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7篇“ 科举取士“的相关文章
- 科举取士对民间儒学教育的影响——以宋代书院和江户汉学塾的比较为视角
- 2024年
- 科举和儒学是古代东亚文化圈两个标志性元素。科举制度自隋朝创设以来,与儒学一直密切相连,也深刻影响着民间的儒学教育。本文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历史上民间儒学教育典范——宋代书院和江户汉学塾的异同,探讨科举制度对于民间儒学教育的重大影响。宋代书院与江户汉学塾教育都以道德为主要目标,宋代书院包容科举,江户汉学塾鼓励学生各成其材;课程都以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江户汉学塾包含部分日本相关内容;都有较高的独立性,但宋代书院发展受到朝廷政策、官学发展的影响,而江户汉学塾却基本独立存在,与官学并行不悖;都具有交流和传播学术的功能,但宋代书院祭祀、藏书和刻书功能齐备,而江户汉学塾基本不具有这些功能。造成这些同中之异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大原因即是日本江户时期无科举制度,儒者无法通过儒学学习实现阶层跨越,进而导致儒学和儒者在江户时代的地位与科举盛行的宋朝有着巨大的差别。
- 张晓霏
- 关键词:科举取士宋代书院
- 论元代科举取士对云南行省土司社会的历史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元朝立国之后的很长时间,蒙古统治者一直停开科举。正是由于元代科举的中落,使其对中原文化的推动并未产生较为深远的历史影响。不过,对边疆之地云南行省的土司社会而言,却成为助力文明进步不可小觑的能量。南诏、大理地方政权的结束,使云南能够和中原地区在大一统格局下保持相对同步,而科举制度的启动和儒学的推广,客观上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动了云南行省土司社会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 咸成海
- 关键词:科举儒学
- 试论郑观应科举取士与学校育士思想
- 2020年
- 郑观应对晚清科举制大加批判,视制艺为"习用相脱节,德行无所考"之无用空文,以为此法败坏人才,非富国强民之正途。在深入对比中西育才取士的方式后,郑观应认为须以祖宗成法为根本,兼习西方现代学校与考试之制以改旧制。他提出一套具体的科举取士与学校育士的改良措施,包括对文武科举实行分级列等考试、设立西学特科、增设分段办学体系与分科教学模式,希冀将习用相结合,培养与选拔不同类型却皆能实学实用之人才。郑观应育才取士思想对清季改废科举与兴办学堂等举措产生积极影响,时至今日仍具价值与教益。
- 毛鹏程
- 关键词:废科举科举取士分科教学办学体系富国强民科举制
- 宋代福建莆田的科举取士探讨
- 2019年
- 宋代实行重文偃武政策,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对宽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的兴盛,科举考试制度的日臻完善,考试取士呈现常态化,开考科目稳定,取录人数增加。在这种大趋势影响下,素来崇儒重文的莆田社会出现积极变化,士子争相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人数长时间居全国前列,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由此进入科举的兴盛时期。
- 黄新宪
- 关键词:宋代科举取士
- 宋初科举取士数量巨幅增长现象探究
- 2019年
- 唐宋科举取士数量有一个从少量取士到大量取士的转变,其中宋初是科举取士数量扩大的关键时期。经历过唐五代至宋太祖朝的科举取士数额相对稳定,宋太宗朝科举取士的骤然上涨,至宋真宗朝则出现科举取士数额的最高峰。科举取士数量的大幅度增长,预示着中国古代自宋初彻底步入了科举社会。
- 卓进蔡春
- 关键词:宋初科举
- 论清朝科举取士对西南边远省份的政策倾斜——基于会试中额与登科进士人数的统计和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清朝的科举由分地取士向分省取士转变,并最终形成定制,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要照顾文化落后的边远地区。云南、贵州、广西等边远省份,是否在推行分省取士这一政策中直接受益?本文试图从西南三省会试中额及登科进士人数的统计入手,进而对该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深入考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清朝的科举取士政策,并为当今教育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 于爱华
- 宋代科举取士的阶层分析——基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视角
- 2018年
-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官员选拔制度,肇基于隋而废于清末,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其中,宋代是科举制度趋于完备的时期,先后实行了锁院、别头试、誊录与封弥等详密的科考管理制度,为应举士人提供较为公平的考试氛围。此外,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寒素士子的读书欲望。然而,徇私舞弊、宗室应举及恩荫补官等又在一定程度上阻塞着寒素士子的上升流动之路。因此,笔者拟以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资本理论为视角,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及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对宋代不同阶层的学子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分析,以审视宋代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 潘玲霞彭虹斌
- 关键词:宋代科举资本理论阶层差距
- 浅析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贵州地区科举取士政策变化
- 2017年
- 明代是贵州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嘉靖年间,明朝最高统治者逐渐重视地处西南咽喉之地的贵州,加之贵州官员和知识分子对贵州独立开科的积极争取,于是,明中央政府最终对贵州地区的科举取士政策进行改革。
- 马菲菲欧弟英
- 关键词:科举取士
- “寄籍”与“冒籍”:清代西南民族地区科举取士优惠政策及其异变
- 2016年
- 科举取士是清代推行文化教化政策的重要手段。为了巩固对西南边疆的统治以及稳定社会秩序,清政府在西南边疆地区一度实行寄籍入学、考试制度,鼓励外省或外府的士子寄籍入学考试,以促进西南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地方官督查不严,给一些外省生员钻了空子。更由于寄籍地士子及新任巡抚的反对,该制度不得不半途而废。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官的渎职,西南民族地区科举冒籍现象严重,对该地区的文教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 宾长初
- 关键词:科举冒籍西南民族地区
- 清代科举取士与文人结社
- 2015年
- 文社是唐宋士子为科举考试而结成的社团,发展到明代文人结社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由于清代禁止结社,加之明清易代,使得许多人并不愿意走上仕途,清代初期的文社在数量和规模上等方面都大为逊色。随着科举文化影响的扩大,科举考试竞争性的加剧以及考试内容的程式化等因素,又为清代文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些文社能够为士子们的登第提供一定的帮助,于是文社在清代中期又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并成为小说中的重要素材。
- 阳达
- 关键词:清代科举小说
相关作者
- 陈文

- 作品数:63被引量:297H指数:9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 研究主题:学龄前儿童 教育 儒学 科举取士 共同体建设
- 方旭东

- 作品数:124被引量:24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研究主题:儒家 儒学 道学 牟宗三 太极
- 周伟华

- 作品数:7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
- 研究主题:明清时期 流民 科举制度 科场 读书人
- 尹卫东

- 作品数:10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盐城市委
- 研究主题:学而优则仕 古代官员 耕读传家 科举取士 读书学习
- 唐眉江

- 作品数:21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大一统 大一统思想 安顿 宋代 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