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28篇“ 神经切断术“的相关文章
- 改良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联合呼吸暂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联合呼吸暂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PP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4年7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接受改良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联合呼吸暂停的20例PPH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平均手术时长(56.15±16.0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35±1.39)ml。治疗有效率100%,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15±0.86)d,平均住院费用(9485.56±1601.77)元。随访1~45个月,无复发病例及明显代偿性多汗病例。结论改良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联合呼吸暂停治疗PPH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宾能康郑昌泽莫安胜路运鑫梁诗琪李庚蔚
- 关键词:原发性多汗症胸腔镜人工气胸
- 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的50例中、重度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对照组行双侧R_(3)交感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观察组10例左手有轻度潮湿,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双手轻度潮湿,对照组左手潮湿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14例(56.0%)发生代偿性多汗,对照组18例(72.0%)发生代偿性多汗,两组轻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效果确切,又降低了中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的概率,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 崔东陈茂林张卫东栾加强冯雨侯曼曼蔡祖勋钱如林
- 关键词:原发性手汗症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代偿性多汗
- 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翼管神经切断术自上个世纪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期间,不断有学者报道了其各种手术方式以及治疗疗效,但因当时的手术环境限制,翼管神经定位困难,且该手术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致使翼管神经切断术遭受了很多争议。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蓬勃发展,翼管神经切断术再度兴起,并获得了大量肯定的疗效评估,或将为药物难以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理论基础、解剖结构、手术路径、疗效及相关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贺佳萌柳林整
- 关键词:翼管神经切断术鼻内镜变应性鼻炎
- 翼管神经切断术的原理与实践被引量:5
- 2024年
- 借助传统的神经环路可以实现神经-免疫的双向调控,这一发现为重新认识翼管神经切断术(vidian neurectomy,VN)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就VN的发展历史、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的原理、VN的应用解剖以及内镜术式进行重点介绍,旨在为临床展现一幅较为全面的从理论到实践的VN画图。
- 赵长青孙希才万玉柱叶菁谭国林刘剑锋王艳杰程冯丽安云芳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神经免疫翼管神经切断术
- 用于执行翼管神经切断术的设备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科器械,该外科器械包括轴和从轴的远侧端部朝远侧延伸的探针。该探针包括远侧末端和消融元件,该远侧末端被构造成刺穿组织表面以进入患者的神经管,该消融元件能够操作以消融位于神经管内的神经。该外科器械还包括布置...
- H·F·萨拉扎J·H·小廷内斯J·帕鲁什M·J·西塔迪
- 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翼管神经切断术(vidian neurectomy)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逐渐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已作为难治性变应性鼻炎重要的外科治疗手段。近年来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就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进展、疗效及并发症等进行归纳综述。
- 龚婉扬许昱
- 关键词:翼管神经切断术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鼻内镜
-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I型超敏反应,会导致患者产生鼻痒、打喷嚏、流涕和鼻塞等反应,这种反应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有关。有调查研究显示,AR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长,中国AR的患病率从11.1%(2005年)增长至17.6%(2011年)[1]。即使采用了规范的治疗方法,仍有约20%的患者无法有效控制病情[2]。国外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有18.9%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未能控制AR症状[3],国内也有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未能控制症状的患者占26.1%[4]。Bousquet等[5]将这种即使经过治疗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AR定义为一种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severe chronic upper airway disease,SCUAD)。这些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依然有无法缓解的鼻部症状,还可能伴有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11],这可能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 杨卓莹陈仁杰朱鲁平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翼管神经切断术
- 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联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喷嚏、鼻溢、鼻塞、鼻结膜炎相关生存质量问卷(RQLQ)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腔阻力(NR)、鼻腔黏液纤毛传输时间(MTT)、鼻黏膜纤毛清除率(NMCR)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可有效减轻AR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改善生存质量,恢复鼻腔生理功能。
- 谷康柱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39例因中重度持续性AR行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主观症状进行疗效评估并分组,即有效组及无效组,分析影响远期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 39例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主观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比术前更低(P<0.05)。无效组合并鼻息肉及哮喘患者比有效组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鼻息肉及哮喘均为影响AR患者远期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AR患者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合并鼻息肉及哮喘是影响远期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
- 杜慧慧朱凯铨麻琼钒郑国君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 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究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阶段,在本院接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治疗患者64例展开回顾性分析,按收集时间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3,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观察组(n=31,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效果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对比对照组分值更低(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指标对比对照组表达更低(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鼻气道阻力对比对照组水平更低,鼻腔通气面积、纤毛运动速率较对照组水平更高(P<0.05)。结论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可调节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及鼻腔功能值得推广。
- 陈如如郑博项海杰
- 关键词: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相关作者
- 涂远荣

- 作品数:117被引量:1,156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手汗症 胸腔镜 下胸 交感神经切断术 电视胸腔镜
- 赵长青

- 作品数:290被引量:1,10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鼻窦炎 鼻内镜下 翼管神经切断术 变应性
- 林敏

- 作品数:99被引量:369H指数:1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手汗症 胸腔镜 下胸 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电视胸腔镜
- 陈剑锋

- 作品数:67被引量:312H指数:1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手汗症 下胸 胸腔镜 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交感神经切断术
- 李旭

- 作品数:88被引量:413H指数:1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手汗症 胸腔镜 下胸 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交感神经干切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