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7篇“ 硬羟基磷灰石“的相关文章
- 新型骨折内固定材料超硬羟基磷灰石的研究
- 为解决现广泛使用的金属骨折内固定物的侵蚀、电离、细胞毒性、过敏等缺陷,避免骨折病人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该研究采用羟基磷灰石作为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利用超高压技术合成超硬羟基磷灰石,在保持其原有化学性质和...
- 于家傲
- 关键词:骨折羟基磷灰石生物力学
- 文献传递
- 非骨水泥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膝关节终末期骨关节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传统的骨水泥假体在TKA中应用一直占据主流地位。针对年轻患者(≤60岁)和有运动需求的患者而设计的非骨水泥假体在早期由于设计和技术上的限制,未能获得较好的预后,因此没有得到广泛推崇。随着设计理念及材料技术的提升,新型非骨水泥假体优势突显,逐渐受到关节科医生的青睐。本文就非骨水泥假体的设计初衷、发展历程、新技术特点、临床预后以及目前研究的不足等角度出发,对非骨水泥假体在TKA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综合评述。
- 安明董川王波王海鹏陈佳祁鹏马保安
- 关键词:人工关节硬羟基磷灰石
- 纳米羟基磷灰石/大管径TiO_2纳米管复合涂层促成骨被引量:4
- 2017年
- 背景:羟基磷灰石和大管径TiO_2纳米管均被证实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但目前缺乏在大管径TiO_2纳米管表面沉积纳米羟基磷灰石促成骨方面的研究。目的:检测纳米羟基磷灰石/大管径TiO_2纳米管复合涂层的促成骨能力。方法: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大管径TiO_2纳米管,电化学法于纳米管表面沉积纳米羟基磷灰石。将MC3T3-E1前成骨细胞分别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大管径TiO_2纳米管复合涂层、纯钛及大管径TiO_2纳米管涂层共培养,培养0.5,1,2 h,观察细胞初始黏附;培养1,3,5 d后,检测细胞增殖;培养2 d后,观察细胞形态;成骨诱导培养3,7 d后,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成骨诱导培养14 d后,检测细胞外基质矿化能力。结果与结论:(1)培养2 h时,TiO_2纳米管组细胞数高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大管径TiO_2纳米管组(P<0.05),纳米羟基磷灰石/大管径TiO_2纳米管组与纯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培养1,3,5 d时,TiO_2纳米管组细胞增殖数量高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大管径TiO_2纳米管组、纯钛组(P<0.05),纳米羟基磷灰石/大管径TiO_2纳米管组与纯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纯钛上的细胞呈梭形;TiO_2纳米管涂层上的细胞有丝状伪足伸出;纳米羟基磷灰石/大管径TiO_2纳米管复合涂层上的细胞呈多边形,伸出的伪足数量更多;(4)纳米羟基磷灰石/大管径TiO_2纳米管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明显高于TiO_2纳米管组、纯钛组;(5)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大管径TiO_2纳米管复合涂层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理想的促成骨能力。
- 雷则鸣张杭州田昂尤俊华史晓国刘兴旺魏博白希壮
- 关键词:硬羟基磷灰石纳米管骨生成羟基磷灰石
- 硅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溶解度、抗折和抗压强度解析被引量:1
- 2016年
- 背景:硅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作为一种新兴生物学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目的:概述硅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过程、原理、方法,以及不同掺杂方法对羟基磷灰石溶解度、表面形态及体内体外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至2015年)、Medline(1990至2015年)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硅、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生物学、组织工程、骨修复;silicon,nano-hydroxyapatite,biological material,tissue engineering,bone repair"。结果与结论:硅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液相法和固相法两大类。硅掺杂可增加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溶解度、抗折和抗压强度,促进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成骨作用,但不同掺杂方法和掺杂比重对羟基磷灰石的影响不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筛选与优化。
- 程瑶王星星汪大林
- 关键词:硬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生物学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氧化锆与纳米羟基磷灰石陶瓷的剪切实验
- 2016年
- 背景: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表面改性材料经高温烧结结合于氧化锆陶瓷表面,可改善陶瓷材料的骨诱导活性,增强骨结合强度,而烧结温度是影响复合体性能和黏合的关键因素。目的:检测不同烧结温度下纳米羟基磷灰石陶瓷涂层与氧化锆陶瓷黏结后的剪切强度。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料,将其分层均匀涂布于20个氧化锆生坯表面,随机分为4组,将试件放置在无压烧结炉内,将烧结温度分别设定为1 300,1 400,1 500,1 550℃。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和计算烧结后4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并观测分析断裂界面类型。结果与结论: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试件抗剪切强度逐渐增加,组间抗剪切强度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04±1.19),(6.60±0.95),(16.51±1.93),(80.47±19.31)MPa,P<0.05],说明在温度为1 550℃范围内,烧结温度与抗剪切强度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烧结温度越高,氧化锆与纳米羟基磷灰石陶瓷之间的抗剪切强度越高,温度为1 550℃时,两者之间的抗剪切强度最高。
- 孙晓坤王方辉王青山王晶王爱芹高玉光
- 关键词:牙瓷料硬羟基磷灰石抗剪切强度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烧结温度
- 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的体外降解性能被引量:4
- 2016年
- 背景:前期实验成功制备了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材料,并已证实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价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体外降解性能。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与左旋-聚乳酸分别以3∶1和4∶1的质量比混合,制备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材料试件。将两种数字化人工骨支架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及左旋-聚乳酸分别置于初始p H值为7.4的50 m L模拟体液中,在37℃恒温箱中降解16周,动态观察溶液p H值、钙及磷离子浓度,以及材料降解率、抗压强度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降解16周时,两种数字化人工骨组的p H值维持在7.34-7.36,高于左旋-聚乳酸组(P<0.01),低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P<0.01);两种数字化人工骨组的钙离子浓度高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P<0.01),磷离子浓度低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P<0.01);两种数字化人工骨组的降解率低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P<0.01),高于左旋-聚乳酸组(P<0.01);抗压强度顺序:珊瑚羟基磷灰石组>3∶1数字化人工骨组>左旋-聚乳酸组>4∶1数字化人工骨组;两种数字化人工骨微孔结构增多,孔隙率升高,孔径增大,说明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
- 林山黄晓梅芮钢尹庆水
- 关键词:硬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组织工程生物降解性
-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制备被引量:8
- 2016年
- 背景:与同种致密骨修复材料相比,多孔材料虽然强度低,但材料中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能够保证其具有更大的表面积,更加有利于细胞的黏附、生长及分裂等,更加有利于传输营养物质。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方法: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骨修复材料,通过调节发泡剂用量、复合材料中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含量制备不同的复合骨修复材料,检测材料的力学性能、孔隙率及组成成分变化。结果与结论: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骨修复材料孔呈近似管状通道,孔贯通性相对较好,分布较均匀,孔径260-400μm,孔隙率在35%-57%之间,发泡剂用量、羟基磷灰石使用量及复合材料的密度均能够影响总孔隙率。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显著高于松质骨抗压强度,加入发泡剂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形状、组成及衍射峰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且材料以纳米尺度存在。
- 强巴单增刘晓兰
- 关键词:硬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聚酰胺
- 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钛金属纳米管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
- 2016年
- 背景:为了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羟基磷灰石/金属基复合材料同时负载抗生素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目的:检测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钛金属纳米管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商业钛金属、二氧化钛纳米管及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钛金属纳米管分别与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共培养,培养1,3,5 d时,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培养1,3,5 d时,AO-EB法检测细胞增殖;培养7,14 d时,检测细胞内总蛋白、钙与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与结论:与商业钛金属组、二氧化钛纳米管组比较,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钛金属纳米管组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黏附良好,细胞活性及细胞形态良好,细胞生出大量伪足黏附于复合物表面;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钛金属纳米管组细胞数量多于商业钛金属组、二氧化钛纳米管组,细胞内钙、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商业钛金属组、二氧化钛纳米管组。结果表明,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钛金属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生物毒性。
- 张杭州田昂梁庆威白希壮薛向欣
- 关键词:万古霉素硬羟基磷灰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与牙周膜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5
- 2016年
- 背景:将羟基磷灰石与左旋聚乳酸复合,可以很好地改善羟基磷灰石质地脆、机械性能差等不足。目的:进一步观察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与牙周膜细胞的相容性。方法:将细胞浓度为5×109 L-1的第4代人牙周膜细胞与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复合培养,设为实验组,设置单纯牙周膜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组。培养7 d内检测两组细胞增殖情况;培养24,48,72 h,检测细胞碱性磷酸活性;培养72 h,检测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强度。结果与结论:(1)细胞增殖检测结果:两组培养1-7 d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细胞碱性磷酸活性检测结果:两组组内培养48,72 h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培养24 h(P<0.05),但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细胞Ⅰ型胶原表达检测结果:两组Ⅰ型胶原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结果表明,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 赵宁张现军李伟董新新
- 关键词:硬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人牙周膜细胞生物相容性
- 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支架被引量:2
- 2016年
- 背景:研究符合天然椎间盘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的组织工程移植物,对退变椎间盘进行生物学功能重建,已逐步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较理想的解决方案。目的:设计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材料。方法:以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胶原为原料,依次应用湿法纺丝、化学交联、冷冻干燥等技术构建一种全新的组织工程化纤维环支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定性成分分析,同时对其理化性能、生物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支架呈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孔径(425.8±47.3)μm,孔隙率为(73.4±5.6)%,吸水率为(718.6±24.3)%,具有与天然纤维环相似的抗压强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支架具有适宜的三维多孔结构、生物相容性、孔隙率、吸水率和生物力学强度。
- 庄颖陈希亮李勇陈庆华潘兴华徐永清
- 关键词:硬羟基磷灰石纳米羟基磷灰石椎间盘魔芋葡甘聚糖纤维环
相关作者
- 杨勇昆

- 作品数:65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肉瘤 骨肿瘤 人工骨 人工骨植骨 骨巨细胞瘤
- 邹宏恩

- 作品数:53被引量:183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生物材料 骨组织界面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羟基磷灰石涂层
- 张杭州

- 作品数:55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纳米管 内侧髌股韧带 内侧副韧带 膝关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张春和

- 作品数:10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警山西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羟基磷灰石涂层 硬羟基磷灰石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 腰椎间盘 椎间隙感染
- 叶军

- 作品数:35被引量:199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肿瘤 外科手术 皮质骨 骨组织界面 松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