域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大地构造演化的深入理解。本文对江绍断裂带东南侧邵武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邵武地区玄武安山岩喷发年龄为(161.0±2.0)Ma;同位素地球化学结果显示,这些样品中—晚侏罗世锆石的ε_(Hf)(t)值介于-14.33~-10.41之间,ε_(Nd)(t)值较低(-9.2~-8.4),反映富集Nd同位素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具有高w(Al_(2)O_(3))、w(Na_(2)O)、低w(MgO)、w(TFe_(2)O_(3))等特征,稀土总量较低,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型,且具弱的Eu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K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相对亏损。综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邵武玄武安山岩起源于交代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一定结晶的分异作用,其大地构造背景总体为板内环境。结合前人对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认识,本文认为在中侏罗世晚期,太平洋俯冲板片发生回撤、撕裂,导致幔源岩浆底侵并置换了古老壳源岩石,从而东南沿海地区虽整体处于挤压背景,但仍存在局部拉张环境。
- 周伏顺林鑫王郅睿邵程波
- 关键词:中侏罗世地球化学玄武安山岩东南沿海
- 结构定量分析揭示熊耳群大斑玄武安山岩岩浆房存续时间与岩浆喷发速率
- 2024年
- 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形成后首期大规模岩浆事件的产物,它代表了华北克拉通裂谷系发育和演化的开始,其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备受关注。前人研究集中于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分析,但受限于年代学测试精度,对熊耳群岩浆活动的持续时间尚无法精确限定;同时,熊耳群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数据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其成因:地幔柱模型往往伴随着短期内巨量岩浆喷发的特征,通过传统地球化学方法很难识别,所以制约熊耳群形成的构造背景尚需更多的证据来支撑。岩石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为解析岩浆活动的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该方法依靠分析岩石中晶体的分布特征,还原晶体结晶过程,从而揭示岩浆房存储状态,并估计岩浆存留时间。许山组玄武质安山岩具有典型的斑状结构,且代表熊耳群熔岩最早期的岩浆活动,记录了早期的岩浆房热状态。本文针对其中的斜长石斑晶开展结构定量分析,探讨熊耳群火山岩早期岩浆房的存储状态与存留时间。数据结果表明,许山组玄武质安山岩深部岩浆房长期处于低过冷度、半开放状态,存续时间为2400~24000yr。结合斜长石结晶实验和许山组斑晶晶体形态研究,估算斑晶斜长石生长速率为10^(-11)~10^(-10)mm/s;结合最大特征长度、剖面特征长度差值与熔岩厚度,计算得到许山组体积喷发速率0.28~13km^(3)/yr,二维喷发速率0.04~1.85m/yr,与大火成岩省的活动特征相似。综上所述,熊耳群许山组形成于一次强烈的热事件中,具有较大的岩浆通量与极高的喷发速率,符合地幔柱背景下的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特征。
- 瞿川豪马建锋赵太平
- 关键词:熊耳群
-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中元古代玄武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2023年
- 铁马河玄武安山岩位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沿六盘山东麓断裂带出露。岩石发育气孔和杏仁状构造,具有斑状结构—间隐结构,斑晶主要为长条状斜长石和少量蚀变暗色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呈现富Na2O、Fe OT、Al2O3,贫Mg O、TiO2、K2O的特点,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LREE/HREE=6.50~7.01,(La/Yb)N为5.620.69~0.91。样品[n(87Sr)/n(86Sr)]i为~7.14,富集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Sr和Ti相对亏损,δEu=0.70587~0.70934,εNd(t)介于-6.9-4.8,TDM为2562~2730~Ma,Nb/Ta(6.60~8.25)低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指示了受俯冲流体改造的古老富集地幔参与了岩浆形成。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铁马河玄武安山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1740Ma),其形成与研究区中元古代早期陆内伸展作用引起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减压熔融有关,是华北克拉通陆内裂谷发育过程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的体现。
- 高山林刘士林张仲培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 松科二井早白垩世早期玄武安山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松科二井超深钻探获取了松辽盆地连续沉积-火山岩心,为系统研究中生代松辽盆地形成机制、揭示中国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材料。本文对取自松科二井井深-6035~-6084m的玄武安山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松科二井玄武安山岩隶属于火石岭组底部,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141.6±1.4Ma)。玄武安山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些样品显示了一定程度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La/Yb)_(N)=8.40~11.88),具有轻微亏损的Sr-Nd同位素特征((^(87)Sr/^(86)Sr)_(i)=0.70496~0.70478,ε_(Nd)(t)=1.05~1.61),表明它们很可能源自于岩石圈地幔。早白垩世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受控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南向俯冲和东侧古太平洋俯冲过程,目前研究揭示了前者影响了同期的大兴安岭地区的火山活动,但其影响范围是否延伸至松辽盆地内部尚不清楚。古太平洋岩石圈开始俯冲后很可能诱发了松辽盆地西侧晚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早白垩世松辽盆地演化主要受蒙古-鄂霍茨克洋还是古太平洋板块的活动影响仍存在较多争议。松科二井玄武安山岩具有与板内玄武岩相近的Th/Hf比值(1.10~2.87)及Zr/Y比值(10.1~18.7),表明它们具有板内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且松科二井样品比同时代盆地西部的大兴安岭地区玄武岩具有更高的Nb/Ta比值,更高的Zr、Hf与Ti含量,以及更亏损的Nd同位素特征,可能指示与大兴安岭地区玄武岩形成于不同的构造背景。松辽盆地内早白垩世火山岩很可能为古太平洋板片回转诱发形成,指示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片回转诱发的岩石圈伸展促进了松辽盆地的形成。
- 张钊黄丰许继峰曾云川张丽莹杨旭立张蔓
- 关键词: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早期玄武安山岩
- 松树南沟金矿区玄武安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对松树南沟金矿区大面积出露的玄武安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厘定了成岩时代探讨了岩石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玄武安山岩中岩浆锆石LA-MC-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50±2 Ma,MSWD=1.8,属晚奥陶世。主量元素显示玄武安山岩样品Si O2含量介于51.1%~55.4%,平均52.8%,属中-基性的钙碱性火山岩。岩石稀土总量较低,ΣREE为29.6×10-6~163.8×10-6,平均114.2×10-6。岩石的(La/Yb)N为3.70~12.17,平均7.73,显示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样品δEu为0.61~0.89,平均0.78,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显示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相对亏损Nb、Ta、Ti,无明显的Zr和Hf异常,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文认为松树南沟金矿区玄武安山岩形成于北祁连洋向南侧中祁连陆块俯冲的构造环境,其成因可能与洋壳俯冲环境下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有关。
- 王冠肖晓林刘强仲世新王登科付洪超刘智吴星霈张行
- 关键词:玄武安山岩锆石U-PB年龄构造环境
- 采空塌陷成因分析及防治建议--以浙江省某建筑用玄武安山岩矿为例
- 通过对建筑用玄武安山岩矿山专项地质灾害调查,明确了地质灾害类型为采空塌陷.根据现场勘查、地质特征调查、气象水文数据分析、岩石化验、稳定性计算等方法确定了采空塌陷的成因并提出了防治建议.为同类型矿山的采空塌陷成因研究和防治...
- 何玉龙
- 关键词:采空塌陷
- 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区潜玄武安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 2016年
- 对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区潜玄武安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具有中等的SiO_2(51.90%~52.85%)、MgO(4.44%~5.08%)、Al_2O_3(14.94%~16.11%)、TiO_2(0.99%~1.03%)含量,较低的K_2O(0.01%~0.27%)含量,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38.07×10^(-6)~41.70×10^(-6),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HREE=0.57~0.61,(La/Yb)N=0.84~0.91,具有明显Eu正异常(δEu=1.13~1.23);富集Sr、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岛弧拉斑玄武岩(IAB)的特征,形成于岛弧(或弧前)环境;具有相对高的εNd(t)值(+6.9^+7.6),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的部分熔融,没有明显深海沉积物加入。结合阿尔泰造山带南缘的区域地质资料及潜玄武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阿尔泰南缘在晚古生代处于活动大陆边缘,阿舍勒盆地处于岛弧(或弧前)背景。
- 吴玉峰杨富全刘锋
- 关键词: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
- 山东邹平青山下亚组玄武安山岩源区性质及成因被引量:4
- 2015年
- 本文通过岩石的显微观察、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组成等综合研究,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邹平火山岩盆地内青山下亚组玄武安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性质、物质来源及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岩石富钠、富镁,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和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相对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全岩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 Sr/86 Sr)i为0.705674~0.705876;全岩Nd同位素初始比值εNd(t)为-10.0^-10.2,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为1.74~1.75Ga;全岩铅同位素初始比值(206Pb/204Pb)i介于16.917~17.095之间,(207Pb/204Pb)i介于15.306~15.396之间,(208Pb/204Pb)i介于36.750~37.208之间;较低的Sr-Nd初始比值及较均一的低放射性铅同位素组成,可能为EMI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所致。晚中生代加厚的华北岩石圈发生大规模拆沉作用,拆沉的大陆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富硅熔体与古生代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形成富集地幔,随后在岩石圈伸展与区域热异常作用下减压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安山质岩浆沿着深大构造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发至地表,形成青山下亚组玄武安山岩,但是岩浆上侵过程中地壳物质混染不强。该研究对深化鲁西地区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认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缪柏虎徐兆文王浩李海勇杨小男左昌虎赵增霞
-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玄武安山岩
-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东段早石炭世玄武安山岩的成因及意义被引量:8
- 2015年
- 本文对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东段早石炭世的火山岩进行了Ar-Ar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Ar-Ar定年结果显示,这些火山岩喷发时间为338.7±6.9 Ma。在地球化学方面,它们显示钙碱性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强场元素(HFSE,如Nb和Ta)以及具有高的Rb/Y和Ba/Nb比值,显示岛弧岩浆的特征。而在Th-Hf/3-Nb/16环境判别图中,所有样品落在岛弧玄武岩区域。结合古地理、古地磁、岩浆岩以及大地构造研究成果,作者认为西准噶尔地区在早石炭世处于岛弧环境,即准噶尔洋向西北侧和东南侧的双向俯冲。在亚洲洋的构造演化过程中,还存在斋桑洋、北天山洋和准噶尔洋等多个洋内俯冲系统。
- 尹继元陈文袁超肖文交龙晓平蔡克大
- 关键词:西准噶尔早石炭世岛弧环境玄武安山岩
相关作者
- 赵正

- 作品数:91被引量:67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成矿规律 燕山期 钨矿床 岩体 LA-MC-ICPMS
- 邱小平

- 作品数:82被引量:470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成矿作用 金矿床 铅锌矿床 紫金山 金矿
- 漆亮

- 作品数:141被引量:1,622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铂族元素 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地质样品 地球化学特征
- 王松山

- 作品数:36被引量:568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AR 年龄 AR-AR定年 地质意义 脊椎动物
- 黄小文

- 作品数:28被引量:13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磁铁矿 RE-OS同位素 东天山 黄铁矿 铂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