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篇“ 着陆性能“的相关文章
- 适用轻小着陆支架月面着陆性能验证的试验装置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轻小着陆支架月面着陆性能验证的试验装置和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拉力装置、固定支座、轻质垂线、无线拉力传感器、着陆支架试验产品和地形模拟装置;拉力装置,包括:拉力机构、伺服电机、拉力摆杆机构、连接绳和支...
- 武士轻王永滨曹旭 冯蕊 蔡凝
- 基于运行数据的ARJ21着陆性能特征研究
- 1999-2018年间,全球范围40座以上商用飞机的飞行事故中,近50%发生在着陆阶段,而着陆过程仅占整个飞行时间的2%,可见着陆是飞行事故和不安全事件的高发阶段。快速存取记录器(Quick Access Recorde...
- 邵静雯
- 关键词:风险评估
- 仿生四足六旋翼无人机自适应着陆性能分析
- 2024年
- 旋翼无人机在民用和军用领域被广泛应用,但传统橇式起落架在复杂地形下难以起降,为了扩大旋翼无人机的降落面积和应用范围,设计一种仿人腿式两级缓冲自适应起落架。通过对仿生腿的正逆运动学分析,提出一种自适应起落架姿态调整策略;建立仿生四足六旋翼无人机着陆动力学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center 3D开展着陆动力学仿真,并与传统橇式起落架进行着陆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着陆腿式的两级缓冲自适应起落架及其姿态调整策略,能够使滚转角减小95.69%,过载系数降低34.06%,两级缓冲自适应起落架在面对复杂地形时具备主动调节姿态安全着陆的地形适应能力和极好的减震缓冲能力。
- 周乐尹乔之魏小辉孙文宇梁伟华聂宏
- 关键词:旋翼无人机
- 弓形梁非等高式滑橇起落架着陆性能研究
- 2024年
- 弓形梁非等高式滑橇起落架前后弓形梁高度不同,无法通过理论分析方法准确获得其着陆性能。为了准确获得其着陆性能,使用仿真分析方法对具有不同着陆速度和壁厚的起落架着陆过程中的重心过载系数和剩余强度系数开展了研究,并结合试验和理论分析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首先,使用动力学方法,开展全机着陆冲击分析,得到了全机重心处着陆过载系数;结果表明,着陆速度较小时,随着着陆速度增加,重心处着陆过载系数几乎呈线性增加;而重心处过载系数随着壁厚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加。随后,基于着陆过载系数,使用静力学分析方法,获得了起落架剩余强度系数,发现起落架壁厚存在最优值。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起落架弓形梁中嵌入内管进行变壁厚设计的方法,相比初始不满足强度要求的设计,该方法大幅提升起落架剩余强度系数至0.2;同时,该方法实现了均匀壁厚起落架不能实现的设计目标,拓展了起落架的设计边界。
- 杨伟超杨鹏飞刘淑彦张宇航霍桂臣
- 关键词:非线性优化设计
- 跑道积水分布条件对飞机着陆性能影响研究
- 飞机着陆阶段最易发生安全事故,而跑道积水是诱因之一,当前跑道状况对着陆性能影响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理想平整-均匀积水道面这一前提,未考虑平整度的影响,而少数考虑平整度影响所建立的不平整道面都是局限于一维和二维的,这并不符合...
- 毛鹏飞
-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国产民机运行着陆性能分析
- 为探究某国产民机实际运行着陆性能差异,寻求优化改进措施,对比了该机型QAR数据与性能仿真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造成二者误差的关键影响参数;并通过实例印证该因素对着陆距离差值的影响显著,最后结合关键因素归一化...
- 王可邵静雯杨路
-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
- 星表探测足式跳跃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着陆性能分析
- 郝明阳
- 基于“位移-增量法”的复合材料滑橇起落架着陆性能计算方法被引量:1
- 2020年
- 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不存在塑性变形过程,且力学性能呈现为各向异性,因此金属滑橇起落架的着陆性能计算方法不适用于复合材料滑橇起落架。本文通过材料力学悬臂梁挠度公式计算各节点处的等效抗弯刚度,结合金属滑橇"位移-增量"着陆性能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滑橇起落架的着陆性能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功量曲线与预期值较为吻合,有效地解决了复合材料滑橇起落架着陆性能分析的难题。
- 陈吴杰方建义
- 关键词:复合材料等效抗弯刚度增量法挠度公式计算方法
- 基于MATLAB GUI的滑橇起落架着陆性能计算方法被引量:2
- 2019年
- 为了对滑橇式起落架的着陆性能进行更加高效的分析处理,基于"位移-增量"法编写了MATLAB程序,并设计了滑橇起落架着陆性能计算界面。该界面为滑橇起落架的着陆性能分析提供了可视化的环境,并且具有批量计算和结果批量导出的功能。在某直升机滑橇起落架着陆性能分析中的应用表明:该着陆性能计算界面能够很好地对着陆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展示,大大提高了滑橇起落架着陆性能计算的效率。
- 陈吴杰
- 关键词:滑橇式起落架GUI
- 某型直升机主起落架小升力系数下的着陆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直升机起落架的主要作用为在着陆时吸收着陆能量,并降低冲击载荷。按GJB720A《直升机强度规范》的要求,直升机着陆时的升力系数取值不小于2/3,但规范对于升力系数小于此值的起落架性能表现没有明确要求。本文结合某型直升机主起落架外场问题,基于主起落架着陆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其小升力系数下的着陆性能,计算结果与试验相吻合;同时对缓冲器提出了简单的优化方案,以使其在不同升力系数下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 方建义焦阳
- 关键词:升力系数主起落架着陆性能直升机冲击载荷
相关作者
- 聂宏

- 作品数:573被引量:1,300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研究主题:起落架 飞机起落架 缓冲器 前起落架 着陆
- 陈红英

- 作品数:52被引量:7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飞行程序 实例分析 着陆性能 起飞 PBN
- 方建义

- 作品数:44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研究主题:起落架 直升机 缓冲器 飞机起落架 主起落架
- 陈金宝

- 作品数:289被引量:23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研究主题:着陆器 着陆 飞行器 软着陆 航空航天技术
- 赵仕伟

- 作品数:74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研究主题:飞行动力学 飞行性能 飞行动力学模型 降雨影响 全天候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