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616篇“ 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相关文章
磁共振功能成像被引量:4
1997年
磁共振功能成像王武张雪哲(放射诊断科)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无创伤性活体器官功能检查方法。目前,FMRI仅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应用,其优点在于不但能清...
王武
关键词:成像技术磁共振功能成像脑组织
磁共振功能成像被引量:2
1995年
磁共振功能成像肖立志《人民日报》1994年2月24日第七版发表了"美拟拍摄人脑工作过程"的简讯,《科技日报》于1994年3月4日以"美科学家可能今年拍摄人脑工作过程"的标题予以转载。其核心内容是美国威斯康星学医学院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MRI)已经拍...
肖立志
关键词:NMR成像影像诊断
一种磁共振功能成像质量检测体模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共振功能成像质量检测体模及方法,包括两个活动连接的独立壳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BOLD仿真信号模块,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基本成像检测模块;BOLD仿真信号模块包括定位准确性测试组件和BOLD信号仿真组件,所述...
邱建峰王国柱
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预先设定的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控制对受检者的目标区域进行磁共振扫描;获取目标区域的多个磁共振指纹数据,基于磁共振指纹数据和预先构建...
李若兰
多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在脑功能定位中的综合应用
2024年
通过临床观察探究多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在强迫症患者脑功能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静息态、语言任务态、以及静息态和语言任务态的联合诊断,分析检查结果的灵敏度,比较药时曲线下面积(药物AUC指数)。结果 静息态、语言任务态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灵敏度都高于60%,但两组功能成像的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一方式诊断,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患者服药后,联合诊断的药物AUC指数也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 在强迫症脑功能定位的诊断中,单一使用静息态磁共振或语言任务态磁共振的作用效果有限,而两种成像方法的并行使用则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王壁任月勤
关键词:强迫症患者脑功能成像
磁共振功能成像鉴别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室管膜下区受累的临床意义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高级别胶质瘤(HGG)术后磁共振功能成像影像学特点与室管膜下区(SVZ)受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0-06-30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HGG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2~73岁,中位年龄53岁.入组患者均于放疗前行MRI功能成像扫描,总结HGG患者术后常规MRI和功能MRI的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与SVZ受累的关系.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SVZ受累的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SVZ受累共40例(80.0%),高灌注改变26例(52.0%),瘤周纤维束断裂和缺失39例(78.0%).术区T1强化40例,其中15例(37.5%)存在高灌注区域,35例(87.5%)SVZ受累.术区T1强化患者的SVZ受累表现高于无术区强化患者(87.5%vs 50.0%,P=0.018),术区高灌注患者的SVZ受累表现高于术区无高灌注患者(40.0%vs 0,P=0.020),术区周围纤维束断裂患者的SVZ受累表现高于术区周围无纤维束断裂患者(90.0%vs 30.0%,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区周围纤维束断裂或缺失和手术区强化是SVZ受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HGG影像学特征表现为术区T1强化、术区高灌注和术区周围纤维束断裂或缺失患者的SVZ受累表现更高.术区周围纤维束断裂或缺失、术区T1增强是SVZ受累的危险因素.
段远清宗丹钱普东郭震吴建峰何侠
关键词:高级别胶质瘤室管膜下区磁共振功能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灌注加权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功能成像中MAGIC对比DTI在帕金森病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技术中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序列与定量图谱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lication,MAGIC)序列在帕金森病(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我院使用3.0T美国通用公司(GE)pioneer机型对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NC组)进行扫描,记录感兴趣区的壳核、尾状核头、黑质、海马旁回、颞叶的T1MAP、T2MAP、PDMAP及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变化,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PD患者31例及NC组25例,采集所研究对象的MAGiC、DTI序列并进行ROI选取、勾画、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MAGIC中T1MAP在壳核、海马旁回(左)、颞叶,T2MAP在壳核(左)、尾状核(右)、海马旁回(左)、颞叶,PDMAP在海马旁回(左)、颞叶的MAP值均低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部位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ROC显示海马旁回、颞叶的T1MAP的诊断AUC分别为0.812与0.821,在T2MAP的诊断AUC为0.73与0.786,在FA的诊断AU C仅为0.338与0.332,颞叶的诊断价值高于海马旁回;T1MAP诊断价值高于T2MAP、FA。结论 多模态MRI技术中MAGIC与DTI比较显示,MAGIC序列对PD的诊断效能高于DTI序列,T1MAP显著优于T2MAP及FA值。颞叶、海马旁回T1MAP值减低对PD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且有望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祁金鹏张岗张锐陈苗梁智博王文佳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模态各向异性分数
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静息态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神经影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静息态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大脑疾病预测方法,包括:获取静息态磁共振功能成像并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静息态磁共振功能成像获取输入集合;将输入集合输入到图像处理模型,...
潘丹 陈启俊 叶嘉宇 李彦霆 潘开心 曾安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功能成像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磁共振功能成像(MRI)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8年10月~2023年7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纳入我院同期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参照组。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与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良性病变者比较,前列腺癌患者MSCT参数指标血容量(RBV)、相对血流量(RBF)、表面通透性(PS)更高(P<0.05)。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前列腺癌患者MRI检测各参数指标中峰值时间、强化幅度更低,峰值与强化率更高(P<0.05)。ROC分析显示:MSCT的预测AUC为0.892,MRI的AUC为0.88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8.8%、63.7%;90.0%、72.5%;两者联合AUC达0.948,敏感度、特异度为98.8%、88.7%。结论MSCT与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均具有一定价值,单位避免单一检测的造成的局限性,建议临床中结合多累检测进行两个诊断。
张淼张鑫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磁共振功能成像前列腺癌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硬化背景下癌前结节和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2023年
探讨应用磁共振功能成像(MRI)对鉴别诊断肝硬化背景下癌前结节以及小肝癌价值。方法 纳入病房2020年1月-2022年2月肝硬化者,病例也通过B超影像筛查肝结节,所选符合病例对象71例。患者予以CT、MRI的检查法,影像科的医师予以检查及阅片,病理的结果作为标准参照。针对不同方式用于对肝硬化癌前结节、小肝癌价值鉴别评估,分析结果。结果 病理结果证实71例患者,诊断肝硬化癌前结节45例(63.38%)、小肝癌26例(36.62%),经CT检查诊断肝硬化癌前结节37例(52.11%),小肝癌34例(47.89%);MRI检查方式检出肝硬化癌前结节44例(61.97%),小肝癌27例(38.03%),MRI检查的符合率高于CT检查;CT检查对诊断肝硬化癌前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7.78%、92.31%、83.10%,MRI分别为95.56%、96.15%、95.77%,MRI检查对诊断肝硬化癌前结节的敏感度与准确均高于CT检查(P<0.05);肝硬化癌前结节者ADC值高于小肝癌,而Ktrans、Kep、Ve低于小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MRI检查对诊断鉴别肝硬化癌前病变、小肝癌的敏感度及准确度高,根据ADC值及灌注成像辅助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张丽娟
关键词:磁共振功能成像肝硬化

相关作者

邱建峰
作品数:113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
研究主题:体模 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系统 成像
李恩中
作品数:105被引量:423H指数:12
供职机构:黄淮学院
研究主题:睾丸 小鼠 磁共振功能成像 精原干细胞 磁共振成像
张云亭
作品数:380被引量:2,375H指数:2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MRI 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研究
张权
作品数:102被引量:383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 FMRI研究 工作记忆
张贝
作品数:18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研究主题:B值 磁共振功能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病理学 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