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9篇“ 白垩纪-第三纪“的相关文章
- 黄海中部Gunsan盆地(白垩纪-第三纪)构造发育过程及构造演化史
- 2015年
- 本文以多道地震反射剖面和探井为基础,分析了黄海中部Gunsan盆地的构造发育过程。盆地由三个坳陷组成(西部次盆、中部次盆和东部次盆),充填有较厚(约6000m)的白垩纪一古近纪非海相地层。由于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和郯庐断裂左旋活动导致的陆内伸展作用,盆地在早白垩世开始发育。因郯庐断裂及其分支断层的右旋活动,盆地在晚白垩世—始新世经历了张扭作用。张扭作用通过斜交的盆内正断层和中部次盆北界NE向边界断层的走向滑动(或斜向滑动)来进行调节。渐新世存在构造反转,此时整个盆地都发生了变形(NE—SW向收缩),可能由于郯庐断裂的走滑方式从右旋向左旋变化而导致。早中新世,伸展作用通过先存正断层和压扭性断层的复活而重新开始。伸展、抬升和剥蚀的联合作用导致了早中新世地层的差异保存。早中新世末,伸展作用伴随着微弱的挤压而停止,之后,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盆地发生热沉降。
- Young Jae ShinnS.K. ChoughIn Gul Hwang杜民冯常茂杨丽娟范广慧
-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 三江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和总声波时差法相结合,辅以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了三江盆地白垩系—第三系地层剥蚀厚度。研究表明,三江盆地前进坳陷宝泉岭组剥蚀厚度具有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富锦组剥蚀厚度则具有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滨参1井地区剥蚀作用使生烃处于停滞状态,对油气生成起破坏作用。
- 孟庆龙薛林福滕菲陈长伟徐兴科
- 关键词:声波时差镜质体反射率三江盆地剥蚀厚度
- 台湾地区白垩纪和第三纪孢粉植物群及其与相邻大陆植物群的对比被引量:5
- 2004年
- 根据台湾地区已发表的白垩纪和第三纪孢粉资料,总结各时期的孢粉植物群序列并与相邻大陆相应孢粉组合进行了对比。台湾地区缺乏晚白垩世、古新世、晚始新世以及早渐新世孢粉资料。除晚上新世外,台湾地区及其相邻大陆白垩纪和第三纪各地质时期孢粉组合特征十分相似,可以进行对比。
- 宋之琛黄翡
- 关键词:孢粉植物群白垩纪第三纪
- 印度东北部白垩纪一第三纪Xylariaceae化石孢子
- 2003年
- 在印度东北部白垩纪-第三纪沉积中发现了各种类型单沟无隔壁的Xylariaceae化石孢子,例如:Hypoxylonites,Spirotremesporites.Hypaxylonites等共计15种,其中6新种,它们是Hypoxylonites bhubanensis,H.elsikii,H.minimus,H.neogenicus,H.subrotundus和H.thindii,Hypoxylonites在本地区一般出现于晚白垩世地层中,占化石微体植物群总数的3%-4%,而在始新世它们的含量上升到植物群总数的20%-25%,从中新世直到早上新世这类孢子类型最多,含量最高,达植物群总数的40%-45%,到晚上新世含量突然下降,而Spirotremesporites在白垩纪未发现,到晚始新世时才出现,仅占孢粉总数的5%-6%,中新世时达25%-30%,到上新世末衰落,该属含5新种,Spirotremespores ellipticus,S.longilentus,S.miocenicus,S.reniformis,S.tertiarus.考虑到和这些种共生的Xylaria,Hypoxylon,Rosellinia及Daldina的孢子以及它们的地层分布,这类孢子的演化历史可能是受沉积盆地附近的古气候控制的.
- BharatiNANDI SubhraBANERJEE AtreyeeSINHA
- 关键词:印度东北部白垩纪-第三纪古气候
- 印度东北部白垩纪—第三纪Xylariaceae化石孢子(英文)
- 2003年
- 在印度东北部自垩纪-第三纪沉积中发现了各种类型单沟无隔壁的Xylariaceae化石孢子,例如:Hypoxylonites,Spirotremesporites。Hypoxylonites等共计15种,其中6新种,它们是Hypoxylonites bhubanensis,H.elsikii,H.minimus,H.neogenicus,H.subrotundus和H.thindii。Hypoxylonites在本地区一般出现于晚白垩世地层中,占化石微体植物群总数的3%-4%。而在始新世它们的含量上升到植物群总数的20%-25%。从中新世直到早上新世这类孢子类型最多、含量最高,达植物群总数的40% 45%,到晚上新世含量突然下降。而Spirotremesporites在白垩纪未发现,到晚始新世时才出现,仅占孢粉总数的5%-6%,中新世时达25%-30%,到上新世末衰落。该属含5新种,Spirotremesporites ellipticus,S.longilentus,S.miocenicus,S.reniformis,S.tertiarus。考虑到和这些种共生的Xylaria,Hypoxylon,Rosellinia及Daldina的孢了以及它们的地层分布,这类孢子的演化历史可能是受沉积盆地附近的古气候控制的。
- Bharati NANDISubhra BANERJEEAtreyee SINHA
- 关键词:XYLARIACEAE白垩-第三纪印度东北部
- 全文增补中
- 黑龙江嘉荫地区白垩纪—第三纪界线初步观察被引量:19
- 2003年
-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嘉荫白山头地区一条新的地层剖面及其K/T界线的初步研究。新命名的“白山头段”代表乌云组下部的早古新世地层 ,含以Tiliaephyllumtsagajanicum等为代表的达宁早期植物化石。在白山头剖面上 ,作者发现可能为白垩纪末期的凝灰岩。结合与俄罗斯布列亚盆地含K/T界线的查加扬群标准剖面的对比 。
- 孙革孙春林董枝明孙跃武吕建生熊宪政周忠立余福林邢玉玲全成M.A.AkhmetievA.R.AshrafE.BugdaevaD.L.DilcherL.GolovnevaK.JohnsonT.KezinaT.KodrulH.Okada
- 关键词:K/T界线
- 撞击尘埃不是引起白垩纪—第三纪物质灭绝的原因被引量:1
- 2002年
- Kevin O Pope
- 关键词:白垩纪第三纪陨石坑光合作用
- 新疆塔里木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22
- 2002年
-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区和东北坳陷区白垩纪—第三系典型剖面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结合地震和钻井资料的分析 ,划分出西南坳陷区 30个三级层序 ,东北坳陷区 2 4个三级层序 ,因其所处的构造位置和沉积环境不同 ,两坳陷区形成的三级层序并非一一对应 ,不能进行大区域的直接对比。而三级层序的有序叠置构成了二级超层序及其体系域 ,其叠置方式包括进积组合、退积组合和加积组合。通过二级超层序的研究发现 ,两坳陷区白垩系─第三系 (中新统 )可划分为 4个二级超层序 (SS1—SS4) ,并可以等时对比 ,所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周期也基本相同 ,并且与同受特提斯海水影响的西藏南部地区白垩—早第三纪沉积层序及海平面变化基本一致 ,即西藏南部地区和塔里木盆地均受特提斯构造活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共同影响。从中新世开始 ,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塔里木盆地相对下降 。
- 丁孝忠郭宪璞彭阳纪云龙李喜臣张韬刘丽军王易农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层序地层学海平面变化
- 白垩纪—第三纪边界海水^(87)Sr/^(86)Sr比值微小而可辨的增高的证据
- 2001年
- Madead K G
- 关键词:白垩纪第三纪锶同位素有孔虫古海洋
- 墨西哥湾白垩纪—第三纪界面的底栖有孔虫
- 2001年
- Laia Alegret
- 关键词:第三纪微体古生物底栖动物有孔虫
相关作者
- 彭阳

- 作品数:46被引量:686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微晶丘 灰岩 同沉积断层 层序地层
- 丁孝忠

- 作品数:184被引量:1,514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新元古代 月球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地质图 地质意义
- 郭宪璞

- 作品数:58被引量:48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东昆仑 东昆仑造山带 孢粉化石 沉积物
- 毕献武

- 作品数:209被引量:2,703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 成矿 金矿床
- 毕延

- 作品数:49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X射线衍射 超声测量 六面顶压机 金刚石 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