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8篇“ 眼眶神经鞘瘤“的相关文章
眼眶海绵状血管眼眶神经患者的CT MRI影像特征及诊断鉴别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眼眶海绵状血管眼眶神经患者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及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眼眶神经患者82例,根据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海绵状血管组(n=44)与神经组(n=38),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CT、MRI影像特征及两种检查方法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眼眶神经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显示海绵状血管组患者软组织密度均匀、CT值≥50HU比例高于神经组(P<0.05)。MRI检查显示海绵状血管组患者眼球壁变平、T1WI与T2WI等信号强度、T1WI与T2WI信号均匀、渐进性强化、TIC类型为平台型或流出型比例高于神经组(P<0.05)。MRI检查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眼眶神经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与定位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眼眶海绵状血管眼眶神经患者的MRI影像特征具有较大差异,且MRI检查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眼眶神经的定性与定位诊断价值高于CT检查,可为临床诊断鉴别提供影像学依据。
连鹏王利张晖吕朋蒋士杰
关键词: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眼眶神经鞘瘤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
眼眶神经的诊断与治疗
2022年
眼眶神经是较常见的眼眶,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典型的神经主要由交替分布的AntoniA型和AntoniB型细胞组成,大多为AntoniA型细胞。临床诊断以MRI检查作为首选,CT检查作为辅助,后者主要观察肿对周围骨质的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需要注意与海绵状血管、恶性眼眶神经等进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疗法,尚未发现更优治疗方法。
王玮琦马建民
关键词:眼眶神经鞘瘤
影像学定位选择眼眶神经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评价通过影像学定位选择手术入路切除眼眶神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0年至2019年眼眶神经摘除手术93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通过影像学定位选择手术入路。年龄8~82(36.61±15.94)岁,男性37例,女性54例。分别采用前路开眶、外侧开眶、内外联合开眶以及内侧开眶切除肿。分析肿影像定位与术式选择的关系、肿切除情况及手术后1周的视力。结果前路开眶术45例(包括结膜入路24例,皮肤入路21例),其中2例肿大部分切除;术后1周视力提高2例,不变29例,下降14例,其中1例意外视力丧失。外侧开眶术43例,其中37例病变完全切除,6例病变大部分切除;术后1周视力提高1例,视力不变23,视力下降19例,其中2例意外视力丧失。行内外联合开眶术4例,均完全切除肿;术后1周视力不变1例,视力下降3例,其中1例意外视力丧失。行内侧开眶1例,完整切除肿,术后1周视力无变化。结论在个性化治疗理念指导下,通过影像学肿定位,选择合适术式可成功摘除眼眶神经,并最大限度保存患者视功能。
贾碧云汪东宋国祥苏龙
关键词:眶肿瘤神经鞘瘤眼外科手术
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CT、MRI图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CT、MRI图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特发性眶炎症和眼眶神经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RI检查和MSCT检查对特发性眶炎症和眼眶神经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两者影像学表现。结果 40例患者MSCT、MRI检查对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的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眶炎症3例呈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泪腺型5例呈椭圆形,4例呈扁平状。眼眶神经21例位于肌椎内,26例位于肌椎外。3例视神经受压移位,19例肿内可见囊变和出血,未见包绕视神经生长。MRI可见4例出现肿颅内蔓延。结论 MSCT检查和MRI检查均可有效显示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的影像学特点,但MRI检查鉴别诊断的能力要优于MS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许晓颖刘瑞超韦秋红
关键词:眼眶神经鞘瘤CT检查磁共振成像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眼眶神经影像学鉴别诊断
2022年
探讨使用不同诊断技术鉴别诊断眼眶神经眼眶海绵状血管的效果差异。方法 实验开始之前选取70例研究对象,并且要求研究对象均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受诊断,均为眼眶神经患者或者眼眶海绵状血管患者,并且两类患者的人数均为35例,将MRI检查和CT检查均应用于研究对象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将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观察诊断效果差异。结果 实施MRI诊断取得的诊断结果符合率更加优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影像学对眼眶神经患者和眼眶海绵状血管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实施MRI检查的临床效果更加优异,可以借鉴推广。
庞伏明
关键词:CT诊断MRI检查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诊断
基于MRI纹理分析鉴别眼眶神经、孤立性纤维神经纤维
[目的]探讨MRI纹理分析(Texture Analysis,TA)对眼眶孤立性纤维(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与神经(Schwannoma,S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
张宝月
关键词:眼眶神经鞘瘤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眼眶神经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眼眶神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平顶山市舞钢公司总医院经过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的眼眶神经患者30例,分析其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在对神经的临床诊断中,MRI诊断符合率为100.00 %(30/30),CT为93.33 %(28/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定性诊断上,MRI平扫诊断符合率为83.33 %(25/30),MRI增强为100.00 %(30/30),CT平扫为33.33 %(10/30),CT增强为60.00 %(18/30),MRI平扫和CT平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增强和CT增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神经的临床诊断中,MRI的诊断效果优于CT,MRI平扫和MRI增强是诊断眼眶神经的有效方法。
李韶林王晓静
关键词:眼眶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CT与MRI在诊断眼眶神经的临床影像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CT和MRI在诊断眼眶神经的临床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18例眼眶神经患者,分别对CT和MRI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符合率进行分析处理。结果:CT和MRI检查定位符合率无明显差异,而MRI检查的定性符合率优于CT检查结果,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临床上对眼眶神经的定性诊断优于CT检查,值得临床中更广泛应用。
王悦中
关键词:CTMRI眼眶神经鞘瘤
眼眶神经112例的诊断和治疗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总结眼眶神经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眼眶神经112例。对其临床症状、眼部体征、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对年龄、随访时间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112例中男性48例,女性64例,就诊年龄13~73(40±4)岁。其中行B型超声检查112例,可见眼眶内圆形、类圆形、串珠状或不规则占位病变,边界多较清楚。内回声较弱,透声性强,有轻度可压缩性;行CT检查112例,肿形状呈椭圆形、分叶状、S形或花生状,多数肿内密度为均质高密度,少数肿内有低密度液化区;MRI成像54例,T1加权像(T1WI)显示肿全部为中信号,T2加权像(T2WI)可呈高信号、中高混杂信号或中信号。75例行外侧开眶术,37例行前路开眶术。随访时间为(64.3±4.1)个月,手术并发症包括视力丧失3例,上睑下垂16例,眼球运动障碍9例。术后复发6例。结论眼眶神经大多表现为良性实体眶内占位病变,眼眶CT检查多表现为沿眼眶前后轴分布的椭圆形或串珠状肿物,少部分肿内有低密度液化区,在眼眶MRI检查中T1WI多为中信号,T2WI多为中高混杂信号,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其确诊依据,手术完整切除该肿后复发率较低,复发病例可行术后放射治疗控制病情。
赵云李浩晴赵红潘叶
关键词:眶肿瘤神经鞘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眼外科手术
眼眶神经术前组织学判断和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  眼眶神经绝大多数为良性肿,患者以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眼动障碍或复视等就诊,眶内肿常引起眼部这些改变,与眶内其他肿不易鉴别。肿生长位置变化较大,外包膜菲薄,术中囊膜破裂肿残留往往是导致肿术后复发...
侯萍
关键词:眼眶神经鞘瘤手术入路影像学检查

相关作者

鲁小中
作品数:85被引量:225H指数:9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
研究主题:眼眶 眼眶肿瘤 眼眶神经鞘瘤 眶肿瘤 超声造影
王毅
作品数:161被引量:419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眼眶 甲状腺相关眼病 眶肿瘤 眼眶肿瘤 眼眶病
宋国祥
作品数:311被引量:1,102H指数:1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眼眶 眼眶肿瘤 CT 眼眶病 超声波诊断
杨新吉
作品数:99被引量:222H指数:8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
研究主题:眼眶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眶肿瘤 眼眶肿瘤 眼眶神经鞘瘤
肖利华
作品数:324被引量:1,004H指数:15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
研究主题:眼眶 眼眶肿瘤 甲状腺相关眼病 眼眶病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