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6篇“ 稻鱼共生系统“的相关文章
共生系统甲烷排放及影响因素
2025年
与水单作系统相比,共生系统保持较长时间和较深的淹水状况,因而共生是否会增加田甲烷(CH_(4))排放这一问题一直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田间受控试验,研究传统共生系统CH_(4)排放特征以及饲养量提升和饲料投放比例对CH_(4)排放的影响;并通过行为扰动模拟实验,分析扰动是否对CH_(4)排放产生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共生系统与水单作系统的CH_(4)排放通量变化动态呈相似的趋势(即移栽后排放通量逐渐增加,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期达高峰,开花期后逐渐下降),传统共生系统的平均CH_(4)排放通量低于水单作系统共生系统中,实际产量随着所设目标产量和相应饲料输入量的提高而增加,水产量保持稳定;与水单作系统相比,田CH_(4)排放通量随产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当目标产量达1.5t∙hm^(-2)时,田CH_(4)排放通量的增加达显著水平。在目标产量为1.5t∙hm^(-2)、总输入氮(肥料氮+饲料氮)量为120kg∙hm^(-2)的情景下,随着饲料氮占总氮比例提高,的产量显著增加而水产量保持稳定,但田CH_(4)排放通量呈增加趋势;当饲料氮占总氮比例提高到62.5%时,田CH_(4)排放通量的增加达显著水平(与水单作系统相比)。模拟实验表明,的活动所引起的土壤扰动对田CH_(4)排放通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甲烷氧化菌功能基因(pmoA)的丰度。
范东东胡亮亮赵璐峰何磊唐建军陈欣
关键词:水稻产量鱼产量甲烷排放
共生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5年
共生系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作栽培经验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共生系统的发展情况,并综述了该系统田生产力、土壤理化环境和生物群落、甲烷排放及相关微生物群落、农药使用和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未来,渔综合种养系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漂浮水种植技术也将为全球粮食生产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李思清陈永胜沈志强张世文
关键词:稻鱼共生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基因特征识别——以青田共生系统为例
2025年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是传统农耕文明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基因进行识别能够增进人们对遗产地生态、生产及生活之间影响机制的理解,进而推动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传承与发展。本文以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以青田共生系统为案例,识别共生文化景观基因,对其进行图谱构建并分析特征。结果表明:共生系统的景观形态由基于自然环境的基底层,围绕农耕生产活动的社会层及以文化为内核的精神层这3个层面共同构成。森林-溪流-梯田-村庄的景观格局蕴含了青田先民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思想,水-田的空间生态位实现了生态功能的合理配置与强大的自我调控能力,形成了良性循环,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特征。
黄美如郑国全倪振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
浙江青田共生系统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动态分析
2025年
【目的】揭示浙江青田共生系统(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动态以及类引入的影响。【方法】实验在2020年12月和2021年4、7、9月对当地的-田田、-马口田和水单作田的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采样,鉴定、统计和分析该系统中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及相关多样性指数。【结果】通过4个季节的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门30种和大型底栖动物3门9种。浮游动物包括轮虫16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6种,其中近邻剑水蚤、中型小剑水蚤、萼花臂尾轮虫为全年优势种,平突船卵溞、光滑平直溞和大肚须足轮虫为季节性优势种。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寡毛类2种、摇蚊3种、腹足类3种,其中全年3种优势种为苏氏尾鳃蚓,霍普水丝蚓和黄色羽摇蚊。在4次调查取样期间,-田-马口及水单作田这三类系统中浮游动物的香农-威纳指数(H'_(1))、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_(1))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1))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4.1、0.81~0.93和0.67~0.93。浮游动物两种多样性指数的最高值在-田-马口田中均出现在水移栽前(4月),水单作田中则出现在水扬花期(9月);其最低值在-田-马口田中均出现在水成熟收割前(12月),水单作田则在水拔节期(7月)。三类田的浮游动物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水移栽前最高,成熟收割前最低。三类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的香农-威纳指数(H'_(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_(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2))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6~2.24、0.56~0.77和0.52~0.75。大型底栖动物两种多样性指数的峰值在三类田中均出现在水扬花期;在-田-马口田中其最低值出现在水移栽前,水单作田的最低值则在水拔节期。大型底栖�
郑斯迪高谦卜令飞徐冠洪蔡传国范坷刘其根
关键词:稻鱼共生系统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贵州地质高背景区共生系统汞的风险评估
2024年
为了解高地质背景区共生系统中汞的潜在环境和健康风险,本研究选取贵州省喀斯特地质高背景区黔东南丹寨县、麻江县和非喀斯特地区从江县、榕江县和锦屏县为研究对象,采集共生系统田土壤、米和样品,测定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土壤环境风险;通过米和MeHg含量及不同年龄段居民膳食摄入情况,评估了居民摄入米和的汞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土壤THg和MeHg含量均高于非喀斯特地区,但其甲基化率却弱于后者;喀斯特区域分别有28%和37%的田土壤样品THg含量超过我国水生产土壤汞阈值标准(0.65 mg·kg^(-1))和农用地水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0.50 mg·kg^(-1)),而非喀斯特区域土壤均未超标。土壤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喀斯特地区土壤的汞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更高。喀斯特地区米THg和MeHg含量分别为(5.15±4.19)ng·g^(-1)和(32.80±23.05)ng·g^(-1),高于非喀斯特区域分别为(3.43±0.87)ng·g^(-1)和(11.77±7.08)ng·g^(-1),但米汞的富集系数更低,米汞含量均低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限值规定的THg 0.02 mg·kg^(-1)和MeHg 0.50 mg·kg^(-1)。居民膳食风险评估表明:“米+”食用模式的居民风险值HQ较高,且随居民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高于男性,但总体HQ<1,对居民没有汞暴露风险。以上结果表明,地质高背景区的共生系统整体呈现低风险水平。
戴婷闫海鱼闫海鱼余敏芬王俊丽
关键词:稻鱼共生系统风险评估
中国南方地区共生系统的研究进展与思考被引量:2
2024年
田的水热环境是鲤科Cyprinidae类天然适生生境,由此演育出了共生系统。我国南方山丘区的共生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利用当地水热和景观条件而发展起来的独特系统,对增加田产出、稳定农民收入、保护当地生物资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我国南方山丘区共生系统的发展历程;从共生系统的生产力、有害生物的控制和农药减量、土壤碳氮保持和肥料减量、甲烷产生和氧化及排放、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以及遗传多样性保育等方面综述了共生系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南方山丘区共生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对共生系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陈欣胡中元赵璐峰郝向举李坚明何金钊胡亮亮唐建军
关键词:稻鱼共生系统生态过程保育发展潜力可持续发展
共生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共生系统(Rice-fish co-culture system,RF)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分析其碳氮循环相关功能与水单作系统(Rice monoculture system,RM)的差异。【方法】水生长季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共生系统的保护地开展田土壤取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RF和RM中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结果】RF土壤细菌和古菌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与RM保持一致,但α多样性均显著提高;RF促进土壤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和网络优势模块功能多样化,但是对于群落网络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明确。基于FAPROTAX功能预测,相较于RM,RF增强了甲烷氧化和氮固定作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减弱了硝化作用与甲烷产生和反硝化作用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甲烷氧化与反硝化作用之间的相关性。典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RM相比,RF降低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增强了土壤总磷含量和土壤pH的影响。【结论】青田传统共生系统有助于提高田土壤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整体上增强土壤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网络复杂性,但是减弱了甲烷和氮素循环过程相关微生物功能群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水−水生动物共生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学过程提供了研究基础。
刘瑛涵任伟征赵璐峰郭梁刘益曦胡亮亮陈欣
关键词:稻鱼共生土壤微生物
一种串塘式共生系统
本发明属于共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串塘式共生系统,包括若干水田,在水田的四周以及两相邻水田之间设置沟渠,各沟渠相互贯通,某些沟渠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池塘,池塘的宽度和深度均大于沟渠,在水田外围环绕设置高出水...
潘毅潘宏坚
浙江青田共生系统
2023年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并负责认定。中国是最早参与GIAHS工作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农业农村部持续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不断丰富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截至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3个国家认定了72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我国有19项遗产,居世界首位。现刊登系列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供各地学习借鉴。
关键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粮农组织稻鱼共生系统
传承发展“共生系统” 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助力共同富裕
2023年
2005年6月,浙江青田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关注此唯一入选世界农业遗产项目,勿使其失传。18年来,青田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力做好农遗文化新文章,特别是2022年以来,为破解山区农业发展瓶颈,以突出产业培育、坚持保护传承、创新平台引领为抓手,创新探索富民惠农增收新路径。
关键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区农业联合国粮农组织稻鱼共生系统

相关作者

闵庆文
作品数:559被引量:6,579H指数:4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GIAHS 稻鱼共生系统 农业
孙业红
作品数:116被引量:1,216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研究主题: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稻鱼共生系统 农业文化 旅游
陈欣
作品数:203被引量:2,677H指数:3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丛枝菌根真菌 红壤 稻鱼共生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胡亮亮
作品数:42被引量:322H指数:1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稻鱼共生系统 水稻 水稻产量 稻鱼共生 生产力
焦雯珺
作品数:77被引量:80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 稻鱼共生系统 国家公园 太湖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