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篇“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相关文章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VKDB)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症疾病,晚发型维生素K1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是婴儿早期死亡或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临床上肝胆疾病、长期滥用抗生、迁延腹泻等易引起继发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维生素K1作为预防凝血功能障碍最常用的补充剂,本文就维生素K的作用机制及国内外关于维生素k1补充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李清杨琴
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维生素K1维生素K1
口服维生素K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专家共识(2024版)被引量:2
2024年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VKDB)是新生儿及6月龄内婴儿常见的出血疾病。近几十年,随着出生时肌肉注射维生素K(vitamin K,VitK)的使用,新生儿VKDB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晚发型VKDB仍时有发生且预后较差。随着早产发生率的增加和母乳喂养率的提高,VKDB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全风险期预防尤为重要。而口服制剂为VKDB全风险期的有效预防提供了简单、易行和安全有效的方法。为规范在VKDB预防中口服VitK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预防保健专委会及陕西省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制定了“口服维生素K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专家共识(2024版)”,阐述了VKDB的发病现状、机制、缺乏病因及诊断等相关情况,并重点对口服VitK预防方案提出推荐意见。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预防保健专委会陕西省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刘俐母得志封志纯周文浩王芳会周熙惠
关键词:口服维生素K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不同剂量维生素K1预防儿童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中不同剂量维生素K1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4例维生素K缺乏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55例)、治疗组2(55例)和治疗组3(54例)。治疗组1给予维生素K10.3 mg/次、2组给予维生素K10.5 mg/次、3组给予维生素K11 mg/次,对三组患儿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生率、维生素K水平、凝血指标和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指标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治疗组2、治疗组3的维生素K水平均较治疗组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2和治疗组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治疗组1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治疗组2和治疗组3,且治疗组2高于治疗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治疗组1的PT和APTT均长于治疗组2和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1高于治疗组2和治疗组3,且治疗组2高于治疗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防中,采用维生素K1补充可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但不同剂量维生素K1的治疗效果不同,推荐使用0.5 mg剂量且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张山丹汤美好
关键词:维生素K1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凝血指标营养状况
不同剂量维生素K_(1)治疗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PIVKA-Ⅱ水平、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维生素K_(1)治疗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KDB)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水平、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VKD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30例。A、B、C组分别静脉滴注维生素K_(1)1、2、5 mg。比较三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PIVKA-Ⅱ水平和异常率以及营养状况。结果治疗第1、5天,三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因子(TT)]、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Ⅱ活(FⅡ∶C)、凝血因子Ⅶ活(FⅦ∶C)、凝血因子Ⅸ活(FⅨ∶C)、凝血因子Ⅹ活(FⅩ∶C)]、PIVKA-Ⅱ水平和异常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5天,三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ATPP)、凝血因子(FⅡ∶C、FⅦ∶C、FⅨ∶C、FⅩ∶C)、PIVKA-Ⅱ水平和异常率均优于治疗第1天(P<0.05);治疗第1天,C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ATPP)、凝血因子(FⅡ∶C、FⅦ∶C、FⅨ∶C、FⅩ∶C)、PIVKA-Ⅱ水平和异常率均明显优于B组和A组,且B组优于A组(P<0.05);治疗第5天,B组和C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ATPP)、凝血因子(FⅡ∶C、FⅦ∶C、FⅨ∶C、FⅩ∶C)、PIVKA-Ⅱ水平和异常率均优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第5天,三组的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5天,B组和C组的ALB和PA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VKDB的治疗中,建议采用2 mg维生素K_(1),1次/d,共治疗5 d的方案,可显著改善患儿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因子水平,提升机体营养水平。
李婷婷李慧荣马新凯陈芳芳豆峰
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凝血因子
预防早产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新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维生素K(vitamin K,VK)对于新生儿正常凝血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新生儿出生时几乎都会出现血浆VK浓度生理低下,这将影响VK依赖凝血因子的合成,进而导致严重出血风险增加,甚至发生颅内出血。早产儿作为新生儿的一个特殊群体,血浆VK浓度比足月儿更低,且肝脏VK储存不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越易发生VK缺乏导致的凝血因子异常,VK缺乏是早产儿发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雨张巍
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早产儿新生儿凝血功能严重出血颅内出血
高原地区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64例临床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病因及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016年新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 64例患儿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段出生24 h,2 d~7 d,8 d~3个月,高发病年龄段为8 d~3个月,占78.1%,发病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占65.6%,以纯母乳喂养占71.9%,母亲饮食结构不当,存在维生素K来源不足,部分偏远地区出生患儿,未预防使用维生素K,均是导致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原因。结论提高高原地区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救治成功率及降低发病率,需加强对该病发病特点的认识,及时补充维生素K,避免继续出血;需加强宣教,改善母亲及患儿饮食结构,提高偏远地区农村基础医疗保健。
李敏
关键词:病因
新生儿及小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防和管理——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协会意见书简介被引量:7
2017年
维生素K缺乏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缺乏维生素K的新生儿和小婴儿存在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适当补充维生素K可以防止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VKDB)的发生。目前世界各国预防策略并不统一。2016年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协会(ESPGHAN)发布了预防新生儿VKDB的意见书,讨论了现行预防策略,提出了预防VKDB的建议。
李茂军吴青阳倩唐彬秩陈昌辉
关键词:新生儿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2016年
维生素K与凝血功能息息相关,维生素K浓度低,则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浓度也低,如果发生在新生儿或婴儿身上,将导致严重的出血风险,尤其是颅内出血。因此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KDB)至关重要。
刘晓梅
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新生儿凝血功能凝血因子颅内出血
血小板的多指标体系变化对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测价值与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多指标变化对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患儿30例为观察组,另选与观察组患儿一般资料匹配的同期体检婴儿30例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在急期、恢复期和对照组血小板指标,并通过曲线比较3时期实验室数据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急期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低于对照组(均<0.05)。MPV-PDW检测法在曲线下面积为0.85。当PDW为18.02%,MPV为8.52fl时,灵敏度(92.0%)和特异度(72.0%)最高,阳预测值为76.6%,阳似然比为3.29,误诊率为28.0%,正确指数为0.64,诊断符合率82.0%。结论采用血小板MPV-PDW指标检查方法,证实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阳检出率,是目前针对该病较为理想的、试用更广的、早期诊断预测方法。
贺登科史志振励爱
关键词:血小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中文文献报告病例20年(1989—2008)综合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综合分析中文期刊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例报告资料,了解我国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病例特征、发病趋势、地区分布和高危因等。【方法】"维生素K缺乏"为主题词,1989年1月—2008年8月为检索时段,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涉及维生素K缺乏的全部文献,逐篇甄别,遴选出"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病例报告一次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结果】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文献1 448篇,其中792篇文献不适合做病例分析,剔除,656篇文献用于分析。656篇文献所涉及的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例数21 894例,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母乳喂养占90.1%;男女之比为2.22∶1;4周以内发病占6%,4~8周占73%,8周以上占21%。高危因包括:乳母用药、肝胆疾患、呼吸道感染、腹泻、应用抗生、发热等。出血部位以颅内出血为主,高达90.4%。后遗症发生率为20%,以运动障碍或智力障碍多见。【结论】我国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病形势严峻;母乳喂养儿多见,男童易患,4-8周为高发年龄。颅内出血发生率极高。高危因为乳母用药,小儿使用抗生、患腹泻、呼吸道感染等、肝胆疾病等。
赵秋菊阎雪皮亚雷张亚男张会丰
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小儿出血

相关作者

刘俐
作品数:125被引量:863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早产儿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婴儿
王芳会
作品数:21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儿科学 并发症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儿科
高志波
作品数:27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阜阳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入路治疗 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 入路 高血压
林晓洁
作品数:22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并发症 影响因素 变化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李琦
作品数:12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阜阳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 穿刺定位 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