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7篇“ 秋冬养阴“的相关文章
- 解读秋冬养阴
- 2023年
- 一、秋冬养阴的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意思就是说,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攻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
- 刘迪生
- 关键词:秋冬养阴春夏季节秋冬季节圣人
- 基于古今异轨刍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被引量:1
- 2023年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作为《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重要观点,经后世医家从不同角度的认识与发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和发展。文章联系临床实际,强调“天人相应”“法于自然”的养治观在现代养生、防病、治病中的重要性,从时代背景不同而导致气候、饮食、生活方式等差异的角度,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加以辩释,得出其合理的解释为“春夏季节尤其要注意保养阳气、勿贪寒凉,秋冬季节尤其要保养阴气、勿过温热”。在生活习惯过度违背自然规律的今天,尤其亟需回归自然,遵守此养生防病的原则。
- 李萍王学斌宗寿健王兴臣
- 关键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新释
- 基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探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预防
- 2023年
-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典型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胃肠道黏膜对自身消化而形成[1],主要包括十二指肠溃疡(DU)和胃溃疡(GU)两类。据统计,PU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全球约有5%~10%的人患病,每年的发病率约为0.1%~0.3%,有调查发现在冬春二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显著提高[2]。
- 张怡伟谭爱华杨硕石和元石和元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时
- 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谈老龄人群养生
- 2023年
- 苟矞琨
- 从《黄帝内经》崇阳思想探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被引量:7
- 2023年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来争议不断。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崇阳思想和“人与天地相参”理论提出人以阳气为本,阳气具有节律性,四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归纳为春夏养阳于阳分、秋冬养阳于阴分。该理论实质上是《黄帝内经》依据崇阳思想,在“人与天地相参”学术理论体系框架下提出的四季调理人身阳气的基本原则,其目的在于通过调节阳气使人与自然界相应,以维护人体阴阳平衡。在临床应用上,本文提出四季养阳尤重脾胃,平素宜服甘温之品,在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时应当重视调整中焦之阳气,同时还提出了平人四季日常养阳的基本方法。
- 赵浩斌翟双庆
- 关键词:阳气黄帝内经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争议解读与逻辑整理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针对《内经》条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各家争议阐述进行解读和逻辑整理。方法:收集并整理各医家对该条文的阐述,先整理重要概念释义,后以阴阳的自然属性和阴阳相互关系为框架,通过逻辑整理、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各家思路,分析分歧原因,并进行创新性补充解读。结果:共收集马莳等7位医家的阐述。马莳等及张志聪等立足于阴阳自身属性,分歧在于春夏阳气是"生发"还是"升发";王冰、张介宾等立足于阴阳相互作用,区别在于春夏应当制阳还是护阳,以及养阴阳的最终目的的不同。结论:无论何种解读,都需遵循《内经》准则,应当效法天地,调和人身,并可据此理解中医治未病和现代时间医学的相关研究。
- 蔡嘉缘杨炀沈悦倩林志豪施侠威韩诗筠高祥福
- 关键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学术发掘
- 基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探讨阳虚体质的养生调摄
- 2022年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观点,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春夏以养阳,秋冬以养阴。该养生思想对于阳虚体质的养生调摄具有重要意义。
- 钟海燕
- 关键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虚养生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新论被引量:1
- 2021年
- 从扶阳理论及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角度出发,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句意及内涵进行新的阐述与探讨。笔者认为,人体阴阳二气中阳气起主导作用,且阴阳二气在人体的结构为阳在内,阴在外。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深层含义应是春夏之时,要顺自然阳气生长之势,养护人体阳气;秋冬则顺自然阴气收藏之性,调护人体阴气。但笔者认为秋冬调养人体阴气的真正目的是固藏人体阳气,"藏阳"就是"秋冬养阴"的进一步明确,重视调护阳气才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真实含义,也是《内经》重阳思想的反映。
- 李春林陈婷陈梓焜卢薏莫雪妮
- 关键词:扶阳理论
- 孙思邈《千金方》“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思想探析被引量:4
- 2021年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医经“因时施治”“因时先防”的养生治疗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孙思邈两部《千金方》包含了丰富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如治伤寒法,遵循春夏少吐下,秋冬少发汗;治五脏虚劳,谨守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食治应四时,以“逆调理之,食啖不可过度”为标准;因时用药,以“春夏宜用凉,秋冬宜用温”为指导;起居劳作,以春夏应生长,冬季应闭藏为原则。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彰显了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的学术观点,对中医防治理论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呼兴华高原卢芬萍范增慧李玲
- 关键词:千金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本义论析中医“治未病”之养生观被引量:5
- 2021年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自《黄帝内经》以降,其代表性学说较多。而现代,多维度、多角度的发挥致其学说纷繁复杂,误解、误读难免,误用之弊亦现。本文从本义入手,再探"养""阴阳"等含义内涵,可知"养"蕴含"顺养"之义,即随顺四气之化、从顺阴阳之性而养,"阴阳"指所从之根本,亦指"四气之应",其蕴含"循顺逆""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区分"平人"顺养与"病态"养护,有助于正确理解、解释与应用。
- 赵凯维张玉辉刘理想张敏
- 关键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观
相关作者
- 张钟爱

- 作品数:89被引量:192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瘀血 中医药疗法 胰岛素抵抗 中风 温胆汤
- 陈旭青

- 作品数:49被引量:248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治未病 鼻鼽 调理脾胃
- 严道南

- 作品数:326被引量:79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中医药疗法 鼻鼽 慢性喉炎
- 宣锦

- 作品数:13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春夏养阳 冠心病护理 秋冬养阴 痛经大鼠 活化作用
- 康涛

- 作品数:56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修炼法 外功 武术 太极拳 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