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04篇“ 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相关文章
-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病人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病人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1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病人自我效能感。结果:100例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病人自我效能感水平得分为(25.50±3.8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有病耻感、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希望水平低下病人GSES评分低于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无病耻感、未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希望水平良好的病人(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病耻感、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希望水平是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病人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病人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程度、病耻感、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希望水平是其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提供有效针对性措施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 李秀秀邢明明
- 关键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自我效能感病耻感
- 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护理配合
- 2023年
- 总结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采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结果 患者的疗效较好,恢复比较好。结论 针对使用椎间孔镜要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做好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中可以运用推广。
- 翁梅朱艳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护理配合
- 显微镜辅助微创通道下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微创通道下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该院收治的88例ME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ED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ED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88例MED患者中,10例发生压力性损伤,为发生组;78例未发生压力性损伤,为未发生组。发生组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有糖尿病、有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组,年龄<60岁、BMI<24 kg/m^(2)、无糖尿病、无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均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4 kg/m^(2)、有糖尿病及有低蛋白血症是MED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ED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较高,年龄≥60岁、BMI≥24 kg/m^(2)、有糖尿病及有低蛋白血症是MED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 许萍萍
- 关键词:年龄体质量指数
-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应用探讨
- 2022年
- 就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对其实施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价值加以明确。方法 样本名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二零一九年五月、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为就医最远、最新记录,合计人数是105,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两组。实验组行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照组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结果 实验组手术指标较对照组好(P<0.05);手术后,实验组的JOA、ODI、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就实验组、对照组的总疗效考量一下看出,差异治疗后,前者较后者更好一些,分别为96.23%(51/53)、75.00%(39/52),差别大(P<0.05)。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的者来说,对其实施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效果更好一些。
- 房体刚李华平吴波
- 关键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 细节管理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按区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细节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评分。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和疼痛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应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SAS、SDS评分明显降低,疼痛减轻,利于疾病康复。
- 张永筠张叶颜叶罗圆花
- 关键词:细节管理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 2021年
- 当前临床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众多,经过保守治疗后未达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持续加重的患者通常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本文说明了椎间孔镜技术发展历程,重点说明了手术操作方法、适应人群、应用优缺点、常见并发症、技术难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分析手术临床价值。
- 胡曙光甘秋华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并发症安全性
- 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20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为3.7%~5.1%[1],有0.5%~1%的患者需手术治疗[2],其不仅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而且会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与误工率[3]。自Yeung提出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4]和Hoogland提出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5]以来,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逐渐兴起,其不仅能取得和传统手术相同的效果,而且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早期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术式等优点[6-8]。
- 邵睿祝斌刘晓光
- 关键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早期治疗效果传统术式
- 综合康复训练对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患者残余症状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与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患者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指标、VAS评分、残余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1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残余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应用能缓解疼痛,改善残余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伊立白瑞
- 关键词:综合康复训练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腰椎功能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围术期效果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不同护理措施围手术期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骨科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患者84例,其中41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43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ODI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手术前VAS评分为(7.21±4.18),手术后为(2.3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手术前VAS评分为(7.34±2.53),手术后为(2.7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间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ODI评分为(31.37±3.45),术后为(16.12±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术前ODI评分为(32.74±2.85),治疗后为(16.08±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对照组87.8%,干预组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
- 张维娜冷梅韩鹏远侯道静何方生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最佳首次下床时间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传统手术从单纯的髓核摘除到脊柱融合术,优点是暴露手术野充分,便于术者操作,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对软组织和韧带损伤多[1],破坏骨质,且对脊柱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带来较多的术后并发症。
- 李晓辉于共荣
- 关键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