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90篇“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相关文章
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尖端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025年
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在长期输液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其中导管尖端的准确定位是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近年PICC尖端识别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历了由体外测量法、腔内心电图、电磁导航技术、超声识别和胸部X线等传统方法到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创新应用的过程。随着新技术的引入,PICC尖端位置识别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深入研究PICC尖端识别技术的应用进展、阐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辅助支持。
黄洁惠柯益忠张仲钰仲星光
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影响因素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4年2月关于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累计研究组新生儿2380例、对照组新生儿54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OR=1.45,95%CI:1.20~1.76,P<0.01)、早产(胎龄<37周)(OR=3.04,95%CI:2.50~3.69,P<0.01)、导管留置时间(OR=2.00,95%CI:1.62~2.47,P<0.01)、基础性疾病(OR=1.90,95%CI:1.51~2.38,P<0.01)、外部未加固(OR=1.47,95%CI:1.29~1.69,P<0.01)、导管尖端未达到中心位置(OR=1.59,95%CI:1.31~1.93,P<0.01)、连续输液(OR=1.55,95%CI:1.21~1.99,P<0.01)、头静脉置管(OR=2.30,95%CI:1.83~2.91,P<0.01)为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早期给予干预,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胡美红胡永红王莉杰方运霞李旭英
关键词: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META分析
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52例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护理组(26例)予以集束化护理,参照组(26例)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PICC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穿刺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护理组医疗费用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组家属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PICC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提升穿刺效率,减少医疗费用及穿刺、置管及住院时间,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
康菊梅王瑞娟
关键词:早产儿集束化护理住院时间
叙事护理在留置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在留置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叙事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护理在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行为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缓解其负面情绪,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佟洋陈一爽
关键词:负面情绪
预见性护理在留置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留置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现有疼痛强度、疼痛分级评分及总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腋下血流速度、平均速度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长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两侧曲线最宽距离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2)。结论:预见性护理在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陈一爽佟洋
关键词:肿瘤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预见性护理
领悟社会支持在晚期肺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2025年
目的基于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晚期肺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病人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晚期肺癌PICC带管病人84例,分别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癌症生命质量共性部分一般量表(FACT-G)与肺癌附加模板、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价病人的出院准备度、生存质量、领悟社会支持;Pearson法分析上述每2项间的相关性;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领悟社会支持在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并采用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24%;病人出院准备度、生存质量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分别为(112.00±12.50)分、(68.66±10.15)分、(46.00±7.12)分,均处于低水平;病人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领悟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出院准备度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r=0.70、0.52、0.53,P<0.001);病人出院准备度可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P<0.05);病人出院准备度可影响领悟社会支持(P<0.05);领悟社会支持在病人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间有中介效应(P<0.05);中介效应模型路径良好,出院准备度对生存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64,领悟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间接效应为0.25,总效应为0.89,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28.09%。结论晚期肺癌PICC带管病人的出院准备度、生存质量、领悟社会支持间存在相关性,其中领悟社会支持在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间起中介效应。
陈辉
关键词: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领悟社会支持
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儿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20例行PICC置管的AL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L患儿PICC置管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两种模型对AL患儿PICC置管后发生VTE的预测价值,并采用Delong检验进行不同模型预测价值的差异性分析。结果120例AL患儿PICC置管后,发生VTE 35例(29.17%),未发生VTE 85例(70.83%)。两组患儿穿刺部位、感染情况、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抗凝药物使用情况、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穿刺部位、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抗凝药物使用情况、D-二聚体水平均为AL患儿PICC置管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中筛选出来的影响因素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决策树的数目达到18时,该模型的错误率最低;AL患儿PICC置管后发生VTE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穿刺部位、导管相关并发症、D-二聚体水平。随机森林模型预测AL患儿PICC置管后发生VTE的AUC为0.860(95%CI:0.785~0.916),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0.775(95%CI:0.690~0.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部位、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为AL患儿PICC置管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测AL患儿PICC置管后发生VTE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患儿发生VTE�
张梦可李欢欢向明丽王晓彤于雨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静脉血栓栓塞
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反向传播神网络模型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测效能
2025年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反向传播神网络(BPNN)模型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预测效能。方法根据是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将22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分为拔管组(n=37)和未拔管组(n=18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采用BPNN构建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两种模型对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置管部位、置管肢体、置管时间、导管固定方式、合并糖尿病情况、皮肤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APACHEⅡ评分较高、右肢置管、置管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皮肤损伤均是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SSRS评分较高、贵要静脉置管均是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BPNN模型显示,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为SSRS评分﹥APACHEⅡ评分﹥年龄﹥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肢体﹥皮肤损伤﹥合并糖尿病﹥导管固定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BPNN模型预测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AUC、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高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SSRS评分、APACHEⅡ评分、置管部位、置管肢体、置管时间、合并糖尿病情况、皮肤损伤情况均是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基于BPNN构建的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
陈蕾饶子凤
关键词:肿瘤化疗非计划性拔管LOGISTIC回归模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超声引导下行疑难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行疑难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平市人民医院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8例长期静脉治疗的静脉置管困难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置管术,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术。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耗时、留置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中,相较于传统置管术,具有更高的成功率、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短的操作时间和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张丽芳黄智华
关键词:超声引导疑难留置时间并发症
一种外周静脉穿刺导针架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周静脉穿刺导针架,包括底座、滑轨、导针支架和探头夹,所述滑轨固定连接底座上端,所述导针支架滑动连接滑轨,沿导针支架滑动方向,所述探头夹连接滑轨,并设置于导针支架前端。该装置将超声探头...
李雪萍李秋环李慧刘佳杨盼盼李研

相关作者

应燕萍
作品数:237被引量:2,001H指数:2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PICC 影响因素 护士 围术期
赵林芳
作品数:124被引量:860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PICC 并发症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治疗
严加洁
作品数:17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跌倒 住院患者 护理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住院病人
李旭英
作品数:248被引量:1,520H指数:18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PICC 护理 护士 导管插入术 并发症
俞新燕
作品数:84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静脉输液港 乳腺癌 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