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篇“ 粒细胞黏附“的相关文章
川崎病高表达SEMA7A促进单核和中性粒细胞黏附与迁移
2025年
目的 探究川崎病(KD)条件下Semaphorin 7A(SEMA7A)对单核细胞(THP-1细胞系)和中性粒细胞(HL-60细胞系)黏附与跨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 将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LCWE)构建KD样血管炎小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后第14天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SEMA7A表达情况。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并将细胞分为健康儿童(HC)血清刺激组和KD血清刺激组,培养24 h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EMA7A表达水平。KD血清刺激HCAEC分为si-NC组和si-SEMA7A组,采用RT-PCR法检测敲减效率。将四组HCAEC分别接种于Transwell上室形成细胞单层,与THP-1和HL-60细胞分别共培养后,利用荧光标记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黏附和跨内皮迁移的细胞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脏组织SEMA7A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体外实验发现,KD血清刺激组SEMA7A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HC血清刺激组(P<0.01),si-SEMA7A组SEMA7A的mRNA表达低于siNC组(P<0.01)。KD血清刺激组HCAEC单层黏附的THP-1和HL-60细胞数量高于HC血清刺激组(P<0.05),si-SEMA7A组黏附的THP-1和HL-60细胞数量低于si-NC组(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KD血清刺激组THP-1和HL-60跨内皮细胞迁移的数量高于HC血清刺激组(P<0.01),si-SEMA7A组THP-1和HL-60跨内皮细胞迁移的数量较si-NC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川崎病条件下高表达的SEMA7A能够促进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内皮细胞黏附与和跨内皮细胞迁移。
黄君华党心睿方可苏以萱李一阳张书婉
关键词:川崎病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细胞黏附
胞内Ca2+介导糖酵解调控亚临床低钙血症奶牛血液中性粒细胞黏附和吞噬功能
近些年来,随着奶牛的生产管理水平、优质奶牛的选育以及营养策略的不断优化调整,我国奶牛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产奶量也随之提高。然而,奶牛低钙血症仍然是制约我国奶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低钙血症是泌乳初期高产奶牛体内...
张伟
关键词:奶牛低钙血症糖酵解中性粒细胞细胞吞噬功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脂多糖刺激对中性粒细胞黏附猪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单独和联合脂多糖(LPS)刺激对肺脏募集中性粒细胞(Neu)的影响,以及猪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取约10日龄仔猪的肺脏组织,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MVECs,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外周血Neu;以PRRSV HN株或PRRSV-LPS刺激Neu和MVECs后,将Neu加入培养MVECs的培养板,孵育1 h,4%多聚甲醛固定,瑞氏染色,观察并计数分析各组黏附的Neu数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VECs对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采用虎红溶液染色法测定分析P-选择素和E-选择素抗体封闭MVECs时,PRRSV HN株或PRRSV-LPS刺激对Neu黏附于MVECs数量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MVECs呈CD34免疫荧光染色阳性,阳性率约为92%;PRRSV HN株刺激18 h,黏附于MVECs的Neu数量显著增加(P<0.05);PRRSV-LPS联合刺激时,黏附的Neu数量显著多于LPS单独刺激(P<0.05);PRRSV或PRRSV-LPS刺激Neu和MVECs二者时,黏附Neu数量的增加比单独刺激MVECs或Neu更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MVECs强阳性表达P-选择素和E-选择素;用P-选择素和E-选择素抗体封闭MVECs时,PRRSV或PRRSV-LPS刺激诱导的Neu黏附增加呈不同程度下降,E-选择素封闭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RRSV感染能促进Neu与MVECs黏附,亦能增加后继LPS刺激时黏附的Neu数量,MVECs表达的E-选择素是介导PRRSV致Neu黏附增加的重要分子之一。
王兆丽杨思宇吴艳梅宋晓晓穆祥张涛
关键词:选择素
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CD11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CD11b表达的影响,探讨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择期行阻断肝门肝脏手术患者11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和阿曲库铵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泊酚麻醉;分别于肝门开放前及开放10、30 min和开放1、2 h时检测患者外周血CD11b的表达;并于肝门开放前、开放30 min、开放1 h时取正常肝组织,测定细胞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肝门阻断时间分别为(18.13±0.23)、(20.21±1.0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24.52±21.52)、(832.61±19.59)m L,2组患者肝门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开放前2组患者外周血CD11b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开放10、30 min和1、2 h时2组患者外周血CD11b表达显著高于肝门开放前(P<0.05)。肝门开放10、30 min时2组患者外周血CD11b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开放1、2 h时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11b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门开放前2组患者肝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开放30 min和1 h时,2组患者肝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肝门开放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肝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能有效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外周血CD11b的表达,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夏劲
关键词:丙泊酚缺血再灌注损伤CD11B肝脏
桂皮醛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及其分子机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桂皮醛对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影响的分子机制,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虎红染色法观察桂皮醛高(10mg/L)、中(5 mg/L)、低(2.5 mg/L)浓度对人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黏附的影响;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桂皮醛对HUVEC表面细胞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CD_(44)表达的影响。结果:桂皮醛和TNF共同作用HUVEC 4 h后,高浓度桂皮醛能明显抑制HUVEC与PMN黏附(P<0.05),能明显抑制HUVEC表面VCAM-1表达(P<0.01)。中浓度桂皮醛能明显抑制HUVEC表面ICAM-1和VCAM-1表达(P<0.05)。各浓度桂皮醛对HUVEC表面CD_(44)表达未表现明显作用。桂皮醛和TNF共同作用HUVEC 12 h后,桂皮醛未表现以上作用。结论:桂皮醛作用早期通过降低TNF诱导的HUVEC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从而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来促进创伤愈合。
何秀娟林燕蒙玉娇李萍
关键词:创伤愈合桂皮醛黏附分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尿液细胞来源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外泌体介导siRNA传递减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黏附
2017年
目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促炎反应激活导致细胞黏附分子持续表达,继而招募循环中致敏的中性粒细胞形成牢固的中性粒细胞 - 内皮细胞黏附在急性肺损伤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使用小分子干扰 RNA(siRNA)通过 RNA 干扰(RNAi)特异性识别、降解靶 mRNA,阻止疾病相关蛋白翻译可在基因水平上发挥治疗作用.然而,诸如免疫原性、易降解性、siRNA 及其载体所导致的组织、细胞毒性以及难以通过生物膜屏障等问题制约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寻找一种天然的、无免疫原性及细胞毒性的 siRNA 传递载体对确保 RNAi的有效应用意义重大.本研究拟探讨利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s)外泌体(Exo)作为 siRNA传递载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鞠志海黑飞龙
活血及活血解毒配伍中药含药血清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人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及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活血及活血解毒配伍中药含药血清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黏附、炎症反应及相关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芎芍胶囊组、黄连胶囊组及芎芍胶囊加黄连胶囊组,每组8只,各给药组按临床等效剂量灌胃,采血制备含药血清。空白对照组予等体积蒸馏水作对照。常规方法培养HUVECs,以TNF-α(100 ng/m L)为刺激物,制备HUVECs细胞损伤模型。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活血组、解毒组及活血解毒组。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正常大鼠血清,其他3组以10%含药血清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应用孟加拉玫瑰红染色法观察HUVECs与PMN发生病理性黏附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相关炎症因子E选择素(E-selectin)、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 1/2)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出现明显的氧化损伤,PMN黏附数量明显增加,IL-1β、E-selectin及ICAM-1水平升高,且HUVEC上清p-p38MAPK、p-ERK 1/2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组、解毒组及活血解毒组HUVECs与PMN黏附数量减少(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E-selectin及ICAM-1水平降低(P<0.05,P<0.01),且内皮细胞p-p38MAPK、p-ERK 1/2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活血及活血解毒含药血清能减轻TNF-α诱导的HUVECs损伤,抑制HUVECs-PMN黏附黏附因子释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内皮细胞MAPK通路p38MAPK、ERK 1/2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郭春雨马晓娟刘倩殷惠军史大卓
关键词:活血解毒内皮细胞细胞黏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活血及活血解毒配伍中药对TNF-α诱导入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
:探讨活血及活血解毒配伍中药含药血清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郭春雨马晓娟刘倩殷惠军史大卓
关键词:内皮细胞实验药理
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CD_(64)表达及降钙素原对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检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血清中的CD64指数,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探讨CD64指数对SSSS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用临床确诊为SSSS患儿41例,正常同期体检儿30例,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做血常规、血培养及hs-CRP、PCT、CD64指数检测,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1例SSSS病程初期CD64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性(P<0.05),PCT及hs-CRP阴性,WBC阳性率低,三者在SSSS病程初期均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CD64指数为早期诊断SSSS提供实验室依据,PCT、WBC和hs-CRP对SSSS病初辅助诊断有限。
尹梅
关键词:葡萄球菌烧灼性皮肤综合征C反应蛋白
脂筏参与调控PSGL-1介导中性粒细胞黏附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炎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凭借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与它们的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迅速极化并准确向炎症部位募集,从而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染。中性...
徐廷双
关键词:脂筏细胞黏附SRC激酶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何秀娟
作品数:86被引量:512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皮肤溃疡 小鼠 中药组合物 细胞周期 黏附分子
周四桂
作品数:50被引量:164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
研究主题:酰基辅酶A 脱氢酶 SCAD 脂肪酸氧化 能量代谢
尚晓泓
作品数:140被引量:78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主题:心肌缺血 麻醉犬 急性心肌缺血 血流动力学 中医证型
付建华
作品数:138被引量:76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主题:中药复方 中医药 山楂叶 原花青素 小型猪
李澎
作品数:79被引量:51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主题:加味黄芪赤风汤 缺氧复氧损伤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心肌细胞 山楂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