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5篇“ 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相关文章
- 类风湿因子阴性及不同滴度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分析
-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阴性及不同滴度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差异。方法研究共纳入从2019年1月~202...
- 邢雪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滴度
- 类风湿因子阴性及不同滴度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阴性及不同滴度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差异。方法研究共纳入从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RA患者123例,这些患者3个月内均未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药物。将患者分为RF阴性组、RF低滴度组(≤上限3倍)和RF高滴度组(>上限3倍)。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血液学、免疫学、血糖和血脂指标)、影像学资料(骨侵蚀或骨破坏)、部分临床合并症,包括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DAS28评分、ESR及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外周血WB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28),两两比较显示RF阴性组高于RF高滴度组(P=0.012)。三组患者的C3水平、IgM水平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05,P<0.001)。RF阴性组的C3水平高于RF低滴度组(P=0.007),RF高滴度组C3水平也高于低滴度组(P=0.019);RF阴性组IgM水平低于高滴度组(P=0.002)。三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明显差异(P=0.021),RF阴性组高于高滴度组(P=0.010)。RF阴性组APOB水平也明显高于高滴度组(P=0.029)。三组患者的骨侵蚀或骨破坏程度及合并ILD、SS及甲状腺疾病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阴性的RA患者仍处于炎症高反应状态,应该及早关注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异常,早期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危险因素,帮助早期诊断和精准化干预治疗。
- 邢雪刘佳庆冯鑫妍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滴度
- 治疗风痹症以类风湿因子阴性为主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风痹症以类风湿因子阴性为主的药物及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治疗风痹症以类风湿因子阴性为主的药物及方法存在诸多缺陷的问题。治疗风痹症以类风湿因子阴性为主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芪2...
- 马继龙
- 文献传递
- 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瓜氨酸肽或蛋白抗体、IL-10及IL-18检测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抗瓜氨酸肽或蛋白抗体(ACPAs)、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8在类风湿因子(RF)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RF阴性的RA患者5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和RF阴性骨关节炎(OA)患者44例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AK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nti-Sa、抗环瓜氨酸(CCP)多肽抗体、IL-10和IL-18。结果 AKA、anti-Sa和抗CCP抗体在RF阴性RA、SLE和OA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3.9%、50.0%和64.3%,抗CCP抗体阴性、RF阴性RA患者IL-10水平低于抗CCP抗体阳性、RF阴性RA患者(P<0.05),而IL-18则相反(P<0.05)。结论 ACPAs检测有助于提高RF阴性RA患者的诊断率。早期的炎症因子失衡可能与RA早期病变有关。IL-10、IL-18检测对于抗CCP抗体阴性、RF阴性临床可疑RA患者具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和鉴别诊断价值。
- 周厚清吴瑾滨董敏
- 关键词: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SA抗体
- 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4种自身抗体及影像学检查对类风湿因子(RF)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60例RF阳性和252例RF阴性RA患者,分别进行血清学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RA33抗体、抗Sa抗体检测和MRI、X线检查,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各项指标的阳性率及RA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RF阳性组APF、AKA、抗RA33抗体、抗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3.08%、72.69%、48.85%、47.69%;RF阴性组阳性率分别为69.84%、68.65%、54.76%、42.8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RI、X线检查对RF阳性组和RF阴性组的检出率均为100.0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PF、AKA、抗RA33抗体、抗Sa抗体检测对诊断RF阴性RA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将上述抗体选择性的与RF进行联合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RF对RA诊断的不足。此外,X线和MRI检查对发现RA相关骨与关节损害均较灵敏。
- 靳启国师建成周方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血清学试验抗体
-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寒热证候患者外周血CD_4^+T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被引量:23
- 2006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集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及健康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T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CD+4T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果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间有55条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和信号传导;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71条基因异常表达,主要涉及功能代谢和免疫应答;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70条基因异常表达,没有与上述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患者之间55条基因重复,与类风湿因子阳性寒热证候之间的71条基因只有2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与寒热证候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有所不同,提示中医证候分类学具有基因表达谱依据。
- 肖诚赵林华吕诚查青林闫小萍王建明张英泽杨卫彬Youwen Zhou李梢赵红艳吕爱平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基因芯片
- 四肢磁共振在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在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2002年5月-2003年4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2个月-3年。患者临床上均有不...
- 王艳艳刘晓华沈友轩张缪佳梅焕平
- 文献传递
- 2010美国风湿病学会/EULAR标准在识别类风湿因子阴性早期类风湿关节时与专家经验的一致性比较
- 本研究旨在比较2010 ACR/EULAR分类诊断标准在识别类风湿因子(RF)阴性的疑似、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时与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入选具有至少1处不能由其他现存疾病解释的关节炎的成年患者,病程<6个月,且二次检验R...
- 方霖楷潘云峰吴玉琼黄建林李天旺金欧古洁若
- 二种分类诊断标准在识别类风湿因子阴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时与专家经验的一致性比较
- 方霖楷潘云峰吴玉琼黄建林金欧古洁若
- 抗聚丝蛋白抗体群在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 (APF)和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等特异性抗体(合称抗聚丝蛋白抗体群,AFAs),评估其中RF阴性的 RA患者诊断中...
- 穆荣苏茵陈适韩蕾贾汝琳栗占国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黄建林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49被引量:27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 强直性脊柱炎 骨质疏松 风湿热
- 马莉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71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强直性脊柱炎 流式细胞术检测 TM 血液恶性肿瘤 流式细胞术
- 潘云峰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07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 关节炎
- 顾健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37被引量:50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 炎症因子 淋巴瘤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汪中强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9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警江苏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流式细胞术检测 强直性脊柱炎 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