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57篇“ 科幻电影“的相关文章
科幻电影离不开科学顾问
2024年
王姝,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科学工作联合中心传播主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副主任,电影《流浪地球2》、电视剧《三体》的科学顾问,中国科学与影视融合项目联合发起人,科学传播硕士科幻作品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并不影响科学作为其核心。随着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热潮的到来,科幻作品背后的科学顾问群体正快速壮大。
刘孜铭
关键词:科幻电影科幻作品电视剧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人工智能叙事
2024年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人工智能叙事从诞生之时便对人机关系进行技术哲思。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人工智能叙事在影像画面上主要以城市空间为核心要素,具体表现为虚拟仿真的奇观空间和拼贴杂糅的电影空间,奇观空间表达主要预示人本主义的主体性消解。人工智能叙事包括具身叙事和去身叙事两种叙事形态,具身叙事中人工智能的外形与人类相差无几,去身叙事中人工智能常以电脑系统的抽象形式出现。两种叙事形态都突破了电影的传统叙事模式,为科幻电影构建普遍生命力的平等提供了可能。
王楠
关键词:科幻电影
感知科幻电影:身体、技术与未来
2024年
一直以来,感知的问题都延宕在对于科幻电影的定义和反思中,而且始终都是科幻电影内在的最本质特征之一。只不过强调文学、叙事、人本主义的传统电影批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它的轻视、忽略或误读。科幻电影在经过文化批评中的重新审视和电子技术文化兴起背景下的再度定义之后,正在逐渐被显影为一个以感知为核心的类型。这种类型呼唤着一个更加科学、系统、有效的理论框架、分析角度和研究方法,而现象学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赋予了当前语境下的科幻电影以新的研究启示。
谭红倩
关键词:科幻电影感知身体
中国式科幻电影的伦理立场
2024年
自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以来,中国开启了科幻电影蓬勃发展的元年。不同于西方科幻电影,中国式科幻电影不仅将中国式审美情感与伦理立场纳入科技幻想当中,而且凝聚着中国的民族想象与文化记忆。在科技景观的背后进行着深刻的伦理思辨,用独特的中国方式书写着宇宙存亡、人类灾难的故事,同时也表达出人类全体共通的情感和伦理价值观。中国式科幻电影展现宏大宇宙题材的同时,注重在其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观念。电影中常常呈现家国情怀,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于守护家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渴望。
宿傲男袁智忠
关键词:科幻电影个体伦理
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热潮述评
2024年
受国家科技水平、民族文化背景、大众科技素养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曾经长期处于边缘位置。但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变化,并伴随着《流浪地球》的出现,中国科幻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硬科幻与软科幻两方面齐发力,并结合虚拟拍摄、人工智能等技术,中国科幻电影正在探索新的可能性。当下的中国科幻电影还可以基于现实的科技成果展开想象,进行叙事,加深科幻电影的哲学深度,进行科幻亚类型拓展,并积极探索新的电影形态,开拓新的空间。
郝路延
关键词:人工智能
科幻电影美学的理论建构(中国篇)被引量:2
2024年
我国科幻电影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之后迎来了高潮迭起的新局面。这不仅表现为《流浪地球》及其续集这样的精品彰显文化创意与电影工业的实绩,而且体现在广大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逐渐增长的期盼与赞许。与此相应,学术界从有关国产科幻电影“缺门”的焦虑转向对成功作品宝贵经验的深入分析、对建构科幻电影美学的理论热情。推进上述建构的关键之一是从系统性的角度把握科幻电影的流动边界与丰富内涵,不只着眼于具体作者与影片的异彩纷呈,而且着眼于可运用的美学资源与审美视角的丰富多样。如果将科幻电影视为兼备科技关注与艺术诉求的特殊媒体,可以引入传播要素原理阐述科幻电影美学理论建构的多种思路。
黄鸣奋
关键词:科幻电影美学研究中国文论
科幻电影中的克苏鲁叙事研究
2024年
克苏鲁文学以美国科幻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创作的恐怖小说为根基,后经其好友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等人整理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庞大而开放的集体性文学创作体系。克苏鲁文学以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冷漠宇宙观为核心,将人类描述为随机出现在混沌空间中的无意义的存在。克苏鲁文学中的幻想虽然丰富,但这个体系中对生命、科学和宇宙起源的描绘也带有浓厚的科幻气质。21世纪以来,科幻电影开始大量借鉴和挪用克苏鲁元素,拓展了题材创作的边界,回应了人类对未知超自然力量的恐惧。鉴于此,本文将聚焦科幻电影中的克苏鲁叙事,分析其对克苏鲁精神内核的传达、克苏鲁恐怖美学的影像化,以及克苏鲁文学中的神祇与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之间的指涉关系。
郭玥
关键词:科幻电影
文化建设视野下的中国科幻电影产业
2024年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国文化产业的行动指南,对繁荣我国科幻电影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精辟地阐述了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出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任务。我们要全面认识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自信与科幻电影产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根据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的要求发展科幻电影产业,彰显中国科幻电影“天道乃科技之本,民情为幻想之源,自强是艺术之魂”的特色。
黄鸣奋
关键词: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科幻电影电影产业
科幻电影中的媒介建构及其进路逻辑
2024年
媒介是科幻电影中重要的叙述对象、欲望对象和批判对象。科幻电影通过叙事方式和话语表述的创新,呈现人造媒介特别是迭代赋能中的类人媒介与人类身体的仿真、重塑、监控与解放关系。根据人类身体在媒介多方加持中彰显出的生存之重、追求之痛和存在之轻等特征,反思人媒主客关系中真实与虚幻、人性与价值、多元与一体等问题,传递更为深远的万物互联、多元一体、民胞物与的共融理念,展现出由外而内的形象建构、由实入虚的身体/情境建构和由繁至简的理念建构的进路逻辑。
冶进海
关键词:科幻电影媒介建构
后人类主义、共同体伦理与科幻电影
2024年
什么是后人类?从人类到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前流行的后人类主义概念,始源不同,涵义复杂: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看,后人类(文)主义理论系从人文主义、反人文主义演化而来;从人机关系的角度看,智能机器的出现,使人类处于后人类境况,于是产生了后人类主义学说。一方面,人类越来越依赖机器;另一方面,智能机器越来越像人类。人机共存,共享世界,形成新的后人类共同体。当代(科幻)电影反映后人类处境,后人类理论用于电影研究,促进了新的共同体伦理与审美。
刘宇清
关键词:电影美学科幻电影

相关作者

黄鸣奋
作品数:328被引量:949H指数:1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科幻电影 科幻 艺术 新媒体 创意
陈旭光
作品数:491被引量:2,556H指数:2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电影 中国电影 想象力 电影工业 主流电影
李彬
作品数:66被引量:27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
研究主题:影片 科幻电影 公路片 公路电影 导演
陈亦水
作品数:68被引量:202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类型片 电影 中国电影 科幻电影 中国动画
江晓原
作品数:340被引量:65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研究主题:科学史 天文学 NATURE 科学家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