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篇“ 生命末期“的相关文章
- 生命价值观导向下老年生命末期病人实施叙事遗嘱价值探索
- 2025年
- 基于生命价值观导向,对叙事遗嘱的概念、价值、社会学视角下实施叙事遗嘱的思考及发展进行综述,探索其在老年生命末期病人中的价值。
- 吕会玲程丽楠
- 关键词:老年人生命末期
- 生命末期病人希望水平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对希望水平的相关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相关护理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高生命末期病人的希望水平提供依据。
- 熊梅棣张春华陈瑞贺龙真
- 关键词:生命末期护理生命质量
- 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的拓展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进一步完善前期研究初步形成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的理论模型。方法系统检索6个英文数据库和5个中文数据库中发表在2023年3月之前的描述家庭成员在患者生命末期的照顾体验的扎根理论研究。采用主题扩展法和理论生成Meta整合法对纳入的14篇文献进行整合。结果对前期研究形成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的理论模型雏形中的8个核心元素进行了调整,对核心元素内涵进行了扩展。最终形成了包括动机与动力、临终意识、伴行、情绪体验、生活改变、需求、结局和目标7个核心元素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理论模型中的多个核心元素受到照顾者自身、患者、家庭、医疗体系以及其他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结论护理人员可根据构建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给予患者家属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协助家庭照顾者从认知、精神、行为等多个层面应对临终照顾任务。
- 来小彬付芳
- 关键词:家庭照顾者临终患者生命末期家庭支持
- 参与癌症患者生命末期讨论的护理实践方案构建研究
- 2024年
- 目的构建参与癌症患者生命末期讨论护理实践方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从4篇证据总结、8篇临床实践指南、4篇系统评价中提取相关内容,结合对8名护士访谈的结果,形成参与癌症患者生命末期讨论护理实践方案初稿,通过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实践方案。结果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4和0.291,专家权威系数为0.92。最终形成的参与癌症患者生命末期讨论护理实践方案,包括初次讨论的时机、讨论基本原则与目标、制订讨论计划、沟通态度与方式、沟通技巧与策略、参与讨论的最佳人选、参与讨论人员所需具备专业技能、躯体症状的讨论、心理情绪的讨论、社会支持的讨论、心灵照护的讨论、照护目标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生命末期讨论、再次讨论的时机、目标不一致的沟通策略、讨论的评价指标。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护理实践方案,构建过程严谨可靠,内容设置主题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意义。
- 张倩杨与珍李俊英
- 关键词:护士癌症患者德尔菲技术生命末期
- 虚拟现实技术在生命末期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 2024年
- 目的对虚拟现实技术在生命末期患者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我国医护人员在生命末期照护领域深入开发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提出的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指导,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虚拟现实技术干预类型主要为基于沉浸式的观影或游戏体验等,干预总时长为1 d至4周不等,4~60 min/次;结局指标主要包括对生命末期患者疼痛水平、症状困扰、心理或精神健康水平、生活质量、生理参数的影响,以及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等指标。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生命末期患者中应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较高的可接受度,未来仍需要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来验证虚拟现实技术在生命末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制订符合我国生命末期群体特点的最佳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 郭俊晨刘超毅戴云云蒋思珊杨索谌永毅
-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生命末期安宁疗护
- 智慧医疗技术在生命末期病人生存期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对智慧医疗技术在生命末期病人生存期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了智慧医疗技术在生命末期病人生存期评估中的应用形式与实施现状,并对其应用困境进行分析,为在生命末期病人生存期评估中更好地应用智慧医疗技术提供参考。
- 赵海伦郭俊晨刘阳谌永毅
- 关键词:生命末期生存期
- 缓和镇静应用于老年生命末期患者的国内外现状和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迅速加快,老年患者对改善生命末期生存质量存在巨大需求。缓和镇静是缓和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缓解生命末期患者的顽固性痛苦症状,全球范围内缓和镇静应用于不同疾病终末期患者的研究正在不断探索中,缓和镇静的适应证和实践过程受到关注,我国的缓和镇静临床实践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建立相关标准和指南,总结缓和镇静应用于老年生命末期患者的国内外现状和研究进展,可为我国缓和镇静的初步探索及后续快速发展提供参考和策略。
- 冯通慧顾梦婷项巧珍陈新宇夏燕飞
- 关键词:疼痛生活质量生命末期
- 守护孤寡退役军人生命末期的温暖港湾
- 2024年
- 一、案例背景良伯(化名)73岁,孤寡老人,退伍军人,独居在山上20平方米、位置偏僻且破旧的铁皮房里,良伯身体状况不佳,较瘦弱,行动不便,患有肺积水、胃病,常年需药物来控制病情。良伯主要靠养老金、高龄补贴、退伍军人补贴、乡村分红等收入维持生活,经济方面较为宽裕。二、问题及需求分析(一)生活照料需求。由于良伯独居在山上,购买生活物资非常困难,一日三餐难以得到保障,急需居家照料服务,解决饮食问题。
- 骆初梅苏世昌王勇黄晓欣
- 关键词:退役军人孤寡老人退伍军人独居
- 生命末期老年患者照护的一种选择——安宁疗护
- 2024年
- 以疾病诊疗为主的传统急性病诊疗模式难以满足生命末期老年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灵性多维度的需求。安宁疗护服务为提高生命末期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死亡质量提供了一种选择。实施安宁疗护时,应以患者为中心,尊重其意愿,并结合老年患者的特点。目前,由于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认知不足,影响了安宁疗护的实施,从而影响生命末期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总结生命末期老年患者安宁疗护服务的特点,为临床服务提供参考。
- 倪岳晖李畅赖蓓
- 关键词:临终医护生活质量生存期安宁疗护
- 恶性肿瘤临终病人生命末期尊严体验的质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临终病人生命末期的尊严体验,为改善照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8月在杭州市4所三级医院住院的18例恶性肿瘤临终病人,对其尊严体验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恶性肿瘤临终病人的尊严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对尊严的理解、尊严受损的因素、尊严得到维护的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可通过改善工作态度、提升临床照护质量、多学科协作、实施个性化照护、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改善恶性肿瘤临终病人的尊严体验,提升生命末期的生存质量。
- 肖涵瑜蔡倩朱慧敏洪梦霞周云仙
- 关键词:恶性肿瘤临终病人护理
相关作者
- 谌永毅

- 作品数:346被引量:3,171H指数:29
-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安宁疗护 护士 肿瘤 肿瘤患者
- 陈慧平

- 作品数:25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姑息性 癌症晚期 生命 关怀 姑息医学
- 胡芬

- 作品数:71被引量:1,068H指数:1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研究主题: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ICU 护士 重症监护室
- 秦明照

- 作品数:307被引量:1,237H指数:1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心血管疾病 老年 糖尿病 老年人 动脉粥样硬化
- 刘谦

- 作品数:82被引量:253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感光细胞 老年人 视网膜变性 血压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