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2篇“ 籼粳稻杂交“的相关文章
- 新育成籼粳稻杂交F_(2)代不分离品种及其与不育系杂交组合的综合农艺性状分析
- 2025年
- 2014年以来,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籼稻和粳稻杂交育种。以粳稻“苏引-11”作母本与“籼稻宜恢5979”的杂交后代F_(2)的外观性状没有分离并在后代中一直保持(命名为“宜早稳稻001”,简写为“Ryzw001”),“Ryzw001”植株较高、有效穗多、稻穗很长、穗粒数多、产量极高。用它为母本同众多恢复系杂交,后代F_(2)外观性状依然没有分离,据此选育了许多籽粒产量优势突出的F_(2)代就已稳定的常规杂交稻。选育的“Ryzw001”“HRyzw02”等14个F_(2)代已稳定的常规杂交稻品种穗粒数约为400,籽粒产量高,优于四川省杂交稻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宜香优2115”,这些F_(2)代稳定杂交稻作为恢复系与“宜香1A”杂交,所得杂交种F 1的有效穗、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多数明显高于对照“宜香优2115”,具有较强的恢复力。F_(2)代不分离杂交稻的选育能简化杂交水稻育种程序,缩短新品种选育年限,为杂交稻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育种方法。
- 包灵丰江青山张英赵德明贺兵陈家彬张杰廖宗永姜方洪王峰韩冬李恒进邬相宏
-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早世代稳定高效育种
- 两种穗型的籼粳稻杂交后代抗倒伏性研究
- 梁晨
- 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的鉴别实践意义浅论
- 2022年
- 由于水稻在籼粳属性上的界限并没有截然分开,而在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籼粳亚种特性是连续变异的,自然状态下的籼粳血缘也可能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通过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鉴别的重要性和主要鉴别方法及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将有利于指导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提高水稻育种效率。
- 杨美玉
-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
- 籼粳稻杂交后代稻米加工质量改良的遗传策略分析
- 2021年
- 籼粳稻杂交是中国水稻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保证高产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稻米质量是目前的主要攻关目标;特别是针对加工质量,尚无相关基因被成功克隆,其遗传改良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籼粳稻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Ls)为研究试材,由粒型及垩白(加工质量重要影响因子)的调控基因及籼粳遗传背景变化为切入点,对稻米加工质量的遗传影响因子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GS5基因对RILs的粒宽具有显著影响,而代表籼型血缘引入的SI值对粒宽及垩白度均有显著影响;源于SI值对粒宽及垩白的显著影响,SI值进一步影响了稻米加工质量,当SI值大于40%时,整精米率表现显著降低。籼粳稻杂交育种中,应通过回交或复交减少籼型血缘的引入频率,以保证整体较优的加工质量,并重视个体选择中诸如GS5等有利基因的利用。
- 李旭付立东王宇隋鑫任海吕小红马畅杜萌毛艇
-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粒型
- 生态环境对籼粳稻杂交后代品质产量性状影响机理
- 本研究以粳稻沈农265(SN265)为母本、籼稻泸恢99(R99)为父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9群体(RILs)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年分别种植于东北粳稻区的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SY,N41°,E123°...
- 李秀坤
- 关键词:生态环境籼粳稻杂交RIL群体品质性状
- 文献传递
- 籼型血缘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产量和加工及外观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国东北水稻大多通过籼粳稻杂交育成的实际情况,为了明确籼型血缘对东北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Sasanishiki(粳稻)/Habataki(籼稻)//Sasanishiki///Sasanishiki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BILs) 85个株系为试材,分别在辽宁沈阳、吉林长春和黑龙江哈尔滨种植,以籼型频率(Fi)即来自籼型亲本分子标记比例为指标,分析了籼型血缘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BILs群体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能够正常成熟,株系数和Fi平均值有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三地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黑龙江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缺失);穗数在辽宁、吉林>在黑龙江,每穗粒数在黑龙江>在吉林>在辽宁;糙米率在黑龙江显著高于辽宁,而在吉林与辽宁和黑龙江差异不显著;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辽宁、吉林>在黑龙江,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辽宁>在吉林>在黑龙江,三地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均无显著差异。总体上Fi与千粒重、经济产量、经济系数、糙米率和粒宽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三地Fi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与总体相似,只是在黑龙江大多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辽宁和吉林Fi与粒宽呈显著负相关,而只有在辽宁Fi与长宽比的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控制籼型频率在10%左右可能有利于实现籼粳亚种有利基因互补,促进东北粳稻产量和品质在更高水平上统一起来。
- 王旭虹李鸣晓张群金峰马秀芳姜树坤徐正进陈温福
- 关键词:水稻北方粳稻籼粳稻杂交
- 籼粳稻杂交衍生RIL系的苗期抗旱性评价被引量:12
- 2019年
- 为鉴定籼粳稻杂交衍生系的苗期抗旱性,以课题组自育的高代抗逆品系ZD15为母本、籼稻品种IR29为父本,以及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0份为试验材料,利用PEG-6000对各材料苗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根长、根冠比、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利用PEG-6000对各材料芽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芽鞘长和芽长。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各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抗旱D值可将122份材料分成3类,D值在0.201~0.400之间的有33份,属于不抗旱材料;D值在0.401~0.600之间的有79份,属于中等抗旱材料;D值在0.601~0.800之间的有10份,属于抗旱材料。利用D值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根长、根冠比、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芽鞘长和芽长8个性状均可作为水稻苗期抗旱性的评价指标。本研究筛选出的抗旱材料,可作为育种中间材料进一步培育,或作为育种资源加以利用,以丰富本区水稻育种的资源库。
- 吕学莲白海波白海波惠建杨宸刚马斯霜蔡正云蔡正云
- 关键词:水稻苗期干旱胁迫
- 环境和遗传因素对籼粳稻杂交后代粒形的影响
- 粒形是重要经济性状,与产量和品质都有密切关系;籼稻特别是早期典型籼稻粒形细长,籽粒长宽比大,这种差异是由籼粳遗传背景决定还是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至今尚未清楚。本文以沈农265和沪恢99杂交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
- 武立安
- 关键词:粒形环境因子QTL
- 文献传递
- 籼粳稻杂交后代籼型频率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 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在形态、生理、生化性状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籼稻和粳稻杂交可产生丰富的变异,为选育优质高产品质奠定遗传变异基础。本研究以籼粳稻Sasanishiki和Habataki回交重组自交...
- 王晓菁
-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淀粉
- 文献传递
- 籼粳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遗传基础与群体生理特性
- 水稻的高产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持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籼粳亚种杂交或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利用复交聚合有利基因并进行优化性状组配,选育理想株型与有利优势相结合的超高产品种是超高产育种的主要途径。本文以直立穗粳型品...
- 刘天生
- 关键词:维管束性状株型性状生态环境
相关作者
- 徐正进

- 作品数:485被引量:4,833H指数:44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水稻 穗型 粳稻 穗部性状 直立穗型
- 徐海

- 作品数:87被引量:619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籼粳稻 杂交后代 穗部性状
- 陈温福

- 作品数:505被引量:6,293H指数:49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杂草稻 生物炭 粳稻 株型
- 朱春杰

- 作品数:14被引量:98H指数:8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 研究主题:重组自交系 籼粳稻 水稻 亚种特性 维管束性状
- 王鹤潼

- 作品数:15被引量:6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拟南芥 籼粳稻杂交 生态条件 镉胁迫 MS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