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1篇“ 第四纪冰期“的相关文章
- 以ESR测年为约束的中国第四纪冰期序列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本文首次利用已公布的ESR测年数据,建立以ESR测年为约束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序列。ESR年代遍布昆仑冰期至小冰期的各次冰期,且成为指示昆仑冰期、中梁赣冰期等老冰期的重要证据。但还存在信号归零机制不清、残留剂量不易确定等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 柴乐刘亮许姗张威
- 关键词:冰川地貌ESR测年
- 斜度驱动第四纪冰期-间冰期转换——来自中国黄土的证据被引量:8
- 2018年
- 第四纪气候冰期-间冰期旋回与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古气候研究的重点。文章利用中国黄土沉积的粒度和次生碳酸盐微量元素记录,在同一剖面中同时获得了冰量信息和地球轨道斜度信息。黄土的平均粒径反映了冬季风的强度从而指示了北半球高纬冰盖的变化,而次生碳酸盐(生物微钙体)的Sr/Ca比值记录了东亚夏季降水的变化,反映了斜度对东亚夏季风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冰消期时粒度快速变化所处的夏季降水指示的斜度变化的相对位置,发现过去1.5 Ma以来的冰消期总在地球轨道处于较高斜度时发生,从而验证了斜度对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驱动作用。
- 李涛李高军
- 关键词:中国黄土斜度冰消期
- 柴达木盆地成盐期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及构造运动阶段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7年
- 柴达木盆地沉积有巨厚的晚新生代沉积物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研究晚新生代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构造运动与盆地演化、成盐成矿规律的理想地区。通过对柴达木盆地钻孔和剖面的含盐地层测年数据进行总结,并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活动和构造运动进行对比,认为柴达木盆地成盐期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及构造运动阶段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柴达木盆地西部盐湖和干盐湖中通常发育有倒数第二次冰期及末次冰期的石盐层,某些盐湖中还有希夏邦玛冰期、望昆冰期、中梁赣冰期的石盐层;迄今为止在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察尔汗盐湖区中仅发现末次冰期以来的石盐层。冰期环境下的干冷气候及冰川扩张,造成盐湖补给水源的减少,有利于盐类物质的沉积。
- 陈安东郑绵平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冰期
-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石膏^(230)Th定年及成盐期与第四纪冰期和构造运动的关系被引量:14
- 2017年
- 本文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MC-ICP-MS),对柴达木盆地一里坪15YZK01钻孔中前336.2 m含石盐地层中的7个石膏样品进行230Th定年。依据年代-深度公式,获得S1-S4盐层的成盐年代分别为733.8~716.0 ka、581.9~573.8 ka、181.6~179.3 ka和158.0~154.2 ka;含芒硝粉砂地层的年代为171.6 ka。结合前人对一里坪表面盐壳的14C测年数据,证实一里坪表面盐层S5开始形成于末次冰期。15YZK01钻孔记录的成盐期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及构造运动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石盐层S1对应于"昆黄运动"之后的望昆冰期,以及深海氧同位素第18阶段(MIS18);S2对应于大间冰期,但是该年代比较接近望昆冰期;S3和S4石盐层及含芒硝粉砂层对应于共和运动和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S5石盐层开始形成的时代对应于末次冰期MIS2。同时,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多个钻孔含盐地层的测年数据进行总结,证实中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冰川活动与柴达木盆地盐类沉积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成盐盆地中通常发于有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末次冰期的石盐层;而盆地东南部的察尔汗盐湖区仅发现有末次冰期以来的石盐层。柴达木盆地成盐期受到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和构造运动的影响,第四纪冰期中盐湖水源补给量的减少,是导致柴达木盆地成盐的重要驱动因素。
- 陈安东郑绵平施林峰王海雷徐建明袁文虎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冰期
- 触发和驱动第四纪冰期的机制是什么?被引量:11
- 2016年
- 晚新生代地球环境演化的重要事件包括冰期气候和人类起源等,其中,冰期及其旋回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迄今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解释.地球构造活动诱发的地表风化强度和大洋环流变化,改变了大气CO2含量和地表热量传输过程,其与地球运动轨道变化调制的太阳辐射量变化周期,包括地球轨道偏心率、黄赤夹角和岁差等,共同驱动了第四纪大冰期降临及旋回变化.其中,太阳辐射量变化起主导作用.在包括海陆配置、大气CO2、洋流变化、岩石风化等达到临界点的背景下,太阳辐射量变化驱动着第四纪冰期气候旋回变化.在晚上新世,由于地表化学风化加强、深海沉积埋藏碳增多,使得大气中CO2含量减少,温室气体效应减弱;加上高纬地区接受太阳辐射量降到临界值,高纬地区冰川发育并形成强大的反馈机制,北半球冰期来临并在之后发生了中更新世冰期气候转型.在上新世-更新世的古气候变化中,存在~400,100,41和23ka等周期,这是太阳辐射量变化驱动的结果;其中,大气CO2和冰冻圈反馈起到重要的放大作用.近200年以来,人类急剧向大气中排放CO2气体,增强了温室气体效应,可能改变冰期气候的趋向.
- 鹿化煜王珧
- 关键词:冰期
- 中国第四纪冰期历史、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73
- 2011年
-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否定了长久以来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和"青藏高原统一大冰盖"两大争论问题。中国第四纪冰期最早可能起源于早更新世的希夏邦马冰期,有确切年代学证据的最早冰期为望昆冰期(0.7~0.5Ma),随后还有中梁赣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和全新世冰进,共6次主要冰川作用期。中国第四纪冰期启动时间远晚于极地和高纬地区;冰期系列也与极地和高纬地区不同步,尤其是存在大量MIS 3阶段冰川前进的证据。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育强烈地依赖于山地的海拔高度,是构造抬升-冰期气候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昆仑-黄河运动"和"共和运动",前者使青藏高原整体抬升到3000m的临界高度以上,导致青藏高原全面开始发育冰川;后者则直接导致了MIS 3b阶段冰进以及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冰期的启动。
- 崔之久陈艺鑫张威周尚哲周力平张梅李川川
- 关键词:第四纪冰期MIS3阶段构造抬升
- 第四纪冰期对世界鹤类进化与分布的影响
- 2011年
- 现存鹤类有15种,分为4个属,主要分布在较温暖的中低纬度地区。17种化石种类主要分布在当时温暖的欧洲、北美地区。鹤类的这种分布格局与分类体系与第四纪冰期造成的气候冷暖格局变化相一致,说明了第四纪冰期对鹤类分布与进化有直接的影响。
- 吕芳朵华
- 关键词:鹤类进化第四纪冰期
- 中国大陆第四纪冰期潜在植物避难所研究进展被引量:47
- 2011年
- 研究第四纪冰期潜在植物避难所,对了解当今植物分布格局和未来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已发表的文献,本文综述了我国大陆第四纪冰期冰川的发生规模、范围和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探讨了冰期潜在植物避难所形成的特点,包括特殊地理位置的生物多样性和避难所残遗种分布等问题。本文还讨论了孢粉分析和分子生物技术的方法在确定冰期植物避难所方面的应用,以及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重要研究结果。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我们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我国第四纪冰期植物避难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 陈冬梅康宏樟刘春江
- 关键词:第四纪冰期避难所植物
- 第四纪冰期循环40ka周期的一种解释以及模拟尝试
- 2007年
- 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从第四纪和第三纪晚期到大约900ka前的中更新世转变前(MPT,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北半球冰期变化周期为40ka,MPT之后转变为100ka.一般作为外强迫来解释冰期间冰期循环的北半球中高纬度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是由地球轨道进动控制的,但其主要周期是20ka,这和实际的冰期间冰期循环的周期不相符.定义了一个能量指标C和响应阈值Ct,前者表示外部辐射能量的供给大小,后者代表了气候系统的整体响应.C与Ct的大小关系决定冰原融化或者积累,控制间冰期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并决定冰期循环的周期.基于能量阈值假设,从一个概念模式出发对冰期循环周期和控制因子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能量指标C和阈值Ct不仅能够解释中更新世转变之前冰期的40ka周期变化,也能够部分地解释MPT之后冰期的准100ka周期变化,其中40ka是冰期循环的基本周期,从而揭示了MPT前后气候系统变化和周期演变的内在连续性.
- 李南陈星
- 关键词:第四纪冰期
- 中国第四纪冰期数值年表初步划分被引量:71
- 2005年
-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第四纪冰川冰期主要是根据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侵蚀-沉积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风化程度的差异划分的相对年代;80~90年代开始有放射性碳和地衣法的测年;90年代以后,采用热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年,获得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的一些数值年代,划分了5次冰期,其时代初步定为:小冰期Ⅲ(1871±20A.D.),小冰期Ⅱ(1777±20A.D.),小冰期Ⅰ(1528±20A.D.);新冰期Ⅲ(1550±70aB.P.,1580±60aB.P.),新冰期Ⅱ(2.8~2.5kaB.P.),新冰期Ⅰ(3.1kaB.P.);末次冰期Ⅳ(YD)(11.5~10.4kaB.P.),末次冰期Ⅲ(24~16kaB.P.),末次冰期Ⅱ(56~40kaB.P.),末次冰期Ⅰ(73~72kaB.P.);倒数第二冰期(相当于MIS6~10),Ⅲ阶段(154~136kaB.P.),Ⅱ阶段(277~266kaB.P.),Ⅰ阶段(333~316kaB.P.);倒数第三冰期(相当于MIS12~16),Ⅱ阶段(520~460kaB.P.),Ⅰ阶段(710~593kaB.P.)。未来的研究趋势是采用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方法和光释光技术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对冰川地貌精细定年,分析第四纪冰川发育的空间差异和异时性机制。
- 易朝路崔之久熊黑钢
-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冰期划分
相关作者
- 陈安东

- 作品数:21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地质公园 成盐 第四纪冰期 末次冰期
- 邢历生

- 作品数:11被引量:60H指数:3
- 供职机构:地质矿产部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古地磁研究 晚古生代以来 古地磁 磁性地层
- 赵志中

- 作品数:115被引量:649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质公园 青藏高原 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 磁性地层
- 郑本兴

- 作品数:51被引量:64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研究主题:冰川 青藏高原 第四纪 气候变化 大冰盖
- 邓涛

- 作品数:275被引量:1,074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研究主题:晚中新世 化石 临夏盆地 青藏高原 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