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81篇“ 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的相关文章
低剂量CT定位下开展介入手术治疗空洞肺结核的图像质量及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在低剂量CT定位下开展介入手术治疗空洞肺结核的图像质量及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开展研究,并选取此期间在本院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的空洞肺结核患者,经筛选获得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剂量CT定位下开展介入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在低剂量CT定位下开展介入手术治疗。对两组的图像表现、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CT值和噪声、穿刺情况、痰菌检查结果、空洞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整体结构和细节显示、实质颗粒均匀度、边界清晰度、伪影、图像质量评分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动脉及实质的CT值、噪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痰菌转阴率、空洞变化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定位下开展介入手术治疗空洞肺结核与使用常规剂量CT的图像质量相近,一次穿刺成功率、痰菌转阴率及临床效果也没有差异,但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姚敏
关键词:低剂量CT介入手术耐药空洞型肺结核图像质量
环甲膜穿刺置管治疗空洞肺结核的护理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呈增长趋势,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给患者和家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肺结核由于空洞内含菌量,抗痨物不易渗入,按传统治疗方法疗效差,经环甲膜穿刺放置导管,采用局部注可提高疗效。我科于2...
钟琴
关键词:环甲膜穿刺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导管留置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下给治疗空洞肺结核的效果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给治疗空洞肺结核(PTB)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空洞PT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抗结核化疗,研究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给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疾病转归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26/27)较对照组(70.37%,19/2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研究组病灶减少时间、痰菌转阴时间、空洞缩小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41%,2/27)与对照组(11.11%,3/2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给治疗空洞PTB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帮助病情转归,具备治疗安全性。
谭新良
关键词:肺结核纤维支气管镜
双镜联合精准叶/段切除术在空洞肺结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胸腔镜、支气管镜联合精准叶/段切除术在空洞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治疗的空洞肺结核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分为传统方法组与双镜联合组,均为42例。传统手术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静脉复合麻醉,全胸腔镜下操作。双镜联合组在传统手术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纤维支气管镜精准定位,球囊导管(一次性使用叶/段支气管封堵器)封堵段支气管。评价两组术中定位时间、萎陷时间、气道压及导管移位次数,于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双镜联合组术中定位时间、萎陷时间、气道压及导管移位次数均低于传统方法组(P<0.05);(2)双镜联合组痰菌转阴时间、病灶吸收时间及空洞缩小时间均低于传统方法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均高于传统方法组(P<0.05);(3)手术6个月后,两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较手术前升高,且双镜联合组较传统手术组升高的更为明显(P<0.05);(4)术后6个月内,双镜联合组支气管胸膜瘘、出血、感染播散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而两组叶/节段不张、漏气、部感染及胸腔积液积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胸腔镜联合精准叶/段切除术相比,胸腔镜结合纤维支气管镜,辅以球囊导管(一次性使用叶/段支气管封堵器)可以更准确的进行手术定位,降低萎缩时间,同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痰菌转阴、病灶减少和空洞缩小的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亦较低,治疗空洞肺结核的效果更好。
杜佳辉张光照袁五营于海峰
关键词:肺叶切除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
低剂量CT定位下的介入治疗在空洞肺结核中的应用
2022年
对患有空洞肺结核的患者开展低剂量CT定位下的介入治疗,并探究以上方法的具体效果与价值。方法:设置研究开始时间为2021年1月,并于2022年1月终止,从我院接收的空洞肺结核患者中随机选取80名参与研究,将其分别分为参照组(常规剂量CT定位下介入治疗)与研究组(低剂量CT定位下介入治疗),分组依据为CT定位剂量,两组各包含40名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水平、痰液转阴情况、症状缓解与空洞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低剂量CT定位)后,其生活水平、痰液转阴概率、症状与空洞缓解情况整体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间差异十分明显(p<0.05)。讨论:空洞肺结核患者经低剂量CT定位下介入治疗后,在改善患者生活情况(水平)的同时,可大幅增强治疗效果,提升其痰液转阴的概率,预后效果显著,应大力推广。
王东升王爱红
关键词:介入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下给治疗空洞肺结核疗效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下给治疗空洞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空洞肺结核(同时INH、RFP,其他敏试验抗痨物均敏感)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设作治疗组,在应用传统抗痨物帕司烟肼、EMB、PZA、TH1321治疗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下给治疗,物选择AMK和左氧氟沙星;36例设作对照组,单纯应用传统抗结核物帕司烟肼、EMB、PZA、TH1321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痰菌转阴时间、病灶减少时间、空洞缩小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给应用AMK和左氧氟沙星,可以有效治疗空洞肺结核,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痰菌转阴、病灶减少和空洞缩小的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可以应用于临床推广。
翁加豪陈伟生杨仪杨贤明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阿米卡星
内消瘰疬丸配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给治疗空洞肺结核疗效及其机制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观察内消瘰疬丸配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给治疗空洞肺结核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桥蛋白(OPN)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将95例空洞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给+内消瘰疬丸治疗,疗程12个月。记录2组痰转阴、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和主要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MMP-9、OPN和IL-18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后的痰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病灶显著吸收率、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缩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活功能、活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VEGF、MMP-9、OPN和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给+内消瘰疬丸能够有效促进空洞肺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空洞闭合和病灶吸收,同时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VEGF、MMP-9、OPN和IL-18的表达有关。
宋巍峰
关键词:内消瘰疬丸经皮肺穿刺空洞型肺结核
低剂量CT定位下的介入治疗在空洞肺结核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空洞肺结核在低剂量CT定位下的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入60例空洞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CT定位下空洞介入治疗,观察组予以低剂量CT定位下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痰液转阴率、空洞变化以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痰液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 <0.05),观察组空洞闭合、缩小人数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 <0.05),观察组空洞未变、恶化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人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空洞肺结核病患者予以低剂量CT定位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庞余平
关键词: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经皮穿刺注治疗空洞肺结核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穿刺注治疗空洞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 CochranelLibrary 、 CKNI 、 CMB 、 Wanfangdatabase 、 VIP 数据库有关经皮穿刺注治疗空洞肺结核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 , RCT ),检索时间从建库至 2016 年 4 月。由两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 15 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 1456 例空洞肺结核患者。结果显示,经皮穿刺注治疗空洞肺结核的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全身化疗组。结论 经皮穿刺注可显著提高空洞肺结核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王兴兰陈玲张建勇
关键词:经皮肺穿刺耐多药肺结核
空洞肺结核患者手术前后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改变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空洞肺结核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rkhead/winged helixtranscription factor,Foxp3)表达阳性调节性T细胞(FoxP3^+regulatory T cells,Treg)水平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3例空洞肺结核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CD25及胞浆内FoxP3的表达;同时以10例健康者外周血作为健康对照。结果空洞肺结核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CD4^+CD25^-T细胞水平低于健康者(P<0.01);CD4^+CD25^+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高于健康者(P<0.01)。与手术前比较,空洞肺结核患者手术治疗后1个月、6个月,CD4^+、CD4^+CD25^-T细胞水平升高,CD4^+CD25^+T细胞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下降(P<0.01);手术治疗后6个月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较治疗后1个月下降(P<0.01)。结论空洞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升高,有效手术治疗后下降。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通过诱导机体CD4^+CD25^+FoxP3^+Treg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产生免疫逃避。
彭文光谢汉彬吴清花郑高哲吴映娥
关键词:肺外科手术

相关作者

张丽华
作品数:14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省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主动脉 造影剂 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刘琳
作品数:72被引量:31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意义 结核 乳腺肿瘤 肺结核 经皮肺穿刺
安慧茹
作品数:68被引量:28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结核 结核分支杆菌 抗结核药物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基因多态性
王仲元
作品数:145被引量:50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肺结核 结核 结核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结核分支杆菌
王涛
作品数:16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
研究主题:肺结核 经皮肺穿刺 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 肠结核 耐多药