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篇“ 耐冬山茶“的相关文章
模拟酸雨对耐冬山茶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以野生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NaiDong)]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开展温室控制试验,试验设置3个模拟酸雨酸度(pH5.6、pH4.0和pH3.0)以及3个模拟酸沉降添加频率(6 d一次为高添加频率、12 d一次为中添加频率、18 d一次为低添加频率),测定了耐冬山茶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叶形态特征、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含量,以探究不同酸沉降条件下耐冬山茶幼苗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的降低,净光合速率及气孔限制值降低,比叶面积及细胞间隙CO_(2)浓度呈增加趋势。冠面积和比叶面积随着模拟酸雨添加频率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中添加频率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总叶绿素含量受到模拟酸雨pH和添加频率交互作用的影响,在高频添加处理下,总叶绿素含量随着模拟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耐冬山茶对短期模拟酸雨胁迫具有较强抗性与忍耐力,其总生物量未受模拟酸雨酸度、添加频率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
王晖郭霄马翔李明燕柳健李有孙迎坤郝青李伟刘庆超刘庆华王奎玲
关键词:耐冬山茶酸雨气体交换参数
耐冬山茶子叶再生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青岛市市花——耐冬山茶为北方珍贵的冬季观赏物种,目前其栽培数量不能满足园林应用,亟需通过组培扩繁。以耐冬山茶的子叶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因素对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2%的NaClo对耐冬山茶果实灭菌的较佳时间是8 min,子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100%。耐冬山茶子叶愈伤组织增殖的较优激素配比为0.5 mg·L^(-1)NAA+1.5 mg·L^(-1)6-BA,其最大增殖量为4.06。将经过2次转接继代培养后的愈伤组织转入不定芽分化培养基MS+1.0mg/LNAA+10.0 mg·L^(-1)6-BA进行不定芽的分化诱导,不定芽的分化率为10.7%。将耐冬山茶的不定芽芽条基部浸没在500 mg·L^(-1)的IBA溶液中70 min,再转接到1/2MS固体培养基,生根率达40%,成功建立了耐冬山茶子叶的植株再生体系。
田红梅郭霄王奎玲孙迎坤
关键词:耐冬山茶子叶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不同氮沉降对耐冬山茶和茶梅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NaiDong)]和茶梅(Camellia sasanqua)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氮沉降量(0、6、12 g·m^(-2)·a^(-1))与3个氮沉降添加频率(6、12、18 d),测定幼苗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生物量等生理生态学指标,探讨不同氮沉降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重度氮沉降和高添加频率下茶梅的株高明显升高,氮沉降对山茶影响不显著。茶梅的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轻、重度氮沉降量处理组随着添加频率的下降而下降,而氮对耐冬山茶幼苗的生物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耐冬山茶细胞间隙CO_(2)浓度(Ci)在中、高添加频率下先下降后上升,而茶梅的Ci在中、低氮添加频率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耐冬山茶初始荧光F_(0)在轻度氮沉降且高添加频率条件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而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_(v)/F_(0)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茶梅仅在重度氮沉降且中添加频率下F_(0)值最低。结果表明氮沉降的促进作用可能存在阈值,且耐冬山茶的阈值可能明显高于茶梅。耐冬山茶和茶梅对氮沉降具有一定耐受性,过高的氮沉降会对耐冬山茶和茶梅产生抑制作用,高添加频率能够缓解高氮沉降量的消极影响。
马翔李辉郭霄李明燕柳健李有刘庆超王奎玲刘庆华
关键词:耐冬山茶茶梅
一种耐冬山茶遗传转化的方法
一种耐冬山茶遗传转化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1)耐冬山茶无菌苗准备,2)农杆菌侵染液制备,3)农杆菌侵染及共培养,4)农杆菌清洗,5)抗性芽筛选及诱导培养,6)抗性芽壮苗培养,7)生根培养,8)...
范正琪李纪元殷恒福李辛雷
一种耐冬山茶叶片总RNA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冬山茶叶片总RNA提取方法,从耐冬山茶植株上剪取革质化后的嫩叶,在盛有液氮的研钵中加入等体积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样本粉末研磨,抽取裂解液上清加入等体积的TRIZOL试剂,加入五分之一体积氯仿,...
孙迎坤范梦龙解丰羽
文献传递
耐冬山茶在北京地区引种的适应性和具体方案的探究
2019年
通过分析耐冬山茶生长地青岛气候,找到耐冬山茶适宜的生态环境。比较并查阅北京引种地的相关资料后,预测有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发现气候干旱、日晒和大风是影响耐冬山茶生长的主要因素。为引种成功,在总结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杂交等育种措施引种驯化耐冬山茶适应北京环境。
张文琛
关键词:植物引种耐冬山茶杂交育种
不同栽培环境对耐冬山茶生长及荧光参数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以8个月和12个月苗龄的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为研究材料,研究8种不同栽培环境对耐冬山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冬山茶小苗在简易塑料大棚(二层遮阴网)的环境下生长最好,而大苗在平顶荫棚的环境下营养生长最好,说明耐冬山茶大苗和小苗对最佳生长环境要求不同。耐冬山茶的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中,耐冬山茶在简易塑料大棚(二层遮阴网)环境中的最大荧光(Fm)、PSII实际光量子效率[Y(II)]、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最大,PS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最小。说明遮阴处理有利于耐冬山茶的生长,简易塑料大棚(二层遮阴网)环境下耐冬山茶的叶绿素荧光效应最好,叶片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能力较强,植物光能利用效率和转化效率较高。
孙映波于波黄丽丽周彤彤赵超艺张佩霞
关键词:耐冬山茶栽培环境荧光参数
耐冬山茶对不同光照和水分的生理生态学响应被引量:25
2018年
耐冬山茶作为第三纪孑遗植物,是山茶自然分布最北缘的种群,具有丰富的形态特征与独特的遗传特性.以野生耐冬山茶幼苗为对象,设置2个光照梯度(全光照的65%、15%)、3个干旱梯度(田间持水量的75%、50%、25%),研究耐冬山茶在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生理生态学响应机制,验证现存的4个理论假设是否能够解释耐冬山茶幼苗对遮荫与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5%全光照限制了耐冬山茶幼苗的生长.与65%全光照相比,15%全光照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最大降幅分别为63.3%、82.9%和17.5%,显著提高了叶片的比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最大分别提高了60.3%、8.3%和6.4%.干旱抑制耐冬山茶的生长,使株高、基径下降.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最小值分别为0.83μmol·m^(-2)·s^(-1)、0.30μmol·m^(-2)·s^(-1)和11.56 mmol·m-2·s-1.随干旱胁迫的加重,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15%全光照缓解了干旱对耐冬山茶幼苗的消极影响,遮荫与干旱对耐冬山茶幼苗的交互作用符合"促进理论".耐冬山茶幼苗能够通过多种调节机制适应环境变化,且能适应较大的光照和水分范围.此外,通过改善耐冬山茶生长的光照和水分条件,为其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可以扩大其园林应用.
刘翠菊郭霄王奎玲刘庆超孙迎坤姜新强刘庆华
关键词:耐冬山茶遮荫干旱气体交换
耐冬山茶基因组DNA的提取及CDDP引物的筛选被引量:2
2018年
根据山茶叶片次生代谢产物较多的特点,使用改良CTAB法提取耐冬山茶基因组DNA,所得基因组DNA纯度较高,满足分子实验要求。使用21条CDDP引物,在20μL包含2×Es Taq Master Mix(含染料)酶10μL、10 pmol·μL-1引物1μL、30 ng·μL-1DNA模板2μL及dd H2O 7μL的反应体系下对随机选择的样品进行扩增,得到11条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为CDDP分子标记在山茶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隽逸豪王绍霞李春艳马燕臧德奎
关键词:山茶改良CTAB法CDDP引物筛选
耐冬山茶胚胎学及花色苷研究
山茶(Camellia japonica)是山茶山茶属常绿阔叶植物,其野生居群分布中心在浙江舟山地区。青岛分布的耐冬山茶(C. japonica(Naidong))是山茶在中国温带地区唯一存在的居群。耐冬山茶第三纪时就...
张强
关键词:耐冬山茶胚胎学花色苷花芽分化物种演化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王奎玲
作品数:148被引量:783H指数:14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耐冬山茶 种子萌发 种子 扦插 青岛百合
刘庆华
作品数:168被引量:1,030H指数:18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耐冬山茶 种子萌发 种子 青岛百合 扦插
刘庆超
作品数:124被引量:663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种子萌发 栽培基质 仙客来 耐冬山茶 种子
唐启和
作品数:29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耐冬山茶 种子萌发 种质资源 幼苗 园林应用
李纪元
作品数:259被引量:1,44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研究主题:山茶 金花茶 山茶花 茶花 杜鹃红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