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7篇“ 瓣膜替换术“的相关文章
- 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 2023年
- 针对冠心病伴随心脏瓣膜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非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观察组68例(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入住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对照组应用时间明显更短,观察组术后的心脏恢复情况对比对照组明显效果更好;结论 冠心病伴随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在临床治疗方面采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能够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机体恢复率,具有应用价值。
- 姚鹏张振忠
-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瓣膜替换
- 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冠脉旁路术(CABG)同期开展心脏瓣膜替换术(AVR)对冠心病伴心脏瓣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100例冠心病伴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中50例纳入对照组(CABG非同期开展AVR),余下50例纳入观察组(CABG同期开展AVR),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使用呼吸机、ICU监护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的心功能分级、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舒张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使用呼吸机、ICU监护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心功能分级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比对照组更优(P<0.05)。术前,两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舒张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容积及舒张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BG同期开展AVR对冠心病伴心脏瓣膜病变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其机体康复,值得采用。
- 张伟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变冠心病心脏瓣膜替换心功能分级
- 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8日至2014年6月28日于该院就诊的64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选择冠状动脉旁路术,并同期采用心脏瓣膜替换术进行治疗,分析心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1%;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61±2.84)h、(4.72±1.63)d、(13.31±2.32)d;术后随访得知,61例(95.31%)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正霍强木提拉.阿布都热合曼严飞朱涛
- 关键词:心脏瓣膜替换术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冠状动脉旁路术
- 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32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加搭桥25例,主动脉瓣置换加搭桥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加搭桥3例。分析所有患者术后情况、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34.59±2.85)h,ICU监护时间为(4.74±1.62)d,住院时间为(13.29±2.33)d。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4.38%。随访可知,所有患者术后心功能情况均得到改善,其中29例(90.63%)患者得到较明显的恢复,3例(9.38%)患者需要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术后14 d安装,1例术后398 d安装,另1例术后851 d安装),但无瓣周漏发生。结论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在治疗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远期预后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黄志辉张剑彬刘治元欧斌黄思纳徐崇斐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术心脏瓣膜替换术
- 体外循环管理在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管理在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的作用。方法回归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312例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发生并发症55例(17.63%),死亡27例(8.65%),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与肾功能衰竭。结论综合、细致的体外循环管理可改善重症瓣膜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患者的预后。
- 杨升平杨文凯胡乐如王文英
- 关键词:体外循环瓣膜替换术
- 冠脉造影在风心病瓣膜替换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 目的:探讨风心病瓣膜替换术患者术前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胸心外科住院,术前行冠脉造影的313例风心病瓣膜替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风心病瓣膜替换术患者合并冠...
- 马幸生
- 关键词:风湿性心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冠状动脉病变冠脉造影冠脉搭桥术
- 心脏瓣膜替换术65例
- 2011年
- 目的:总结65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32例;年龄在21~70岁,平均50.6±4.2岁;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其中二尖瓣替换术(MVR)3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1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BVR)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5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6例、左房折叠术4例,冠脉搭桥术(CABG)4例。结果:术后死亡率4.62%(3/65),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主动脉根部出血1例、左室破裂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率10.8%(7/65)。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手术技术操作,重视合并病变的矫治,强调术后处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葛孝忠吕剑剑陈业庭郑和平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替换术
- 风心病伴脑栓塞患者行瓣膜替换术的术中处理
- 2011年
- 目的对风心病伴脑栓塞患者行瓣膜替换术的术中处理措施进行临床经验总结,提高针对该类患者的治愈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2月共17例风心病伴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瓣膜替换术的术中处理方法,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术后出现非神经系统并发症7例,其中低心排综合征3例,严重右心衰竭1例,肝功能重度减退2例,肾功能衰竭1例,并且有6例患者出现过心律失常。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癫痫发作、短时间的昏迷,其余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死于术后低心排1例;脑栓塞昏迷并发呼吸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通过门诊随访15例患者中的13例,6个月~18个月,总随访率86.7%,在随访期间无死亡,心功能(NYHY)Ⅰ~Ⅱ级,未再出现新的脑栓塞。结论风心病合并脑栓塞患者,经恰当的建立体外循环和掌握特殊的手术操作技巧,能达到较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
- 李珞畅
- 关键词:风心病脑栓塞瓣膜替换术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脑栓塞患者行瓣膜替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 2011年
- 心脏瓣膜替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脑栓塞患者,因其既有心脏瓣膜的基础疾病,又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脑部梗塞灶,因此在瓣膜替换的围手术期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脑栓塞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彻底消除已经形成的血栓和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是预防栓塞及治疗的关键。本文针对风心瓣膜病合并脑栓塞患者治疗上的特殊性,在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选择、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包括术后抗凝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 梁云杨双强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脑栓塞瓣膜替换术围手术期处理
- 改良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11月我院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65例。随机分为改良超滤(MUF)组(n=89)和无超滤对照组(n=76),动态观察体外循环(CPB)前、CPB停时及MUF结束时(对照组为CPB停后15min)3个时间点心排量(CO)、心排指数(CI)等心功能指标。结果 MUF组患者超滤时间为35~115min,滤出液量600~1800ml。所有患者在停ECC时血细胞比容得到提高(>28%),关胸时术野渗血明显减少,MUF组超滤后CO、CI均较CPB停时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停CPB时与CPB停后15min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UF组超滤结束后与对照组CPB停后15min相比,CI升高显著(P<0.05)。且MUF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6~10h,对照组呼吸机辅助时间8~18h,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MUF组为2~4d,对照组为3~6d。结论 ECC中应用改良超滤方法可迅速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中小分子炎性因子等有害成分,能迅速浓缩血液,同时减轻患者术后各脏器水肿,减少术后各脏器并发症,有利于心、肺及全身各脏器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患者监护室住院时间。
- 岳琴张近宝邬晓臣辛梅欧阳辉梁瑜刘小燕魏小红
- 关键词:改良超滤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
相关作者
- 张宝仁

- 作品数:675被引量:2,33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风湿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
- 郝家骅

- 作品数:202被引量:1,028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风湿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 向道康

- 作品数:189被引量:457H指数:12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心肺转流术 左-卡尼汀 心麻痹液
- 朱家麟

- 作品数:232被引量:1,134H指数:1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风湿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心脏外科手术 慢性心房颤动
- 王春祥

- 作品数:69被引量:132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心脏瓣膜 外科手术 生物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