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篇“ 神经颗粒素“的相关文章
- 神经颗粒素抑制剂在制备治疗神经损伤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rgn)抑制剂在制备治疗神经损伤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表明神经颗粒素siRNA干扰孕18d SD大鼠的胎鼠皮层神经元中Nrgn的表达,可以显著促进神经元的再生...
- 周松林程才奇朱建炜叶欣丽谢慧敏闫茹刘艺黎王丽娟朱烨张婕颖
- 神经颗粒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神经颗粒素(Ng)是一种相对特异的神经元突触后蛋白,主要在大脑皮质和海马等部位表达。Ng被蛋白磷酸酶C激活后参与调控突触可塑性和突触再生,研究证实了Ng在突触可塑性中的重要性及其与认知功能表现之间的密切关系。近年来,大量研究关注到Ng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变化,脑脊液中Ng的检测已成为早期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在此综述中,我们查阅了当前已发表的有关Ng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文献,总结了Ng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了Ng临床应用面临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随着各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Ng有望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良好的诊断手段和预后评价工具。
- 辛佳艳黄晓乐卫东王晓明向阳
- 关键词:神经颗粒素中枢神经系统生物标志物脑脊液
- 脑脊液神经颗粒素水平对阿尔茨海默病从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痴呆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相关性及其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进展为痴呆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计划数据库2005年9月至2007年7月收录的394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107例)、MCI组(245例)和痴呆组(42例)。比较分析正常组、MCI组和痴呆组的脑脊液Ng水平。分析脑脊液Ng水平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评分的相关性。另将完成6个月随访的234例MCI组受试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进展为痴呆分为进展组(进展为痴呆,87例)和稳定组(未进展为痴呆,147例)。比较分析进展组和稳定组的脑脊液Ng水平。分析脑脊液Ng水平对AD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对MCI进展为痴呆的预测价值。结果MCI组和痴呆组的脑脊液N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MCI组与痴呆组的脑脊液Ng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Ng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09,P<0.05),与CDR评分呈正相关(r=0.208,P<0.05)。进展组的脑脊液Ng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脑脊液Ng水平早期诊断M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敏感度为61.7%,特异度为65.4%;早期诊断痴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3,敏感度为73.8%,特异度为62.6%;早期诊断MCI以及痴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3,敏感度为62.8%,特异度为64.5%。脑脊液Ng水平预测MCI进展为痴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4,敏感度为22.5%,特异度为94.4%。结论脑脊液Ng水平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的加重而明显升高,其可用于AD的早期诊断,且预测MCI进展为痴呆的特异度较高。
- 艾伟平向春晨张玉梅
- 关键词:脑脊液神经颗粒素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痴呆
-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血浆外泌体中神经颗粒素水平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浆外泌体中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60例VCI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无认知障碍患者作为CVD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血浆外泌体试剂盒提取外泌体,并应用电镜及粒径分析验证外泌体,使用ELISA方法检测外泌体中NG水平,并检测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MoCA总评分及注意、语言、执行、记忆、计算力、定向力、视结构技能评分均显著低于CVD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患者、CVD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浆外泌体中NG浓度分别为(609.89±201.12)、(898.28±146.23)、(905.39±130.15)mg/L,VCI组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I患者血浆外泌体中NG水平降低,有望成为VCI潜在的诊断标志物。
- 俞春雷孙文强谭琳刘平李梓浩赵维纳
-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神经颗粒素
- 血清神经颗粒素、缺氧诱导因子-1α联合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颗粒素(NG)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联合检测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7例。其中,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46例(预后良好组),GOS≤3分51例(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NG、HIF-1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G和HIF-1α对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Pearson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G和HIF-1α与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良好组GCS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6.50±1.74)分比(4.76±0.78)分],NG、HIF-1α和APACHEⅡ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696.98±158.96)ng/L比(875.92±188.52)ng/L、(34.72±13.98)μg/L比(51.29±14.17)μg/L和(15.69±3.45)分比(22.58±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G、HIF-1α、APACHEⅡ、GCS和颅脑损伤类型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G和HIF-1α联合检测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明显高于NG和HIF-1α单独检测(0.873比0.772和0.821,Z=2.276和1.949,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患者APACHEⅡ与血清NG和HIF-1α均呈正相关(r=0.852和0.889,P<0.01;r=0.717和0.851,P<0.01)。结论:血清NG和HIF-1α联合检测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有助于判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于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 黄晓丽苟鑫封凯旋凌杰兵马斌周淏罗向阳
- 关键词:颅脑损伤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神经颗粒素预后
- 神经颗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0年
- 神经颗粒素(Ng)是一种神经元特异性突触后蛋白,大量存在于大脑皮质和海马等部位,主要通过磷酸化反应和氧化还原作用改变与钙调蛋白的亲和力,并通过谷氨酸受体依赖方式参与钙信号传导途径,实现神经元间信息传导调控和突触可塑性调节。Ng在相关脑区参与记忆的形成和编码,在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Ng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下降有关,并可作为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突触生物标志物;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大脑Ng表达减少有关;Ng还是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相关的基因变异之一。
- 张嘉泳柳维林陈立典陈立典
- 关键词:神经颗粒素突触可塑性认知功能障碍
- 白藜芦醇对气态甲醛诱导大鼠脑损伤及神经颗粒素表达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气态甲醛蓄积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皮层、海马区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表达的影响,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气态甲醛蓄积所致脑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4只,每组12只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组)、气态甲醛蓄积低浓度组(FL组)、气态甲醛蓄积中浓度组(FM组)、气态甲醛蓄积高浓度组(FH组)、气态甲醛蓄积低浓度+白藜芦醇组(FLR组)、气态甲醛蓄积中浓度+白藜芦醇组(FMR组)、气态甲醛蓄积高浓度+白藜芦醇组(FHR组),每组12只。采用气态甲醛暴露法建立甲醛染毒动物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前额皮层、海马Ng表达与分布。结果(1)与N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原平台滞留时间[(19.75±4.08)s,(43.47±2.43)s]相比,FM、F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延长[(25.52±2.98)s、(27.45±2.39)s,t=-4.97,-5.82;均P<0.01],原平台滞留时间均缩短[(30.99±4.21)s、(18.70±2.58)s,t=10.24,25.71;均P<0.01]。与FM、FH组等对应甲醛蓄积组相比,FMR、FHR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21.37±3.80)s、(24.26±3.56)s,t=1.86,3.93;均P<0.05],原平台滞留时间明显延长[(40.33±3.63)s、(23.46±4.73)s,t=-7.50,-3.95;均P<0.01]。(2)与N组大鼠皮层、海马Ng表达[(0.99±0.03),(1.07±0.03)]相比,FM、FH组大鼠皮层、海马Ng蛋白表达显著降低[(0.62±0.06),(0.39±0.03),(0.77±0.09),(0.46±0.10),t=11.55,14.08,11.51,13.17;均P<0.01]。与FM、FH组等对应甲醛蓄积组相比,FMR、FHR组大鼠皮层、海马Ng表达均有明显升高[(0.94±0.11),(0.48±0.04),(0.95±0.05),(0.60±0.09),t=-5.26,-2.09,-5.32,-2.21;均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改善气态甲醛蓄积所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其机制可能是与Ng表达上调有关。
- 彭莉张祥李仲铭范炜刘杏魏晓菡邓洁
- 关键词:神经颗粒素学习记忆白藜芦醇
-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神经系统感染对小鼠海马区突触素、神经颗粒素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神经系统感染后海马区突触素、神经颗粒素表达的改变及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56只新生BALB/C小鼠(1日龄)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28只,感染组于0日龄颅内注射小鼠巨细胞病毒,建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神经系统感染模型,对照组颅内接种等量的病毒溶媒。分别于3日、15日、30日龄(每组7只)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检测两组小鼠海马区突触素和神经颗粒素表达水平,于30日龄行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剩余小鼠(每组7只)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感染组小鼠海马区3日龄、15日龄、30日龄的突触素表达光密度值分别为(74.71±5.96)、(97.71±8.64)、(116.70±12.98),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87.86±4.53)、(127.90±5.27)、(158.00±10.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小鼠海马区3日龄、15日龄、30日龄的神经颗粒素表达光密度值分别为(47.14±3.44)、(60.86±7.71)、(69.86±6.09),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54.29±5.06)、(80.86±7.01)、(97.57±6.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小鼠30日龄的分辨指数为(0.384 3±0.097 3),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0.552 9±0.081 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导致发育过程中的小鼠海马突触素和神经颗粒素表达水平降低,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 李伟乌剑利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突触素神经颗粒素海马学习记忆能力
- 龟鹿益神颗粒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认知行为及大鼠皮质和海马神经颗粒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测慢性疲劳(CFS)模型大鼠认知的行为水平变化,探索龟鹿益神颗粒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发挥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苁蓉益肾颗粒对照组、龟鹿益神颗粒低剂量组、龟鹿益神颗粒中剂量组、龟鹿益神颗粒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它各组用力竭游泳、慢性束缚双重复合应激构建慢性疲劳大鼠模型,前后造模14 d,随后,空白组,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服,其它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服,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其认知行为水平,末次灌胃24 h后解剖大鼠并取材,取大鼠前脑皮质及海马等组织,采用蛋白印迹(Westem blotting,WB)试验方法分别测定大鼠皮质及海马中神经颗粒素(Ng)蛋白表达结果。结果造模成功及给药后,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相比,重复测量第4天起,龟鹿益神颗粒中、高剂量组及苁蓉益肾颗粒对照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减低(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升高(P<0.05)。神经颗粒素蛋白表达水平:和模型组相比较,苁蓉益肾对照组、龟鹿益神低、中、高剂量各组Ng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和苁蓉益肾颗粒对照组比较,龟鹿益神颗粒中、高剂量组的Ng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龟鹿益神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疲劳模型大鼠认知行为水平,并提高神经系统中,Ng蛋白的表达,其二者间的关系可能是该药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 邢圣杰金晨曦吴明阳曹小青耿玉杰金杰
-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神经颗粒素
- 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及神经颗粒素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及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在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收集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及神经颗粒素进行测定,分析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及Ng水平与TBI的相关性,同时将血浆tau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ROC分析。结果脑脊液tau蛋白水平与格拉斯(GCS)评分及12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脑脊液Ng水平与血肿部位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g水平与TBI患者血肿体积呈明显正相关,且血浆Ng水平在入院24h达到最高;血浆tau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3个月后m RS评分、12个月后m RS评分、血肿体积相关(P<0.01)。血浆tau蛋白水平与TBI脑损伤程度、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和血浆中Ng水平与TBI患者血肿体积呈正相关,而tau蛋白水平升高可反映脑损伤程度加重,预后变差,可以作为检测TBI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标记物。
- 王航宋歌刘永建谢万福
- 关键词:脑脊液神经颗粒素颅脑损伤
相关作者
- 李欢欢

- 作品数:69被引量:43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 研究主题:心理痛苦 神经颗粒素 大学生 自杀意念 心理危机
- 林文娟

- 作品数:142被引量:2,209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情绪应激 心理干预 抑郁症 应激 癌症病人
- 李俊发

- 作品数:257被引量:513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低氧预适应 小鼠 磷酸化水平 蛋白激酶C 脑组织内
- 张娜

- 作品数:114被引量:34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大鼠海马 有氧运动 睡眠剥夺 大鼠肝脏 神经颗粒素
- 王玉良

- 作品数:107被引量:360H指数:9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大鼠 老年性痴呆 体感诱发电位 银杏叶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