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篇“ 盆地性质“的相关文章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盆地性质被引量:3
2024年
含油气盆地不同阶段的性质对于恢复盆地的演化过程、评价油气资源生储运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新生代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性质与演化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解译现有地震剖面,系统地开展了盆地构造几何形态、沉积速率、沉积相、沉积旋回、沉积中心迁移以及盆地内不整合的接触关系等方面研究。研究表明:作为陆内挤压背景下的巨大坳陷,新生代的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具有几何剖面形态不对称、沉积速率较高但又低于西部典型前陆盆地、过补偿状态下强烈缩短致使沉积中心迁移、沉积-构造反旋回性质明显发育等特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狮子沟组为界线,前期发育细粒远源沉积,属压陷盆地;后期沉积速率显著增加,粗颗粒沉积发育,具有非典型的类前陆盆地性质,并由周缘山体构造活动及盆地过补偿状态共同控制。
王倩倩袁四化王亚东李伟民刘永江郑世刚赵英利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前陆盆地沉积速率
柴达木盆地东段中、新生代沉积迁移规律及原型盆地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东段中、新生代沉积迁移变化及原型盆地性质,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段红山、霍布逊凹陷中、新生界野外地质露头追踪、钻井(孔)资料分析、岩性岩相分析、二维地震剖面解释、地层划分对比及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的研究,认为中、新生代沉积迁移呈现出形象的“跷跷板”移动现象,这种现象与凹陷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盆地性质及板块运动的远程效应有关。下侏罗统局限于红山小型断陷盆地,中侏罗统范围向南扩大到霍布逊凹陷,与羌塘板块、拉萨地块与亚欧板块两次俯冲挤压碰撞之间的应力松弛作用有关,此作用在早侏罗世导致北部红山地区的板缘裂陷,在中侏罗世扩展到南部的霍布逊地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沉积中心位于红山挤压型盆地,这与拉萨地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导致柴北缘地区构造反转有关;古近系在北部红山凹陷的发育而在南部霍布逊凹陷的缺失,与新特提斯洋东部闭合首先导致霍布逊地区隆升有关;新近系及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南部霍布逊凹陷,与此时柴北缘及周缘山系全面隆升导致沉积中心南移有关。
冯怀伟许淑梅王大华肖永军王金铎
关键词:原型盆地
甘肃敦煌盆地侏罗纪原型盆地性质与沉积环境演化被引量:1
2021年
为研究敦煌盆地侏罗纪原型盆地性质及沉积环境演化,本文利用地震资料、航磁资料、野外地质考察资料、同位素定量测年数据,基于前人在阿尔金断裂系构造理论成果,对敦煌盆地基底岩性组成、深部动力学背景、盆地发育时限和盆地性质做了系统研究,认为敦煌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酒泉盆地的前侏罗纪基底组成不相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盆地。敦煌地块的南部边界为红柳沟—拉配泉断裂,西部边界为民丰—且末断裂带,阿尔金主断裂为敦煌盆地的东部边界。三危山断裂是分割敦煌盆地南北凹陷的控凹断裂,民丰—且末断裂、红柳沟—拉配泉断裂、阿尔金主断裂是控盆断裂。青藏高原南缘的北向超深俯冲、北缘陆内南向的浅俯冲、深部地幔羽结构等多元驱动机制导致敦煌地块显生宙以来大部分时间处于隆升剥蚀状态,很少接受沉积,至侏罗纪塌陷形成敦煌湖盆。敦煌盆地在三叠纪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青藏高原两次重大的碰撞造山之间的松弛拉张期形成了侏罗纪沉积盆地。敦煌盆地发育经历3个阶段:早侏罗世填平补齐阶段,中侏罗世断陷阶段和晚侏罗世坳陷阶段,其中中侏罗世断陷阶段为主成盆期。
冯怀伟许淑梅崔红庄侯旭波王金铎
关键词:侏罗系原型盆地沉积环境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纪-古近纪挤压构造的发现与盆地性质探讨被引量:13
2020年
松辽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部,毗邻太平洋板块,是叠置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规模最大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具有断、坳双重结构。自白垩纪以来,松辽盆地南部主要经历两期挤压作用:NW-SE向挤压作用发生在下白垩统营城组碎屑岩段-上白垩统泉头组沉积时期,挤压作用持续了18Myr;近E-W向挤压作用发生在四方台组-古近系沉积时期,挤压作用至少持续了39.1Myr。两期挤压作用都表现出东强西弱的特点,第二期挤压作用的变形强度远大于第一期,并且在明水组沉积晚期变形强度最大,这期挤压作用奠定了松辽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下白垩统营城组上部碎屑岩段-上白垩统泉头组和四方台组-古近系的沉积作用分别记录了第一期、第二期挤压作用形成的反转构造和断层相关褶皱的变形过程。上述构造在不同时期隆升速率与沉积速率之间的关系,控制了盆地的沉积范围、沉积地层的厚度和接触关系在空间上的变化。松辽盆地在上述两个构造演化阶段都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内区域,盆地性质都应属于陆内挤压坳陷盆地
刘志宏宋健刘希雯吴相梅吴相梅
关键词:断层相关褶皱生长地层盆地性质松辽盆地南部
准噶尔盆地南缘二叠—三叠纪原型盆地性质与沉积环境演化被引量:17
2020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二叠—三叠纪原型盆地性质与沉积环境演化一直以来备受争议。通过准南6个地层小区18条典型剖面野外实测、岩相和沉积环境分析以及区域地层对比,认为准南西部(88°E以西)和准南东部(88°E以东)二叠—三叠纪在岩石组合、地层序列、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准南西部以碎屑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合为特征;准南东部以碳酸盐岩、火山岩和碎屑岩组合为特征。准南西部早—中二叠世地层普遍缺失或被埋藏,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为陆相冲积扇—扇三角洲的粗碎屑岩沉积,中—晚三叠世发育滨浅湖相细碎屑岩。准南东部晚石炭世发育深水浊流,早—中二叠世以滨浅海相细碎屑岩为主,中二叠世后期以芦草沟组潟湖相油页岩和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晚二叠世,普遍进入河湖相演化阶段,以细至粗碎屑岩为主;中—晚三叠世发生湖泛,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滨浅湖相碎屑岩。研究表明,准南及邻区二叠—三叠纪为裂谷盆地,经历了断陷—坳陷沉积演化阶段,准南西部和东部伸展程度的差异性导致沉积特征的不同。
庞志超焦悦袁波王家林魏凌云唐雪颖周彦希吴朝东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南缘岩石类型沉积环境裂谷盆地
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新元古代中期沉积盆地性质及前寒武纪地壳演化
大洪山地区绵亘湖北省随州市、京山市以及钟祥市三个地区。构造位置位于扬子陆块北缘东段,是连接秦岭造山带与扬子陆块内部的重要纽带。该区域的花山群为扬子陆块新元古代中期重要的地层单元,主要以一套浅变质的陆源碎屑-火山岩组合为特...
李夔洲
关键词:扬子陆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地壳演化
文献传递
内蒙朱日和地区西别河组地层层序与盆地性质
为了厘定内蒙古朱日和地区西别河组时代的归属以及地层的划分,通过区域地质填图、显微镜下岩石薄片鉴定、碎屑组分分析、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等方法对西别河组的地层进行岩性、岩相、地层层序、地层时代、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碎屑岩组分...
李璞壮
关键词:沉积相盆地性质
文献传递
内蒙古朱日和地区二叠系层序地层与盆地性质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苏尼特右旗朱日和地区,大地构造背景隶属于古生代白乃庙-包尔汉图岛弧带及温都尔庙缝合带,地质背景复杂。本文运用剖面测制、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地球化学、碎屑组分物源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二叠系进...
温鹏飞
关键词:二叠系沉积相物源分析盆地性质
文献传递
内蒙古朱日和地区石炭系地层层序与盆地性质
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西拉木伦断裂带、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以南、白乃庙岛弧带北部的朱日和地区。本文对内蒙古朱日和地区石炭系的岩石组合、沉积特征、沉积相、地层层序、沉积环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并通过砂岩碎屑锆石年龄的探...
杜风伟
关键词:石炭系沉积环境沉积物源盆地性质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原型盆地性质厘定被引量:13
2018年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最主要的含油气构造单元,渐新世花港组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然而对于花港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性质却一直存在争议且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以最新的区域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对关键不整合界面特征、盆地充填几何形态、盆地边界改造特征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提出西湖凹陷花港组原型盆地为一大型挤压挠曲坳陷型盆地,花港组底界面T30为盆地挤压背景下广泛发育的一个区域隆升侵蚀型不整合界面,是花港组原型盆地的成盆界面.花港组顶界面T20主要是受钓鱼岛隆褶带隆升活动控制的局部隆升侵蚀型不整合面,是花港组原型盆地的改造界面.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花港组原型盆地的形成演化模式.
李祥权刘金水陆永潮陆永潮杜学斌陈平
关键词:西湖凹陷原型盆地地震地层学盆地动力学

相关作者

谭富文
作品数:96被引量:77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羌塘盆地 烃源岩 藏北羌塘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前陆盆地
牛亚卓
作品数:43被引量:23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主题:二叠系 银额盆地 中二叠统 LA-ICP-MS锆石U-PB年龄 生物地层
汪劲草
作品数:89被引量:578H指数:16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金矿床 成矿构造系列 成矿构造 地质意义 铅锌矿床
李小刚
作品数:96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水溶气 直观教学 天然气工程 页岩气 硅胶管
万方
作品数:29被引量:518H指数:13
供职机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前陆盆地 楚雄盆地 晚震旦世 盆地演化 烃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