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01篇“ 考古学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章
新郑汉墓考古学文化研究
2024年
新郑地区近年来出土的大量汉墓,对于揭示考古学文化面貌、管窥两汉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法发现,新郑汉墓的文化因子包括汉墓共性因素、本地文化因素和外来文化因素三类。从汉代新生共性因素的消长情况看,新郑地区的汉文化初步成形于西汉晚期后段至王莽时期,并于东汉中期发展成熟。新郑与关中、楚地、江淮、山东等地的文化交流主要受政治、经济、交通等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
崔瑞阳樊温泉常宏杰
关键词:汉墓考古学文化文化因素分析
周代邓国考古学文化研究
《周代邓国考古学文化研究》是关于邓国历史文化的专门研究成果。邓国是先秦时期一个重要古国,西周初年封于“南土”,公元前678年灭于楚,学者对其历史特别是地望等有不同看法。《周代邓国考古学文化研究》通过传世、出土邓国铜器推定...
王先福
辽西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历程综述
2023年
近年来,辽西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取得了较多重要研究成果,在完善辽西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丰富我国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内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辽西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历程的综述,理清研究动态。新世纪以来对该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探索和总结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是有关研究也有分歧,在相关方面亦有着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白满达黄云海阮国利
关键词: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
豫北冀南地区中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
本文系统梳理了豫北冀南地区商代考古发现,选取中商时期的考古发现为研究对象。在微观方面,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探索研究对象的内涵、特征,进而对研究对象的源流及其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交流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二重证据法从宏...
孙子策
关键词:考古学商文化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
海岱文化区目前已命名了四支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分别是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另外还存在两种较早的文化遗存,即扁扁洞遗存和张马屯遗存。以上六支考古学文化或遗存基本贯穿了整个新石器时代的全过程。第一章,...
卢瑞宇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文化系统
长江中游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
傅玥
闽江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
王宇慧
楚风北渐影响下的平顶山考古学文化研究——以平顶山境内的楚式墓葬和楚国故城为例
2022年
西周初年成王改封其弟于应,以监督殷顽民、抗击南淮夷,周代应国大约在今河南平顶山滍阳镇一带。进入东周以来,随着周王室的逐渐衰微和王权的旁落,偏于南方的楚国从一个“土不过同”的小国,通过大规模的兼并战争,消灭了附近众多的诸侯小国,逐渐扩展成为占有大半个中国的强大诸侯国。应国正是被楚国所灭。在这块方城以北、汝河以南的“汝阴之田”上,楚国建立起大大小小数座城堡,自西向东依次有父城(今宝丰县)、应城(今平顶山)、叶邑古城(今叶县)等。它们与南侧的楚方城、北侧的汝水互为表里,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从而成为楚国向北扩张时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要地之一。
王杰党勤华王晓军
滦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
滦河下游地区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地理单元,东临渤海,西靠燕山,滦河的三个冲积扇给此区域带来了大量的平坦的土地,富饶的滦河带来了大量的资源,为古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过于平坦的地势和富饶的自然环境也同时带来一定的隐...
王曾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文献传递
汉代区域性考古学文化研究力作--读《京津冀汉墓研究
2021年
在汉代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环境中,物质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厚葬之风盛行。汉代墓葬的考古发现分布广泛,数量上可谓是中国古代之最,为我们以物证史、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从全国角度来看,汉代的历史记载与考古资料众多,基本上可以从文献与实物两个维度观察到汉代大一统时代背景下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一致性。
郑佐一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明考古学文化汉代墓葬汉墓

相关作者

胡嘉麟
作品数:22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博物馆
研究主题:博物馆藏 青铜器 札记 青铜 考古学文化
于孟洲
作品数:48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三星堆文化 遗存 成都平原 大司马 二里头文化
孙永刚
作品数:89被引量:238H指数:11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
研究主题:植物遗存 红山文化 遗址 新石器时代 植物
燕生东
作品数:28被引量:177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遗址 盐业生产 商周时期 龙山文化 制盐工艺
白国柱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遗址公园 城市规划 长江下游 工业遗产 矿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