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256篇“ 环境信息公开“的相关文章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推动绿色发展:理论溯源与实践探讨
2024年
随着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我国政府不断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但仍存在着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政府尚未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信息公开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亟待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促进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提高环境信息公开质量,从而协调促进人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有效实施环境善治的目标.
洪富艳孙建国
关键词:信息公开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信息公开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的准自然实验
2024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压力下,中国提出了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以提升环境信息透明度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为准自然实验,建立多期DID模型考察新标准的环境信息公开与地区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标准的环境信息公开能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Goodman-Bacon分解、模型平均化、排除其他政策影响、工具变量法和更换被解释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此外,异质性结果说明,在由年龄偏大的行政人员管辖,人口素质高,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信息公开的碳减排效应更加显著。最后,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政府治理意愿和干预能力越强时环境信息公开的碳减排效应越强。
杨永亮陶梦娅王晓蓬
关键词:环境规制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工业减排效应——以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为例
2024年
【目的】2013年中国环境保护部首次公布了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并于2018年将排名范围进行扩充,评估这一制度的减排效应,对于探索中国改善空气质量的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将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制度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方法系统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的减排效应。【结果】①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制度具有明显的减排效应。相比于未被纳入排名城市,被纳入空气质量排名城市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降低了18.6%,且其减排效应在北方和内陆地区更为显著。②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是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制度影响工业污染排放的重要渠道。③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空气质量排名制度的减排效果得到提升;该制度对排名倒数城市的污染减排效果更加明显;该制度能够显著降低城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实现预期制度目标。【结论】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是一种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对地方政府加强工业污染控制起到激励作用,进而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因此,应充分发挥好空气质量排名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倒逼”作用,有效形成城市之间空气质量的良性竞争。
杨喆熊振武薛文晧
关键词:环境信息公开工业污染排放互联网普及率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绩效的影响因素与生成路径研究——基于制度逻辑视角的分析
2024年
环境信息公开是政府环境治理的重要工具。基于“制度逻辑—嵌入程度”分析框架,运用我国104个环保重点城市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混合研究方法识别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多重影响因素与生成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并非由单一制度逻辑主导,而是科层逻辑、市场逻辑、社会逻辑与政府嵌入程度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同级竞争、企业需求和公众关注度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高绩效的生成路径包括多重制度逻辑驱动型和制度逻辑—自主嵌入耦合型两种,未来可从多重制度逻辑的形塑作用、增强政府自主嵌入程度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绩效考核等方面着力,加速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进程,提升环境信息公开绩效,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罗丹
关键词:制度逻辑影响因素
环境信息公开能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环境绩效的视角
2024年
环境信息公开对于完善中国环境治理体系至关重要,但其能否进一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尚不明晰。本文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信息公开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结果显示:环境信息公开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由环境绩效(即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表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得到了验证;环境信息公开主要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这两种作用渠道改善城市环境绩效;环境信息公开对城市环境绩效的改善作用在东部地区、非资源型、高制造业密集度及低环境规制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邵帅陈祥
关键词: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绩效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及影响因素——基于推拉锚定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环境污染会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公众维护自身环境利益的诉求日益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应运而生。作为中国环境管理政策的重大创新,探究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向,对于满足社会公众环境诉求,提高、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与水平,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8年中国120个城市环境信息公开评价指数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Push-Pull-Mooring(PP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众环境诉求、地区环境质量、政府环境关注度以及地区法治环境从推拉两方面对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政企关联程度以及政府财政压力作为锚力因素,会对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文章从完善法治环境,推进政府—企业—公众合作共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王善勇张容玮陈久松
关键词: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影响因素
环境信息公开的减污降碳效应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环境信息公开对生态治理的重要性愈发显现,评估环境信息公开的减污降碳效应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004—2020年23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环境信息公开对减污降碳的直接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1)环境信息公开能够实现减污与降碳双赢,具体而言,该制度使得试点城市污染水平和碳排放水平相对样本均值分别降低了25.5%和19.2%。(2)环境信息公开的降碳效应在资源型城市、强环境规制城市更为明显,且该效应随碳排放的水平提高呈边际递减趋势。环境信息公开的减污效应对不同城市则显现出相对普遍和稳定的特征。(3)绿色技术创新、政府财政支持和产业结构升级是环境信息公开促进减污降碳的重要机制;(4)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强化环境信息公开的减污降碳效应,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强化作用并不明显。【结论】本文准确识别了环境信息公开助力城市减污降碳的关键作用,为完善环境规制体系,强化协同减排行动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此,应进一步提升环境信息公开的深度与广度,设计特色鲜明、精准有效的治理路径,打好减污降碳政策“组合拳”,为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邵汉华王亚宁
关键词:环境信息公开双重差分
环境信息公开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的准自然实验
2024年
持续推进环境空气治理行动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文章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全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使用夜间灯光数据测算城市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公开对于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新标准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的碳排放量,且城市空气污染越严重,该标准的碳减排效应越强,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标准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优化城市产业结构、降低城市化石能源消耗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异质性分析则发现,新标准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工业基础及技术创新能力、不同产业结构、不同能源消耗的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完善多元化碳排放治理体系、协同治理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提供了经验启示。
刘宇刘宇张硕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双碳”目标下环境信息公开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的例证
2024年
环境信息公开是我国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制度建设的重要立足点,对我国“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公众参与、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和制度环境等视角系统阐释了环境信息公开的“双重红利”,并基于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进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环境信息公开具有显著的双重红利效应,这种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并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2)长江经济带环境信息公开对碳排放存在抑制效应,同时碳排放约束政策对环境信息公开具有调节效应;(3)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两大系统之间有序的协调统一;(4)长江经济带环境信息公开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和制度环境等中介机制实现双重红利效应。这些结论为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李强
关键词:环境信息公开长江经济带
环境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基于法经济学视角
2024年
环境信息公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但在现有制度背景下由于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存在囚徒困境;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经济人公开环境信息积极性不高以及因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产生的逆向选择与寻租行为,致使政府与相关企业作为环境信息公开主体并不能提供充分准确的环境信息。利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与困境,建议我国应当建立健全的环境信息公开法律规范体系、积极运用促进性和经济刺激性调整方法进行调控、积极鼓励民间力量参与环境信息公开,以克服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所产生的环境信息供给不足问题。
肖浩男
关键词:法经济学环境信息公开政府失灵

相关作者

王灿发
作品数:157被引量:1,873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研究主题:环境法 环境保护 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诉讼 法律制度
谢军安
作品数:58被引量:512H指数:9
供职机构:石家庄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环境教育 公民参与权
钱水苗
作品数:65被引量:554H指数:1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研究主题:环境保护法 政府环境责任 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责任 强化政府
王军
作品数:249被引量:92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卵黄原蛋白 企业环境报告书 免疫小鼠
朱谦
作品数:104被引量:834H指数:1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研究主题:环境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法 公众参与 环境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