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84 篇“ 美学意义 “的相关文章
生活美学 视域下贾湖陶艺的东方美学 意义 探究 2024年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的贾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被称为“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其出土的大量生活生产加工装饰用品,无不表达了贾湖先民的原始生活气息。文章以贾湖陶艺为着眼点,发掘贾湖历史文化底蕴,研究贾湖文化在当下的现实生活美学 意义 ,并以中国古典美学 的综合审美理想为渊源、以现代生活为审美客体,发掘其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审美情趣之中所蕴含的东方美学 意义 和审美情感。 刘依然关键词:生活美学 美学意义 文化研究 地理叙事的美学 意义 ——论苏炜作品的浪漫美学 与生态美学 构建 2024年 美国华文作家苏炜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叙事特征并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贵理念。其长篇小说通过构建奇异的地理空间结构,塑造奇幻人物形象,借助地理意象和景观的象征与神话修辞,展现出浪漫主义美学 风格。《小鸟依人》《独自面对》等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因植根于浪漫主义美学 中对自然地理的敬畏之情,进一步发展出鲜明的生态美学 风格。地理叙事在构建这两种美学 风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作家提供了创作方法,更为批评者提供了解读浪漫主义和生态主义作品的理论路径。 邹建军 王冠含关键词:生态美学 从自然美学 走向日常生活美学 的内在逻辑及其绿色美学 意义 ——以齐藤百合子为讨论中心 2024年 齐藤百合子是一位日裔美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活跃于当代美学 研究学界。她的美学 研究跨越了诸多美学 领域:自然美学 、日常生活美学 、绿色美学 等。在这看似复杂的美学 研究体系中,其实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自洽。这种逻辑自洽使得齐藤百合子的三个美学 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齐氏的自然美学 和日常生活美学 虽然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但是遵循了同样的理论模式,即遵循了“内容(What)—原因(Why)—方式(How)—价值(Value)”四重结构层次的理论模式,此即齐氏自然美学 研究和日常生活美学 研究的内在逻辑。齐氏在自然美学 和日常生活美学 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绿色美学 理论。这一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倡导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结合的绿色审美观。 徐晓蕾关键词:自然美学 日常生活美学 论《庄子》中的“闲”及其美学 意义 2024年 “闲”是《庄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其语义来看,“闲”由空间上的“间隙”及时间上的“闲暇”与日常生活中的“无”“无用”等意义 衍生出内心的自由及闲适状态。从其意蕴来看,“闲”与“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是得道之人的重要特征。从其美学 意义 来看,“闲”不仅是审美心胸的实现方式,而且是美学 品格的表现形态和美学 批评的建构维度。 刘精科关键词:庄子 审美心胸 美学品格 美学批评 浅析版画艺术家埃舍尔的空间美学 思想及其美学 意义 2024年 荷兰版画艺术家莫里茨 ?科内利斯 ?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是一位擅于制造视觉震撼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呈现出“似幻似真、缥缈迷离、悖论相生”的美学 特征。由于出身于建筑装饰专业,其建筑艺术作品占了一大半,他对于空间的运用精妙绝伦,本文以空间的视角探寻其独特的美学 思想及其美学 意义 。 高珂关键词:埃舍尔 版画艺术 空间美学 德日进的“宇宙精神学说”及其生态美学 意义 2024年 德日进认为人类由于具备了自我意识、反思、反省的能力而超越了其他生物,代表了宇宙演化的最高水平。个体从本能进入思想的飞越,在生物圈之上生成了“精神圈”(noosphère;noosphere)。而集“雅”“善”为一体的“爱”,是将人类凝聚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宇宙能量;人类的未来也必然遵循大自然的进化规律,向着整体化迈进。德日进的宇宙精神学说约略可以视为“宇宙视野中的人类生态学”,破解了主客二分认识论,筑牢了人与地球万物共生共荣的整体论,进一步奠定了生态美学 的根基。生态美学 所看重的生命的关联性、互动性,审美的亲和性、和谐性,艺术活动的整合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符号意识如何打造人类健康美好的生活等等,都可以在德日进的学说中寻获有益的启示。 鲁枢元关键词:宇宙精神 生态美学 莫里茨·盖格的同感论及其美学 意义 2024年 莫里茨·盖格作为现象学运动中著名的“慕尼黑与哥廷根圈子”(The Munich and G?ttingen Circles)的重要成员,他对同感(Einfühlung/Empathy)的现象学分析逐渐被学界重视,被视为一种理解内外的自我、自我与对象重要的策略。盖格的同感论向我们展开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其一,同感现象首先涉及一种“事实问题”,即当我们意识到外在的自我时,我们在意识中体验到的是什么样的现象?其二,联想理论与同感理论有何差异,我们是通过类比归纳还是直接将自己同感到他人来理解他人的经历?其三,同感的动机,单一经验的同感行为与反思性的重新体验的内在动机有什么联系,这种内在动机又如何了他者伴随发生的心理现象。进一步地,这种同感理论有助澄清人类与非人类的对象(普通对象与审美对象)的经验,从而更好地确立审美情感的特殊性。而盖格对这些核心问题的探索构成他了对现象学美学 的核心贡献。 蓝莹关键词:同感 自我 艺术作品 审美情感 论福柯的空间思维及其美学 意义 2024年 空间思维是福柯思想的根本思维方式,围绕真理批判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话语分析时期,空间思维集中体现为运用空间隐喻批判时间思维,动摇了永恒真理的预设。权力分析时期,空间思维体现为探讨话语、知识、权力的空间化。通过在时间思维中植入空间意识,空间思维破除传统的时空观念,释放出独立空间,进而实现对真理的彻底批判。福柯还以“异托邦”和“外边思维”为核心,从本体论的角度建构空间哲学,并探索空间思维的美学 意蕴,彰显空间思维的独异性。对空间思维的发掘和确立决定了福柯思想独树一帜的面相,也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文社科领域的空间转向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高燕关键词:福柯 空间思维 美学意义 湖南地区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美学 意义 2024年 青铜器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与成品的精美程度无不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变革,青铜器的研究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结合湖南地区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分析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美学 意义 ,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李潇关键词:商周青铜器 动物雕塑 美学意义 连环画创作在当下的美学 意义 和发展探究 2024年 在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初期,连环画出现了发展的高峰,涌现了众多优秀作品,成就了一大批功力深厚、潜心创作的大师。漫画、插画、绘本等在市场上的兴起,证明了图文解读的艺术形式有其存在意义 。基于此,有必要重视连环画创作,重新挖掘经典作品的审美价值,并建立更为科学、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造型能力、创作经验和审美格调的新一代创作人才。 刘旻明关键词:连环画 绘本 美学意义 创作课程
相关作者
李天道 作品数:186 被引量:241 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美学 构成论 美学精神 《周易》 美学 赵奎英 作品数:64 被引量:314 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生态 生态美学 生态语言学 空间化 文化研究 齐光远 作品数:10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美学意义 主体间性 灵境 契合 审美超越 张晶 作品数:308 被引量:781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 研究主题:感兴 文艺美学 艺术媒介 审美 中国诗学 邹建军 作品数:290 被引量:650 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地理学 诗歌 地理 组诗 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