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6篇“ 理论旨趣“的相关文章
- 早期鲍德里亚符号批判的逻辑建构及其理论旨趣
- 2025年
- 符号政治经济学既是鲍德里亚早期思想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以后的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早期鲍德里亚通过对物和符号的重新理解,结合对欧美后工业社会消费行为的考察,初步形成了其符号批判的逻辑建构,揭示了符号与社会权力关系的深刻关联。尽管鲍德里亚以符号为依托的文化逻辑批判无法超越和替代马克思以生产为核心的资本逻辑批判,但符号政治经济学在文化维度对消费意识形态的批判构成一种广义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具有积极的意义。
- 王海锋陈浩迪
- 关键词: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社会批判理论
- 描述、阐释与规范:从技术存在论到技术生活世界——道德物化的理论旨趣
- 2025年
- 道德物化理论是在对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扬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德格尔关注物却始终指向存在论叙事,描述物却意在表达技术本体论思想,其目的在于服务“大写技术”论述。因而该技术研究进路被维贝克批评为抽象的、铁板一块的和怀旧气质的。随着技术哲学研究经验转向和伦理转向的相继出现,技术存在论虽有洞见,但其形而上学特质使之不足以阐释和分析兼具多样性、复杂性和颠覆性的当代技术。出于对海德格尔技术存在论的批评与发展,后现象学者将聚焦点从存在论和本体论的技术讨论转向考察具体技术对人的影响上来,通过构建技术生活世界,尝试以人技互构、具象情境、评价和规范规避技术存在论的抽象与先验,提供既描述又规范、既阐释又评价的建设性技术伦理理论思路。
- 李洋李洋
- 关键词:技术伦理
- 数字故事的理论旨趣及实践路径
- 2024年
- 数字故事具有双重内涵:一是方法论内涵,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把讲故事的艺术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整合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从而创造可视化故事的一种教育方法;二是本体论内涵,强调数字技术所承载着的故事人文属性,数字故事的创作、参与、分享乃是师生共育成长的一种叙事性的教育生活方式。数字故事的理论旨趣表征为五个维度:人的现代性、价值的可视性、教育的具身性、课程的叙事性、人的具体性。其实践路径包括:确定教育目标、教育创意和故事开发、数字技术及平台选择、数字故事课程设计与制作、测试和反馈、展示、参与及互动、监测和评估。具体到课堂教学实践,其操作路径可细化为:制作教学动画、设计互动故事、使用交互式教材、借助虚拟导师、创建数字故事库、整合游戏化元素、运用叙事性评价等。
- 李西顺卢玮许庆豫
- 关键词:数字故事理论旨趣
- “基于理解意义实践”的理论旨趣和实践意蕴
- 2024年
- 侍作兵老师提出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小学语文“理解教学”主张,探索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模式。该教学主张具有鲜明的特点,对教学有重要的启示,其“理解”是基于尊重的意义实践,是教学的学术主张,也是实践的范式。
- 成尚荣
- 关键词:理解教学教学主张实践范式理论旨趣
- 积极公共关系:学术视野、理论旨趣与实践指向
- 2024年
- 有关积极公共关系的想象不仅是对公共关系研究新思潮的一种理论化探索,还是对公共关系研究本土化的一种中国式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本土化学术议题,积极公共关系在学术视野、理论旨趣与实践指向三个方面区别于既往研究:在学术视野上,它试图突破以“问题矫治”为中心的“病理式”研究路径,将目光聚焦到公共关系本身具有的力量和贡献上来;在理论旨趣上,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体性,将自身设定为一种兼具经验性和规范性的实践性话语;在实践指向上,它主张创新性地对公共关系学科进行中国式的理论建构,以期实现构建公共关系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抱负。
- 李颖异孙晓翠
- 关键词:学术视野理论旨趣实践指向
-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及其理论旨趣
- 2024年
-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是其历史哲学中的重要命题。马克思通过对康德“世界历史目的”进行改造、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目的”予以颠倒,完成了对康德与黑格尔的批判式继承。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以生产方式为中轴、以无产阶级联合为实现方式,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目的”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构建方案。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需要穿越掩盖“世界历史目的”的屏障,依据当今世界新变化,明晰马克思“世界历史目的”的理论旨趣与实践指向,进一步发掘其揭示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时代价值。
- 邹静
- 中道与崇实:《迩训》一书的理论旨趣
- 2024年
- 方学渐是桐城方氏学派的奠基者,其著作多用于阐述理学思想,其所作之《迩训》一书却以人物传记为主要内容。方学渐在《迩训》一书中主要立足于儒家的人伦教化,采录家乡人物的言行事迹加以抑扬褒贬,以期改善当地的社会风气。方学渐以“中”为价值尺度,对与行孝、为政、名实等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观念加以衡量,希望通过纠偏补弊达到匡正时风的效果。方学渐以“实”为价值取向贯通知行,推崇纯粹的实心实行以便达到学以致用,并把这种“实”与心性层面的“虚”相贯通,使得他的“实学”更有深度、内涵更丰富。
- 姚远
- 关键词:中道崇实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旨趣
- 2024年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旨趣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为文本样态,在吸纳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中熔铸当代的生态思想,以获取破解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来,现代性批判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引发生态危机的批判,要从根本上摆脱资本主义带来的工具理性、极权主义以及异化主体价值观,就需构建一个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生态社会主义“新现代性”以规避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不仅为我国后发现代性道路探索提供了理论价值,还为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了实践价值。
- 刘晓艺刘歆
-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批判
- 《论犹太人问题》的理论旨趣与现代性超越
- 2024年
- 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理论前提,通过普鲁士的犹太人问题、政治认同意识、实践的犹太教的逻辑理路,超越资产阶级政治哲学,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关注与批判。在对“犹太精神”的深刻洞察中,蕴含着引领人类解放进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后发国家现代化跨越的正向启示,为当代中国破解现代性难题,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价值指引。
- 韩敏张琦
- 关键词:犹太人问题政治解放中国式现代化
-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理论旨趣与价值意蕴
- 2024年
-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与新时代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具备独有的生成逻辑、深刻的理论旨趣、丰厚的价值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现代化理论的理论逻辑、对国内外已有现代化道路经验教训总结升华的历史逻辑,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突破的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特色、重大原则、若干重大关系等方面凸显着其理论实质,在对西方资本逻辑的情怀超越、对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中国贡献、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力量、书写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样板等方面闪耀着价值光芒。
- 华章琳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作者
- 李侠

- 作品数:291被引量:68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 研究主题:科学主义 自然化认识论 心理内容 伦理 知识
- 张亮

- 作品数:331被引量:1,38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阿多诺 西方马克思主义 英国马克思主义 汤普森
- 任平

- 作品数:212被引量:1,571H指数:19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出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交往实践观 中国式现代化
- 泓峻

- 作品数:86被引量:114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文论 汉语文学 文学观念 文学理论 文艺学
- 宋伟

- 作品数:98被引量:17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后现代性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