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57篇“ 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相关文章
河南宝天曼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
2024年
【目的】探究中国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区河南宝天曼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为准确预测气候过渡区大气降水的时空分布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了宝天曼地区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2个水文年)128次降水的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组成,为了确定影响降水δD(δ^(18)O)组成的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降水δD(δ^(18)O)与气象因子(降水量、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的关系,并运用拉格朗日积分轨迹模型(HYSPLIT)模拟大气气团水汽来源。【结果】宝天曼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86δ^(18)O+12.29(n=128,R^(2)=0.96,P<0.05),其斜率较全球大气降水线斜率偏低。大气降水δD(δ^(18)O)和过量氘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整体上呈生长季期间偏低和非生长季期间偏高的特点。该地区降水来源也存在季节变化,非生长季水汽来源于印度西南季风气流、中纬度西风气流及局地的水汽蒸发,生长季水汽来源于中南半岛南海气流及中纬度西风气流。宝天曼地区大气降水δD(δ^(18)O)在年尺度上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表现出降水量效应。此外,在年尺度上,过量氘与日照时间、空气温度、水汽压、太阳总辐射及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大气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水汽来源的季节和高度变化通过影响降水量间接影响大气降水δD(δ^(18)O)组成,局地环境因子直接影响大气降水δD(δ^(18)O)组成。研究补充了宝天曼地区大气降水δD(δ^(18)O)数据,同时为研究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任冉冉许文斌徐庆张蓓蓓高德强牛保亮左海军
关键词: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水汽来源
华北北纬38°带极端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的关系
2024年
华北北纬38°带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降水是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近年来,极端强降水频率增加改变了地下水补给方式,明确极端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对于深入认识区域水循环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华北北纬38°带的1个山区站点(太行山站)和2个平原区站点(栾城站和南皮站)降水样品采集,采用相关分析和HYSPLIT模型,揭示了研究区极端强降水δ2H和δ18O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水汽来源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呈现丰水年贫化的年际特征,雨季富集、旱季贫化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极端强降水同位素最为贫化(-105.7‰~-39.1‰,-14.6‰~-5.7‰)。大气降水同位素关系表明位于山前平原的栾城站斜率和截距最小,蒸发作用最强。HYSPLIT模型结果表明,太行山站极端强降水水汽主要来自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水汽,而栾城站和南皮站极端强降水水汽主要来自于西风水汽和东南季风水汽,西南季风水汽比例增加(16.67%~58.33%)是导致山区极端强降水同位素比平原区贫化的主要原因。水汽来源的差异导致研究区2021年“7·21”极端强降水事件δ18O值高于2016年“7·19”极端强降水事件。上述认识可为华北北纬38°带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过程研究提供基础。
张一杨丽虎杨丽虎王仕琴郑文波曹建生沈彦俊曹建生
关键词:极端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水汽来源
汽油助燃剂中碳稳定同位素特征检验与比对分析研究
火灾是影响公共安全常见的灾害之一,而放火行为更是典型的暴力犯罪。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快速放火的目的,往往使用汽油作为助燃剂作案,其检验鉴定便成为法庭科学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国内外法庭科学领域对汽油及其燃烧残留物定...
朱晓晗
关键词:法庭科学汽油碳稳定同位素
金沙江下游流域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
2024年
金沙江下游流域地处干热河谷气候影响区,大气降水对该区域水文循环至关重要。分析了金沙江下游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结合同位素示踪和HYSPLIT模型探讨了流域大气降水水汽来源。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流域降水δ^(2) H和δ^(18) O雨季偏负而旱季偏正,气温和降水量对同位素组成影响较大而高程效应不显著;流域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均低于全球和我国大气降水线,主要受到非平衡蒸发作用影响;流域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和昆明地区类似,雨季降水主要受到西南与南亚季风影响,旱季降水潜在来源为西风带或极地大陆气团。研究成果对金沙江下游区域水文循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金可于江张乾柱周火明万丹赵姹胡月吴颐杭
关键词:大气降水影响因素水汽来源
青藏高原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为揭示青藏高原区域水文循环机制和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和转化关系,应用端元混合径流分割模型和IsoSource软件进行流域水源解析。结果表明:区域大气降水δ(^(18)O)值2—5月上升、5—10月下降;氘盈余值冬季高夏季低;δ(^(18)O)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表现出“逆海拔效应”,区域内其他地区“海拔效应”明显。河水、湖水、地下水的平均蒸发损失量分别为20.8%、30.9%、23.6%。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沿程变化受补给水源和蒸发作用影响,降水补给使得河水δ(^(18)O)减小,重同位素相对富集的地下水补给导致河水δ(^(18)O)增大,蒸发作用使得河水δ(^(18)O)增大,蒸发效应使得湖水重同位素富集,湖水注入河道后导致河水δ(^(18)O)增大。降水是拉萨河流域的最主要补给水源,而对于疏勒河流域的补给水源来说,降水和地下水平均贡献率相近,岷江流域则以地下水补给居多。那曲河流域下游受错那湖调节,随着沿程距离的增加,湖水补给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徐忠宝杨丽萍翁白莎严登华彭辉
关键词:青藏高原稳定同位素河水湖水
浙江省不同地理尺度有机茶稳定同位素特征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究浙江省有机茶稳定同位素特征差异,本研究收集了来自浙江省52个有机茶企业生产的72份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用元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有机茶中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δ^(13)C、δ^(2)H、δ^(18)O值),研究不同茶类间的稳定同位素差异,并从3个地理尺度对浙江省有机茶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有机绿茶和有机红茶的稳定同位素比值无显著差异。浙江省有机茶δ^(15)N值范围为-2.4‰~6.7‰,平均值为2.0‰,在地市尺度上无显著差异;在区域尺度上,浙南地区有机茶δ^(15)N显著高于浙北地区;在全国尺度上,浙江省有机茶δ^(15)N显著高于全国其他产区。浙江省有机茶δ^(13)C、δ^(2)H、δ^(18)O平均值分别为-27.2‰、-47.9‰、26.3‰,部分地市间存在地域差异,浙南地区和浙北地区有机茶的3种稳定同位素比值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浙江省有机茶稳定同位素数据库建立及特征识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郭祖闯李春霖徐扬聂晶邵圣枝黄涛黄涛
关键词:有机茶稳定同位素
武义有机茶品质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及识别
2024年
武义县是我国首个“有机茶之乡”,为挖掘武义有机茶的关键特征指标,本研究分别在早春和晚春时期采集了武义县不同肥料和不同有机栽培年份的茶叶样品,采用化学分析、感官审评和元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等技术,对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感官品质以及碳、氮元同位素含量(δ^(13)C、δ^(15)N)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相较于使用化肥的茶叶,使用有机肥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更高、香气和滋味更优、δ^(15)N含量更高。大部分化学成分和稳定同位素比值均在有机栽培5~10 a的茶叶样品中更高。利用化学成分和碳氮元组成建立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型,能够很好地区分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茶叶。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表明δ^(15)N和茶多酚含量是判别有机茶的关键特征指标。该研究为促进有机茶产业健康发展及市场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徐欢郭祖闯刘瑞敏邵圣枝袁玉伟李春霖
关键词:有机茶稳定同位素偏最小二乘法
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2024年
为深入认识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地下水补给规律,于2019年7月对13个主要流域地下水(浅层)进行系统采集与稳定同位素测定,分析地下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再结合区域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揭示地下水补给的来源和方式.结果表明,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的区域分布趋势不明显,但存在流域差异(P<0.001),随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而变贫化;与降水稳定同位素相比,地下水稳定同位素普遍贫化,与雨季(7~9月)降水相似,指示地下水补给存在季节效应,雨季降水是其主要补给季节,并发现地下水补给季节性与流域年均降水量和叶面积指数相关;地下水lc-excess普遍为负值,流域平均值介于−4.3‰~−0.7‰,指示不同流域地下水补给方式不同(基质流与优先流的比例),未来需要将饱和区(地下水)和非饱和区(土壤)结合起来进行具体量化分析.研究结果可提升对黄土高原地下水补给规律的科学认知,以期为区域层面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向伟刘鑫司炳成
关键词:地下水补给稳定同位素氢氧同位素优先流
黔中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分析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对气候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常被作为示踪水循环的重要载体,通过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追踪识别水汽来源,对解译局地大气环流过程,评估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黔中地区受东亚季风与西南季风双重影响,相较...
李蓉涵
关键词:大气降水ITCZENSO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的国产绿茶产地溯源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我国多省出产绿茶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特征。优化基于稳定同位素比率差异的绿茶产地溯源模型。方法运用同位素质谱检测我国多省出产的169份代表性绿茶样本。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产地样本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按7:3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构建基于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KNN)的产地溯源判别模型。采用K折交叉验证的方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采用测试集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各地绿茶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建立基于LDA、SVM、KNN的判别模型,对测试集预测的整体准确率分别为76.5%、86.3%和84.3%。非线性模型对此样本的总体判别效果优于线性模型。结论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特征结合非线性判别模型可以用于绿茶产地溯源。本研究为绿茶溯源及判别模型参数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李梦怡陈坡王宏伟罗娇依孙姗姗董喆曹进
关键词:绿茶产区

相关作者

章新平
作品数:179被引量:1,389H指数:26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稳定同位素 降水 洞庭湖流域 O 大气降水
袁玉伟
作品数:123被引量:1,018H指数:19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稳定同位素 农药残留 毒死蜱 风险评估 菠菜
王圣杰
作品数:128被引量:2,030H指数:24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降水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 水汽来源 氢氧稳定同位素
李广
作品数:18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稳定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特征 大气降水 不同水体 水汽来源
邵圣枝
作品数:23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稳定同位素 茶叶 稳定同位素特征 矿物元素 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