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4篇“ 石炭-二叠纪“的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宁东煤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煤中主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25年
为了揭示宁东煤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中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显微组分鉴定及工业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煤中主微量元素的来源、赋存状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宁东煤田太原组煤中主量元素丰度较高,仅Fe_(2)O_(3)低于中国煤均值;煤中主量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供给、离子态络合及动植物等生物成因;煤中微量元素总体不富集,仅韦州二矿煤中Rb(5.1)达到富集程度,其他元素在不同矿区有不同程度的轻度富集,煤中微量元素主要赋存于黏土矿物中,来源于陆源碎屑,呈与有机质、自生矿物结合的水溶态、离子态赋存。TiO_(2)/Al_(2)O_(3)指示煤中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长英质碎屑岩,CaO与MgO的正相关性揭示两者同源共生以白云石形式存在;Sr/Cu、CaO/(MgO·Al_(2)O_(3))等参数揭示聚煤期为温暖潮湿环境,推测温度在15~30℃;Sr/Ba指示成煤沼泽为微咸水环境,说明受到海水的影响;Cu/Zn、V/(V+Ni)、Ni/Co、V/Cr等参数揭示聚煤泥炭沼泽整体处于厌氧的氧化还原环境。
马风华汪栋刚何庆志王成李通王红
关键词:太原组
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地区石炭-二叠纪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
胡邦超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宁东煤田为例
2024年
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在聚煤盆地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进一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煤中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宁东煤田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太原组煤为研究对象,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煤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宁东煤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均值为91.19μg/g,低于中国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均值(135.89μg/g),Eu负异常明显,Ce异常不明显,La_(N)/Yb_(N)、La_(N)/Lu_(N)、La_(N)/Sm_(N)、LREE/HREE等稀土元素参数以及上地壳标准化的REE配分模式均反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低和重稀土相对富集的特征。煤中稀土元素继承了源岩区稀土元素的特征,在沉积、成煤作用阶段,在温度、压力、pH值及氧化还原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主要赋存于黏土矿物中,此可从其与灰分、Si、Al、Na、K等具有正相关关系加以佐证。∑REY-La/Yb、∑REE-δCe/δEu、ΣREE-La/Lu图解指示宁东煤田石炭二叠纪煤中形成于下三角洲平原及下三角洲-三角洲平原沉积背景,均受到海水不同程度的影响。宁东煤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煤中稀土元素来源、含量及赋存特征主要受控于长英质陆源碎屑供给,但同时也受到局部微地形、微地貌和微环境的影响,海水与成岩作用对其影响有限。
马风华汪栋刚何庆志马瑞赟王成杨小兵
关键词:地球化学
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纪优质煤系高岭岩的成矿机制
2024年
以山西省大同煤田小峪煤矿的石炭二叠系太原组优质煤系高岭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旨在揭示优质煤系高岭岩的物源和成因机制。研究发现优质煤系高岭岩的矿物成分以高有序度高岭石为主,不含碎屑矿物石英、长石和白云母。部分样品含有勃姆石,是高岭石脱硅蚀变的产物。高岭岩中的锆石是典型的岩浆锆石,且年龄均一,集中在300 Ma左右,与煤层的沉积年龄一致,证实它们由火山灰蚀变形成。此外,高岭岩中普遍含有板/柱状和蠕虫状高岭石,也是火山灰蚀变的典型特征。这些粗晶高岭石认为是由火山灰中的晶屑,例如斜长石和黑云母等,蚀变形成的假象高岭石。锆石的εHf(t)以变化范围较大的负值为主,指示产出锆石的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大陆地壳物质的重熔,与华北北缘内蒙古隆起上同期大陆弧火山作用形成的岩浆岩锆石εHf(t)一致,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同源关系。锆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纹也指示锆石的产出岩浆来源于大陆弧构造背景。华北克拉通北缘在晚古生代时期是安第斯型大陆边缘,在晚石炭—早二叠纪的聚煤时期,其北部的古亚洲洋板片在华北克拉通之下持续南向俯冲,诱发了频繁的大陆弧火山作用。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华北海陆过渡的泥炭沼泽中,经淋滤蚀变形成煤系高岭岩。
柳建平张帅马小军袁堂琛刘钦甫
关键词:古亚洲洋活动大陆边缘
山西宁武煤田石炭-二叠纪古野火事件及古气候意义
野火(wildfire)是地球生态系统扰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了解古环境、古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石炭-二叠纪是一个“高火”时期,全球范围内古野火广泛且频繁,然而目前关于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纪期间古野火事件及古气...
王泽伟
关键词:古气候石炭纪二叠纪煤岩学
我国典型矿区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分布与煤质特征被引量:5
2022年
我国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仅次于以动力煤为主的侏罗煤,但全国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主要赋存于石炭二叠纪煤系,因此剖析我国典型矿区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分布与煤质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不同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分布解析其区域分布特征,并重点阐述华北区山西省、华东区山东省、西南区贵州省六盘水煤田及西北区陕西省渭北煤田等典型矿区煤质特征。由综合分析可知: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品种齐全但地区分布颇不均匀,如炼焦煤或动力煤的产量均以华北及西南地区居多;其中晚古生代早二叠世山西统煤多为陆相沉积的低硫煤,晚石炭世太原统煤多为海陆交互相形成的高硫煤,而山西统煤矿区是我国主要的优良炼焦煤产区,山西大同矿区的石炭煤储量超300亿t,洗选后成为优质洁净煤;华东区山东以兖州为代表的石炭二叠纪煤的特点是上部山西统煤厚度大且灰分、硫分低,是优质的炼焦用煤和动力用煤;安徽省以两淮矿区为代表的早二叠世煤储量超370亿t,多为早二叠世的上部石盒子统及山西统的陆相沉积特低硫煤且以上部气煤和下部1/3焦煤为主,淮北煤因受岩浆热液变质的影响而使煤类从各类炼焦煤到无烟煤及天然焦均有;西南区以贵州为代表的晚二叠世煤系的储量也超500亿t,但多以浅海相沉积的高硫煤为主,储量和产量均较大的盘江肥煤、1/3焦煤洗选后均为优质的炼焦用煤;西北区陕西省渭北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的变质程度较高,其中韩城矿区的瘦煤是西北地区的主要炼焦用煤。南方晚二叠世煤的硫分比北方石炭煤的硫分平均约高出1%,而北方同为海陆交互相的煤田在各地区的硫分分布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说明无论是海陆交互相沉积或浅海陆相沉积的高硫煤,其硫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水入侵的时间长短、海侵�
陈文敏傅丛丁华
关键词:煤质特征炼焦煤海陆交互相洁净煤
沁水盆地霍州矿区石炭-二叠纪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利用工业分析及光学显微镜对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以及显微组分进行测定,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沁水盆地霍州矿区石炭-二叠系煤中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参数探究了研究区的煤系地层的沉积环境,古盐度,氧化还原环境和古气候。结果表明:沁水盆地中南部煤的灰分产率、水分含量、挥发分以及含硫量分别为11.19%、1.02%、14.02%及1.27%,为低中灰-中硫煤,镜质体反射率为1.14%,为低变质程度烟煤。与中国煤相比,煤中微量元素含量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仅有Cu(Cc=1.39)、Sr(Cc=1.35)和Zr(Cc=1.04)轻微富集(Cc为浓集系数),太原组煤中微量元素含量略大于山西组煤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布范围2.44~164.11μg/g,平均为73.28μg/g,小于中国煤,略高于世界煤,煤中稀土元素Yb(Cc=2.81)轻微富集,Y(Cc=7.19)富集,其余都相对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V”字型,为轻稀土富集型,存在Eu负异常,Ce微弱负异常,说明稀土元素的物源来自陆源碎屑,海水并没有造成Ce的亏损。w(Sr)/w(Ba)、w(V)/w(V+Ni)和w(Sr)/w(Cu)平均值分别为6.50、0.74和7.57,表明了沁水盆地霍州矿区石炭-二叠系整体属于海相沉积环境,水体环境呈现缺氧环境,石炭-二叠系成煤环境处于温湿气候。山西组CaO/(MgO×Al_(2)O_(3))平均值为0.055,明显低于太原组平均值1.55,表明从太原组到山西组气温有所降低。
车青松黄文辉久博郝睿林孙启隆雷涵
关键词:沁水盆地地球化学特征
石炭二叠纪冰川型海平面变化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安徽省宣州区宝丰船山组为例
2022年
冈瓦纳冰川的扩张和消融导致了全球石炭二叠纪高频率、大振幅的冰川型海平面变化。北半球冰川活动的直接证据相对较少,但保存有地层、古盐度、古水温和冰川型海平面变化的记录。本文在露头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基础上,对宣州区宝丰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船山组碳酸盐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组分含量、特征比值等地球化学指标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船山组底部和内部共识别出两次明显的暴露事件,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S1相当于Triticites带,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层序S2相当于Pseudoschwagerina带,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整体经历了两次快速上升和缓慢下降的海平面变化过程,是冰川驱动下的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事件;碳酸盐岩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微弱,能较好地反映古海水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馏程度可能与沉积水体和核形石的选择性吸附有关;船山组整体为温暖湿润、富氧的浅水开阔台地—滩相环境,早二叠世早期较晚石炭世晚期沉积水体浅、水体变化频繁、盐度高、水温低,受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晚期冰期P1冰盖扩张的影响更为明显,至早二叠世中晚期冰盖扩张达到顶峰。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北半球晚古生代冰期事件,特别是低纬度地区冰川型海平面变化与P1冰期、古气候变化和地质演化提供了层序地层沉积记录和地球化学指标信息。
徐锦龙章诚诚张晋喆汪雅菲张利伟
关键词:古气候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
河南禹州煤田石炭-二叠纪煤中锂的富集机理
随着锂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大,全球对锂矿床以及伴生锂矿的研究逐步增多,而锂资源还主要依靠传统的锂矿床,供需严重不足,富锂煤的相继发现,对于缓解我国锂资源需求紧张和提高我国在锂价格上的主导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富锂煤中的元素...
左贵彬
关键词:石炭-二叠纪
文献传递
河南省石炭-二叠纪煤类分布及煤变质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为系统研究河南省石炭-二叠纪煤的变质作用类型及变质演化规律,采用野外钻探、测试分析、统计、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石炭-二叠纪煤类、煤的变质程度、变质作用类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煤变质程度总体较高,以焦煤-无烟煤为主,可采煤层的变质程度以及煤类在平面上近似呈环带状分布。煤的变质作用主要为深成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深成变质作用对石炭-二叠纪煤的变质具有普遍控制作用。煤的变质演化历程表明,经历了印支期三叠深成变质作用;燕山期侏罗,煤系处于高温低压带环境,岩浆活动强烈,区域岩浆变质作用使煤级剧增,叠加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后,局部煤级进一步增加,形成了现今石炭-二叠纪煤变质分带,其后不同时期各类变质作用对煤级的影响已经非常微弱。
任聚奎李明培张正飞宋建军王德伟邵龙义
关键词:煤变质作用石炭-二叠纪

相关作者

马中平
作品数:133被引量:1,678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主题:岩石成因 火山岩 地球化学 地幔柱 蛇绿岩
张关龙
作品数:61被引量:39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二叠系 沉积相 烃源岩 芦草沟组
徐学义
作品数:229被引量:3,104H指数:4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火山岩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北祁连山
李佳蔚
作品数:13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镜质体反射率 古地温梯度 构造-岩浆活动 热事件
王向东
作品数:46被引量:33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二叠纪 石炭纪 珊瑚 生物地层 石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