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6篇“ 病情复发“的相关文章
ROC曲线分析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口腔扁平苔藓病情复发中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病情复发与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OLP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43)和未复发组(n=57)。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OLP病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对OLP病情复发与各独立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以及CD105-MVD计数与其他独立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D105-MVD计数对OLP病情复发的预测价值。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ROC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图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复发组的CD105-MVD计数显著高于未复发组患者(P<0.05)。辛辣食物、OLP家族史、饮酒、CD105-MVD计数为OLP病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LT为保护因素(P<0.05)。CD105-MVD计数与OLP家族史(r=0.607,P=0.006)呈正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与PLT(r=-0.836,P=0.001)呈显著负相关性,未发现CD105-MVD计数与辛辣食物和饮酒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相关性。CD105-MVD计数预测OLP病情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95%CI:0.676~0.854)。根据多因素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AUC为0.848(95%CI:0.769~0.864)。结论CD105-MVD计数是OLP病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病情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指标。
沈玉芹刘慧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微血管密度复发
中医辩证治疗眼底黄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病情复发率的影响
2025年
探究眼底黄斑出血的中医辩证治疗效果和对患者病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100 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23 年 9 月-2024 年 9 月,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患者数据对比的中医辨证组和西医组。结果 中医辨证组患者复发率仅为 10%,西医复发率为 20%,且西医发病较为频繁,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中医辨证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仅为 12%,数据较西医组相差较大,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辨证组的视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平均达到 3.2 行,而西医组仅为 2.1 行,症状缓解率高达 90.00%,而西医组仅为 76 %,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积分治疗前并无差异,中医辨证组治疗后明显下降,降幅不断加大,且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结论 中医辩证治疗眼底黄斑出血在改善症状、促进出血吸收及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眼底黄斑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充治疗手段。
曲维宝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中医理论
氯吡格雷双联增强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行介入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活性与病情复发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行介入治疗后应用氯吡格雷双联增强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小板活性、炎症因子、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8例脑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204例,术后采用单一阿司匹林治疗)和双药组(204例,术后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并于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血小板活性、炎症因子、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变化,以及随访3、6个月内病情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降低,且双药组均低于单药组;与治疗前比,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均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双药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单药组;双药组随访3、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单药组(均P<0.05);两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梗死行介入治疗后应用氯吡格雷双联增强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小板活性,有效抑制炎症,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同时对于病情复发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黄春林
关键词:脑梗死氯吡格雷血小板活性
病情复发的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病情复发的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265例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后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3)和未复发组(n=23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肝组织学特征,分析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病情复发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高危因素。结果 复发组、未复发组年龄分别为(44.2±7.9)岁、(40.8±7.5)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89.4±13.2)U/L、(87.2±12.5)U/L、(47.3±6.3)μmol/L、(105.4±15.4)U/L及(14.2±2.7)s,与未复发组[(37.5±7.1)U/L、(32.3±7.0)U/L、(15.2±2.0)μmol/L、(45.3±8.5)U/L及(12.6±2.3)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未复发组(9.9%、23.7%),复发组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更严重(75.8%、3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时间、胆碱酯酶、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均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OR=5.068、4.909、4.993、4.604、4.688、4.531、4.627、5.023,P<0.05)。结论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病情复发时,患者多表现为高龄、多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肝脏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严重,临床需对此类群体多加关注。
李明静李贝贝孟庆宇钟新梅
关键词:病情复发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具体管理对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3年1月PVP治疗的10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入组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率,根据是否再发骨折,将其分为发生组(40例)和未发生组(61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PVP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具体管理对策。结果:101例患者PVP术后病情复发率为39.60%。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指数>22.00 kg/m 2(OR=5.536,95%CI:1.241~9.811,P=0.021)、合并糖尿病(OR=5.772,95%CI:1.231~9.889,P=0.005)、有长期糖皮质激素服用史(OR=6.481,95%CI:1.288~8.617,P=0.029)、术前骨密度(BMD)≤0.5g/cm 2(OR=4.415,95%CI:1.221~9.926,P=0.014)、术前骨盆指数(PI)>60°(OR=6.331,95%CI:1.233~9.916,P=0.016)、术前骨盆倾斜角(PT)>25°(OR=5.233,95%CI:1.252~8.931,P=0.021)、术中单节骨水泥注入量>5 mL(OR=5.281,95%CI:1.288~6.717,P=0.029)、未应用高黏度骨水泥(OR=5.229,95%CI:1.452~8.446,P=0.018)、术后骨水泥渗漏(OR=4.339,95%CI:1.241~8.811,P=0.019)、术后未实施抗骨质疏松治疗(OR=4.621,95%CI:1.411~9.133,P=0.021)为患者PVP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后可因体重较重、合并糖尿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术前BMD偏低、脊柱骨盆矢状力线异常、术中骨水泥注入量过多、骨水泥黏度低、术后骨水泥渗漏及未开展抗骨质疏松治疗而再发骨折。完善术前评估、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BMD及骨盆矢状力线、合理控制骨水泥注入量、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术后予以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预防病情复发
张小雷张仕峰
关键词:骨质疏松经皮椎体成形术病情复发管理对策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对Ki-67受体表达情况及病情复发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Ki-67受体表达、病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中牟县中医院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的Ki-67受体表达水平以及同期病情复发率,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系数验证Ki-67受体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复发情况的相关性。结果:经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后,患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6、7.795、7.045、6.737,P<0.05);经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后,患者术后7d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均低于术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3、5.712,P<0.05);患者术后1个月的Ki-67受体表达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个月的复发率高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9.48;χ^(2)=11.605,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Ki-67受体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病情复发风险越高(r=0.325,P<0.05)。结论:Ki-67受体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病情复发风险密切相关,及时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可有效控制Ki-67受体及性激素表达水平,并促进临床症状恢复,降低病情复发风险。
李俊万姗姗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电切术病情复发
影响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复发的心理社会学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影响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复发的心理社会学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6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心理社会学资料,分析性别、发病年龄、基础疾病史、BMI、文化程度、职业性质、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环境、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精神状态等与重症肌无力病情复发的相关性。结果161例患者中病情复发111例(纳入复发组),未复发患者50例(纳入稳定组)。两组在性别、发病年龄、精神状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基础疾病史、BMI、文化程度、职业性质、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环境、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OR=0.304,95%CI:0.146~0.634)、焦虑合并抑郁(OR=2.706,95%CI:1.090~6.719)是重症肌无力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需要格外注意发病年龄小、焦虑合并抑郁状态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容易病情复发
任大林阮哲孟冬冬常婷杨倩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复发心理
血清微RNA-126微RNA-143对颅内动脉瘤术后病情复发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清微RNA(miR)-126、miR-143对未破裂型颅内动脉瘤(UIA)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UIA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依据术后病情是否复发,将其分别列为复发组(32例)、未复发组(70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导致UIA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观察曲线下面积(AUC)验证血清miR-126、miR-143对UIA术后病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中合并高血压占比、流入角、动脉瘤直径、动脉瘤颈宽度、术后即刻Raymod分级≥Ⅱ级占比、直接弹簧圈栓塞占比、血清miR-126均高于未复发组,血清miR-143低于未复发组(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入角、动脉瘤直径、术后即刻Raymod分级、单纯弹簧圈栓塞、miR-126、miR-143为UI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经ROC曲线验证,血清miR-126对UIA术后病情复发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26%、78.44%,血清miR-143对UIA术后病情复发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29%、77.95%(AUC>0.85)。结论流入角过大、动脉瘤直径过长、术后即刻Raymod分级为≥Ⅱ级、单纯弹簧圈栓塞以及血清miR-126高表达,血清miR-143低表达均为UIA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动态监测血清miR-126、miR-143表达水平能实现对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早期预测。
刘延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神经外科手术复发微RNAS
影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病情复发的高危因素及其干预措施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影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病情复发的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NMOSD患者的病历信息,统计其复发率;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信息,分析影响其疾病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200例NMOSD患者中,共有29例(14.50%)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自身免疫抗体、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前驱感染、颅内病灶与NMOSD患者疾病复发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身免疫抗体阳性(β=1.812,OR=6.123,95%CI:2.471—15.174)、血清AQP4-Ab阳性(β=1.783,OR=5.950,95%CI:2.302—15.378)、有前驱感染(β=0.951,OR=2.588,95%CI:1.115—6.008)、有颅内病灶(β=1.212,OR=3.360,95%CI:1.410—8.008)是NMOSD患者疾病复发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自身免疫抗体阳性、血清AQP4-Ab阳性、有前驱感染、有颅内病灶是NMOSD患者疾病复发的高危因素,对此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赵晓红邱松旺
关键词:复发高危因素基础疾病自身免疫抗体
术前C反应蛋白/白蛋白对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术后病情复发的预测效能分析
2024年
分析术前C反应蛋白/白蛋白(CAR)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保乳术后病情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保乳术治疗的109例TNB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入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CAR变化情况。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CAR与TNBC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根据术后病情是否复发,将入组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可能导致TNBC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观察曲线下面积(AUC)验证各危险因素对TNBC保乳术后病情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109例患者术后糖类抗原153(CA153)、CA199、CA125、癌胚抗原(CEA)、CAR分别为(27±5)U/ml、(40±5)U/ml、(41±5)U/ml、(5.1±1.2)ng/ml、(0.92±0.24),均低于术前[(31±5)U/ml、(43±5)U/ml、(44±5)U/ml、(7.6±2.0)ng/ml、(1.71±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显示,CAR四分位数与TNBC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正相关。复发组的年龄、肿瘤TNM分期Ⅱ期占比、术前CAR四分位数分别为(52±10)岁、86.2%(25/29)、(1.83±0.41),均高于未复发组[(47±10)岁、55.0%(44/80)、(1.33±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CAR为TNBC保乳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AR对TNBC保乳术后病情复发具有较高预测效能(AUC>0.85)。结论 术前CAR与TNBC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正相关,术前监测CAR能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其保乳术后病情复发的早期预测。
陈雅霜关晓琳
关键词:C反应蛋白白蛋白乳腺癌保乳术复发

相关作者

谢红伟
作品数:9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依那西普 病情复发 强直性脊柱炎 活动性 类风湿关节炎
刘寿娟
作品数:45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病人 病耻感
陈蓉蓉
作品数:10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儿童性早熟 性早熟 阴阳五行学说 病情复发
高国华
作品数:7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依那西普 活动性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幼年脊柱关节病
吕卓
作品数:12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 滑液 依那西普 外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