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19篇“ 神经内分泌激活“的相关文章
六经辨证理论与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激活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六经辨证,同时运用以方测证之原理,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六经辨证不同病证、不同心功能分级、不同LVEF值与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关系,以及方证对应干预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以总结慢性心力衰竭六经辨证分型规律,进一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六经论证规律。方法: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六经辨证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240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Ⅳ级)分成太阳病证组20例、阳明病证组17例、少阳病证组19例、太阴病证组50例、少阴病证组100例、厥阴病证组34例,每组根据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性别、年龄、病程随机分成基础治疗组、基础+经方治疗组。4周为1个疗程。用药(基础治疗、基础+经方治疗)前后观察测量指标包括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脑钠肽(BNP)浓度。从心功能、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变化角度探讨六经辨证与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激活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心力衰竭可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其中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及厥阴病证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证型。依据慢性心力衰竭的六经证型,治疗上选方较为多样性,但以四逆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为主要用方。结论:使用六经辨证内服中药汤剂配合口服西药基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李晓霞黄仕沛关影芳陈国成李建强陈丽霞彭卉婷王小艳匡微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激活
慢性心衰患者辨证分型与神经内分泌激活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关系. 方法:对60例CHF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获取中医症候积分、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B型钠尿肽(BNP)及...
孙静刘克锋谭勇文刘培中杨华伟陈林榕李创鹏彭敏张艳玲
关键词:辨证分型性别差异心功能分级
慢性心衰患者辨证分型与神经内分泌激活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关系。方法:对60例CHF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获取中医症候积分、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B型钠尿肽(BNP)及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T)-醛固酮(ALD)系统(RAAS)水平作为神经内分泌激活指标,探讨不同证型、性别、心功能分级与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关系,探讨LVEF值与神经内分泌激活指标、BNP与RAAS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60例CHF患者中,均有气(阳)虚证,其中同时夹血瘀、痰饮证者48例,仅夹血瘀证者2例,仅夹痰饮证者10例。在神经内分泌指标激活程度的比较中,不同证型、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间,除PRA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LVEF值与除PRA外的神经内分泌激活指标呈负相关,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BNP与RAAS各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神经内分泌激活程度在不同辨证分型、性别中无明显差异,与心功能分级、LVEF值有关,且神经内分泌各指标激活程度呈一致性。
孙静刘克锋谭勇文刘培中杨华伟陈林榕李创鹏彭敏张艳玲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辨证分型B型钠尿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激活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检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否存在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检测其脑利钠肽(BNP)、醛固酮(ALD)和心房利钠肽(ANP),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体检正常新生儿3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循环中的BNP为(35.7±7.4)pmol/L,ANP为(55.6±7.5)pmol/L,ALD为(546.1 ±42.3)pmol/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均<0.01).三个亚组患儿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激活就越明显.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明显激活且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
陆佳华俸勇强
关键词:心脏病心力衰竭
下丘脑室旁核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神经内分泌激活的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终末阶段,虽然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机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使用,但其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探索心力衰竭的机制一直是广大科研工作...
马凯
关键词:下丘脑室旁核白细胞介素1ΒPDTC
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激活与心脏胶原重塑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神经内分泌激活与AMI后心脏胶原重塑的关系。方法65例首次发病的AMI住院患者(AMI组),于发病后1周、3个月、6个月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并计算PⅠCP/PCⅢ比值。以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3个月亚组、6个月亚组的PⅠCP和各时间点的PC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逐渐升高趋势,AMI组的PⅠCP/PCⅢ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AMI后各时点的Renin、AngⅡ及1周亚组的ALD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MI后1周亚组、3个月亚组的NE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后心脏胶原过度沉积,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AMI后心脏胶原重塑。
张晓丽吴强彭林林黄山令狐颖周晓泉
关键词:心肌梗死胶原重塑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愈梗Ⅰ号”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左室重构的干预研究
【背景】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整个左心室(包括梗塞区和非梗塞区)心肌结构和形态发生的一系列改变称为左室重构(LVR),包括早期的梗塞区伸展和晚期的整体心室扩张两方面。左室重构不仅使心肌梗塞患者左室功能严重受损,并发症增...
张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神经内分泌左室重构
文献传递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内分泌激活与慢性心力衰竭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检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探讨成人先心病是否存在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检测其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成人先心病血循环中的ANP(55.6±7.5)pmol/L、BNP(35.7±7.4)pmol/L、ET-1(2.42±0.31)pmol/L与对照组[ANP(3.1±0.6)pmol/L、BNP(5.7±0.9)pmol/L、ET-1(0.72±0.08)pmol/L]比较明显增高(均P<0.0001),NE(2.17±0.08)nmol/L、AngⅡ(188.3±11.5)ng/L、ALD(546.1±42.3)pmol/L与对照组[NE(1.63±0.13)nmol/L、AngⅡ(61.2±1.6)ng/L、ALD(336.4±22.8)pmol/L]比较明显增高(均P<0.001)。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激活就越明显。结论成人先心病的神经内分泌明显激活并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
俸勇强伍伟锋
关键词:心脏病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其临床作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神经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 39例慢性心衰患者 (心功能NYHAⅡ~Ⅲ级 ) ,于口服利尿剂的基础上加服苯那普利和缬沙坦 ,治疗 6个月比较心功能及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ALD)浓度的变化 ;以 2 1例口服苯那普利的慢性心衰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ALD均下降 ,苯那普利 +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 ,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两组在用药后心功能均得到改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合用可更完全抑制慢性心衰患者过度激活的RAS ,且心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得到进一步改善 ,以及有良好的耐受性。
李华沈莉李婧冯静波
关键词:苯那普利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醛固酮
神经内分泌激活与心力衰竭被引量:1
2002年
王道河宋尚明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心力衰竭

相关作者

刘克锋
作品数:24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辨证分型 中医 高血压病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心衰患者
孙静
作品数:81被引量:471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含药血清 慢性心衰患者 乳腺癌MCF-7 氧化苦参碱 冠心病
张艳玲
作品数:36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补中益气汤 冠心病 针刺疗法 反相高效液相 色谱法测定
杨华伟
作品数:21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辨证分型 高血压病患者 高血压病 慢性心衰患者 B型钠尿肽
刘培中
作品数:65被引量:330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中医体质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 中医 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