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01篇“ 硬脊膜外“的相关文章
单侧双通道柱内镜下切除胸椎椎管内蛛网囊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4年
椎管内囊肿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下和髓内囊肿,囊肿相对常见,占椎管内肿瘤的1%~3%[1],而下囊肿相对较为少见[2]。蛛网囊肿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同时也是导致髓压迫的罕见病因,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髓受压症状[3]。
孙志煌江建徐佳佳刘光炜张宪彧金刚魏华华吴国保
关键词:胸椎蛛网膜囊肿
镇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镇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PUR)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镇痛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UR分为PUR组(31例)和未发生PUR组(40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镇痛阴道分娩产妇PU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镇痛阴道分娩产妇PUR发生率为7.11%。单因素分析结果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镇痛时间、产次、产钳助产、催产素的使用、会阴裂伤和间歇导尿次数与PUR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次/初产妇(OR=7.052)、会阴Ⅱ度及以上程度裂伤(OR=5.907)、产钳助产(OR=5.016)、使用催产素(OR=3.020)、镇痛时间(OR=1.164)是镇痛阴道分娩产妇PUR的危险因素。间歇导尿次数(OR=0.355)是镇痛阴道分娩产妇PUR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镇痛阴道分娩产妇,应严格合理控制产程中镇痛给药时间及麻醉药物剂量,严格控制产钳助产指征,减少会阴损伤,以降低PUR的发生。
楼梦晓方旦戴旭萍程默
关键词:阴道分娩影响因素
自发性血肿5例报道
2023年
目的总结自发性血肿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7月手术治疗的5例自发性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年龄18~45岁,平均(30±9.4)岁;均以突发疼痛起病;出血为颈段1例,颈胸段2例,胸段2例;出血量5~10 ml,平均(7.6±2.0)ml。术前美国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3例,C级2例。术后无并发症。术后6个月ASIA分级A级2例(术前A级),B级1例(术前A级),E级2例(术前C级)。结论自发性血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最大程度上挽救髓功能。一旦明确诊断,有神经功能障碍时,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张圣坤陈启富廖广生许万振董白晶初明
关键词: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显微手术疗效
椎管内蛛网囊肿的研究现状
2023年
椎管内蛛网囊肿(SEAC)是一种较少见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好发于青年期,平均发病年龄为34.1岁,儿童中极少见;男性多于女性;最常见于胸腰椎交界处的背侧。缺口是其形成原因,多位于胸12、腰1椎体神经根出口处。SEAC逐渐扩大可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MRI是诊断SEAC的首选检查。手术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明确诊断及术前准确的缺口定位有助于手术治疗及预后的转归。
周铜肖爵贤程祖珏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硬脊膜治疗及预后神经根青年期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致脓肿1例报道
2023年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是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新型高毒力变种,其显著特征是高黏液表型[1].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相比,HvKP毒力更强,多在健康人群中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且发展迅速,常引起全身多灶感染[2].脓肿(spinal epidural abscess,SEA)是椎管内脂肪组织和静脉丛的化脓性感染,临床误诊率及致残率均较高[3].
王辉刘磊谢志阳樊攀沈梅吉汪沛漾尹相杰王运涛
关键词:硬脊膜外脓肿化脓性感染社区获得性感染静脉丛
单纯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7例临床特点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单纯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22年11月7例单纯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49.4岁。病变位于颈椎1例,胸椎5例,腰椎1例。单纯神经根症状1例,单纯髓病症状4例,既有髓病症状又有神经根症状2例。T 1和T 2加权像均呈等或稍长信号,增强扫描均为均匀强化。术前误诊为瘤1例,该患者术中未仔细辨认病变,误将病变当成手术操作导致的渗血而吸除;误诊为神经鞘瘤2例。患者均行术前定位,经后正中入路于显微镜下行病变切除术,病变均实现全切,住院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3例;患者随访1~117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4例,未见复发。结论:单纯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在影像学上极易误诊为神经鞘瘤、瘤,术前应认真阅片。建议术前病变节段棘突注射亚甲蓝并定位照片有助于术中精准定位。一旦考虑该病,术中打开椎板清除脂肪时应格注意,病变易出血,且误认为渗血而被吸引器吸除或连同脂肪一起咬除。手术全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应尽早治疗,避免病变急性出血影响预后。
徐梦奇李婧文
关键词:血管瘤海绵状椎管疾病特征硬脊膜外
持续性胸段麻醉在颅脑伤性应激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2023年
分析针对颅脑伤性应激溃疡患者,应用持续性胸段麻醉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抽取2018.05-2022.05于本院颅脑伤性应激性溃疡治疗的患者共计70例。随机行组别分设。参比组(常规治疗,n=35),分析组(常规治疗+持续性胸腰段麻醉治疗,n=35)。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分析组治疗效果较参比组佳(P<0.05)。结论 针对颅脑伤性应激溃疡患者,应用持续性胸段麻醉干预,于临床疗效提升有显著增益效果。
吴慧贤宋强
持续性胸段麻醉在颅脑伤性应激性溃疡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研究持续性胸段麻醉用于颅脑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颅脑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开展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接受持续性胸段麻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2.67±0.51)d、住院时间(5.67±1.34)d均短于对照组的(5.96±1.28)、(9.46±1.75)d,胃液pH值(5.82±0.78)高于对照组的(3.94±0.45),消化道出血量(433.76±109.83)ml低于对照组的(678.51±125.4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胸段麻醉应用于颅脑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改善临床症状,应用价值良好。
苏金运
梨状窝后壁鱼刺致急性颈段感染1例
2023年
下咽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由于该区域的解剖结构比较隐蔽,可能存在因咽腔狭窄暴露不佳而漏诊的情况。因异物留存时间过长导致的各类并发症临床文献时有报道,由于下咽梨状窝区域异物造成的急性颈段感染病例临床上罕有报道。本例患者异物取出后1周出现了对侧的颈部疼痛、活动时加重,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后出现颈部疼痛及感染症状持续加重,颈部增强CT及MRI检查明确了感染的部位及罕见病因,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患者痊愈。1个月后随访,患者状态良好。
刘天夫胡连德朱立威于开明刘维东邵广才
关键词:颈部疼痛硬脊膜外梨状窝颈段病情进展
因误诊致长期未正确诊治的动静脉瘘的护理经验
2023年
目的 总结因误诊致长期未正确诊治的动静脉瘘(SEDAVF)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未明确诊断致长期未正确诊治而在我院明确诊断的3例SEDAVF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3例均经完整的、规范的、长时程的选择性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并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或显微手术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1例入院时髓损伤严重,术后恢复不理想;2例入院时髓损伤较轻,术后恢复较好。术后未发生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 SDAVF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而耽误治疗,引起不良后果。根据髓功能受损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陈菲华莎苏晓娟马廉亭
关键词:误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护理

相关作者

倪家骧
作品数:377被引量:2,180H指数:2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疼痛 三叉神经痛 慢性疼痛 CT引导 疼痛治疗
曲仁海
作品数:75被引量:302H指数:9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心区交感神经阻滞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 扩张型心肌病 硬膜外阻滞 交感神经阻滞
朱永坚
作品数:92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 自适应 超声 操作臂 病灶
李国忠
作品数:225被引量:918H指数:1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脑缺血 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 大鼠脑缺血后 缺血性卒中
牛朝诗
作品数:486被引量:1,468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胶质瘤 帕金森病 神经导航 神经胶质瘤 脑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