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5篇“ 系列节目“的相关文章
技术赋能下民族舞的突破与思考——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2024年
一、内容再造:舞蹈创作的新话语内容是舞蹈创作的灵魂,内容的好坏将直接决定舞蹈节目的成败。近年来,随着节目内容的多样化,传统舞蹈节目呈现出式微之态。一方面,传统舞蹈节目内容固化,缺乏创新,观众出现审美倦怠和审美疲惫;另一方面,舞蹈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陈玲
关键词:舞蹈节目系列节目河南卫视民族舞话语内容
传统文化节目在时代精神影响下的社会认同建构研究——以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传统文化节目作为大众媒介传播的表现形式之一,对社会认同、民族认同的建构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促进作用。其在时代精神影响下的社会认同建构贯穿于传统文化节目的制作、传播全过程,其认同结果的实现取决于时代精神影响下的社会语境,以及传统文化节目在呈现与表达过程中的建构路径、建构方式与建构策略。
方启雄
关键词:社会认同
接受美学视阈下新媒体舞蹈节目的品牌塑造策略探究——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舞蹈节目为例
2024年
接受美学认为研究文学与文史,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著名理论有“潜在读者”“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系列节目,以中国传统的节日为主要内容,运用“网剧+网综”的形式,采取“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手法,成功塑造了新媒体舞蹈节目品牌。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从“潜在读者”“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三个角度切入,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舞蹈节目为案例,探究新媒体舞蹈节目的品牌塑造策略。
张瑛琪
关键词:接受美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背景下电视节目导演的创作理念与实施策略——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当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已经成为社会各行业领域的重要任务。电视节目导演理应把握时代要求,切实履行自身作为引领者和践行者、设计师和规划师的功能作用,助力广电传媒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作出更大贡献。在此过程中,电视节目导演应学习和借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成功经验,及时革新创作理念和实践策略,以此发挥新时期电视节目的文化价值效益。
范继莎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导演
文化类节目策划创新研究——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气”系列节目为例
2024年
近年来,河南卫视在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方面不断攀升新高度,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策划经验。本文通过深度访谈的形式,回溯了河南卫视“中国节气”系列节目的完整策划流程,在内容创作、节目呈现和价值导向层面总结出值得文化类节目借鉴的策划启示,形成受众为本、善用技术、构建品牌、培育国际视野的普适性策略,为文化类节目策划创新提供经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李诗嘉张钰心仝雨凡
关键词:策划创新
共情传播视域下文化类节目创新研究——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2024年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加深,文化类节目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驱动和创新引领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河南卫视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为一个创新典范,不仅为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开启了传播传统文化新纪元。节目聚焦中国传统节日,创新表达,并利用共情传播手段,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邓清清
关键词:河南卫视中国节日文化节目
音承文脉:《声生不息》系列节目的音乐文化传承策略探究
2024年
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端的普及与发展,以综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音乐类电视节目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形态之一。中华音乐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而且具有独一无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吸引力,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音乐节目,《声生不息》系列节目成功地推动了中华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它不仅展示了中华音乐的多样性,还为年轻一代提供了解、欣赏港乐,重拾经典,彰显文化自信的平台。本文通过结合文化记忆理论、接受美学等符号、美学理论视角对《声生不息》系列节目中的音乐文化传承策略进行探究。
任伊婷徐莹
关键词:系列节目音乐节目记忆理论音乐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2024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喜爱。作为宣传的主力军,广播电视媒体也推出了大量 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如何在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这是每个媒体人都 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探究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成功原因,能够为各大媒体的内容创作和创新带来启示。基于此,本 文从内涵、表达、技术和传播四个角度分析了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成功之道,以期为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 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姜波
跨媒介叙事视域下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策略——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媒体时代中,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凭借创作团队的跨媒介叙事智慧,以极高的流量与广泛的好评成为传统文化领域的“现象级”作品。立足于亨利·詹金斯的跨媒介叙事理论,发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平台、文化、主体的破壁构建了深远的故事世界,并在叙事、协同与边界方面为传统文化节目提供了创新路径。
郑清源蒋锐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
中华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表达与传播方式探寻——以“古韵新声”系列节目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延续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艺术创新的宝库。近年来,一大批以中华文化为创作内容的视听类节目活跃于屏幕上。其中,“古韵新声”系列节目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和表达方式,在一物一曲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风采,对推动中华文化类节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祉祺
关键词:中华文化视听节目

相关作者

牟彦彦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电视台
研究主题:系列节目 央视新闻频道 叙事元素 大众化传播 艺术特征
周庆林
作品数:32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研究主题:研究性学习 技能练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程开设 校长
朴晶
作品数:63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电视台
研究主题:综合频道 央视 特别节目 播出 开学第一课
李小军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湖南邵东县第一中学
研究主题:口才艺术 口才 课堂语言艺术 系列节目 审美能力
李冬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传承 河南卫视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端午 系列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