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篇“ 纹状体边缘区“的相关文章
磁共振功能成像对三叉神经痛脑网络异常及纹状体边缘对疼痛调节作用的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及网络异常的研究  目的:通过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三叉神经痛(TN)患者白质微结构和脑网络属性的变化。  方法:对1...
姜涛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纹状体边缘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文献传递
纹状体边缘P物质和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参与运动疲劳所致大鼠认知功能下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运动疲劳后大鼠纹状体边缘(marginal division,Mr D)内与学习记忆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情况,揭示运动疲劳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和运动疲劳组(E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纹状体边缘P物质(substance P,SP)和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表达变化情况,并通过Y迷宫主动回避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SP免疫阳性纤维沿背腹方向呈带状密集分布于Mr D内,PV阳性细胞多层密集平行排于Mr D内,形态呈梭形,明显分于纹状体其他域。EG大鼠Mr D内SP阳性纤维染色灰度值和PV阳性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CG大鼠(P<0.05,P<0.01),并且EG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也显著低于CG(P<0.05,P<0.01)。结论:运动疲劳导致大鼠纹状体边缘学习记忆相关分子SP和PV表达的显著下降的同时其学习记忆能力也明显降低,提示纹状体边缘参与了运动疲劳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调控过程。
孙丽娜张欣欣祁金顺
关键词:学习记忆纹状体边缘区P物质小清蛋白
猴脑纹状体边缘脑啡肽样免疫反应阳性突触的超微结构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猴脑边缘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阳性免疫反应神经终末突触的超微结构,为进一步探索其学习记忆功能提供超微结构基础。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恒河猴6只,常规灌注固定和取脑,冰冻切片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纹状体MET-ENK的表达.取边缘内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进行超微切片,电镜下观察边缘MET-ENK阳性反应神经终末突触的超微结构。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壳核和苍白球之间有一条密集排列的MET-ENK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带,即纹状体边缘;电镜下可见边缘神经元为长梭形或纺锤形,细胞器较少。MET-ENK阳性反应神经终末突触主要有5个类型:轴-树突触、轴-棘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以及多种类型的复合型突触。结论猴脑纹状体边缘MET-ENK阳性免疫反应神经终末突触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明显不同于纹状体其他部分。
王斌毛姣玉马林路蒙莎吴升陈衍晨舒斯云
关键词:基底节甲硫氨酸脑啡肽超微结构
猴脑纹状体边缘脑啡肽样免疫反应阳性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研究
研究背景: 学习和记忆是中枢神经系统高级活动的一种方式,是高等动物和人类认知的基础,也是动物赖以生存和进化发展的关键。学习是对新信息和新知识获取的神经过程,而记忆则是对所获取信息的保存和“读出”的神经过程。学习和记...
毛姣玉
关键词:基底节甲硫氨酸脑啡肽超微结构
文献传递
间歇低氧对幼鼠纹状体边缘p38MAPK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及芹菜素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间歇低氧对幼鼠纹状体边缘p38MAPK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及芹菜素的干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幼鼠(3~4周龄)40只,随机分为4组:间歇低氧2周组(IH组)、对照组(C组)、芹菜素+二甲基亚砜组(Q组)和二甲基亚砜组(R组)。建立间歇低氧幼鼠模型,以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测幼鼠纹状体内侧边缘p38MAPK mRNA和磷酸化p38MAPK(p-p38)蛋白的表达,并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IH组幼鼠纹状体边缘的p38MAPK mRNA及p-p38蛋白均明显高于C组(P均<0.01),Q组的表达则明显低于R组(P均<0.01),电镜下IH组和R组纹状体边缘组织细胞核膜模糊不清晰,染色质浓缩、边聚,线粒体肿胀空泡化,Q组和C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间歇低氧可激活幼鼠脑p38MAPK,进而引起超微结构的改变,而芹菜素可至少部分抑制这种激活,这可能对减轻间歇低氧后纹状体边缘等脑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倪丽艳周永海蔡晓红黄赛瑜胡良冈
关键词:间歇低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纹状体芹菜素
大鼠纹状体边缘与海马逃避性学习记忆功能的比较(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背景:脑海马结构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一般认为与空间认知活动密切相关。纹状体边缘是新近发现的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一个亚,其学习记忆功能是否和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有别?目的:比较纹状体边缘与海马两个不同脑在学习记忆功能上的作用及地位,观察纹状体边缘和海马在逃避性学习记忆方面的差别。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7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9只,经两次Y型迷宫实验筛选后获得合格动物75只,随机分成损毁纹状体边缘组25只、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纹状体边缘对照组30只和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10只。应用Y迷宫训练大鼠后24h,损毁纹状体边缘组以10g/L海人藻酸0.1~0.2μL损毁大鼠双侧纹状体边缘;纹状体边缘对照组以双侧纹状体边缘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仅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浅层的皮质组织。手术在第2次筛选的次日进行。术后5d观察大鼠在Y迷宫中学习记忆的行为表现(30次迷宫测试中,正确次数≥15即为学习记忆能力正常)。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组别大鼠手术前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结果: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9只,经两次Y型迷宫实验筛选后获得合格动物75只,实验过程中有3只死亡,还有32只因未能被准确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到纹状体边缘而被淘汰,最后共有40只大鼠进入分析,其中损毁纹状体边缘组11只,纹状体边缘对照组9只,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①手术后损毁纹状体边缘组的大鼠Y迷宫学习数据的正确次数低于纹状体边缘对照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
江刚舒斯云包新民常铉
关键词:纹状体边缘区成年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结构
大鼠脑纹状体边缘多巴胺受体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的研究
纹状体边缘(MrD)是舒斯云等1987年在研究大鼠脑纹状体时发现的位于新纹状体尾内侧、环绕苍白球头外侧的一个由梭形细胞构成的新亚,随后在猫、猴和人脑内也发现存在类似的结构,其富含多种神经肽类阳性纤维、终末和胞体,与...
陈立学
关键词:学习记忆脑纹状体多巴胺受体神经递质
文献传递
大鼠脑纹状体边缘参与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纹状体边缘(MrD)是舒斯云首先于1987年在大鼠脑纹状体发现的一个新亚,位于纹状体的尾侧,环绕苍白球的头外侧,由紧密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动物实验和人体功能核磁共振已证明MrD与脑的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而且,通过采...
陈旭红
关键词:学习记忆信号转导海马尾壳核
文献传递
纹状体边缘注射岗田酸对大鼠逃避性长期记忆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纹状体边缘注射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ohatase ,PP1)抑制剂岗田酸(okadaic acid,OA)对大鼠逃避性长期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分为OA组(n=10)与盐水组(n=9),以Y迷宫训练作为强化学习的刺激,大鼠在Y迷宫训练第三次后立即进行双侧边缘显微注射OA(0.5μl,40ng/μl)或等量生理盐水,并于一周后测试大鼠Y迷宫长期记忆。结果注药前OA组与盐水对照组动物第三次Y迷宫训练成绩分别为22.00±3.10和21.83±2.92无显著差异(P=0.923),但一周后OA注射组与盐水注射组动物的Y迷宫长期记忆测试成绩分别为24.71±2.21和20.00±3.46,OA注射组明显好于生理盐水注射组(P=0.013)。结论 训练后立即双侧纹状体边缘内注射OA可增强实验大鼠在电Y迷宫中的逃避性长期记忆,提示PP1参与了边缘相关的长期记忆。PP1抑制剂OA可增强大鼠纹状体边缘相关的逃避性长期记忆。
陈旭红舒斯云包新民江刚
关键词:记忆Y迷宫纹状体边缘区岗田酸
纹状体边缘注射FK506增强大鼠逃避性长期记忆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纹状体边缘注射钙神经素特异性抑制剂FK506对大鼠逃避性长期记忆功能的影响。
陈旭红舒斯云梁振江包新民江刚
关键词:记忆纹状体

相关作者

舒斯云
作品数:183被引量:615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边缘区 纹状体 纹状体边缘区 大鼠纹状体 学习记忆
包新民
作品数:147被引量:523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边缘区 纹状体 纹状体边缘区 大鼠纹状体 学习记忆
江刚
作品数:80被引量:307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纹状体边缘区 学习记忆功能 大鼠纹状体 海马
张魁华
作品数:14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鼠纹状体 原位杂交 边缘区 纹状体边缘区 P物质受体
吴永明
作品数:102被引量:509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学习记忆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研究 纹状体边缘区 纹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